吴大州,侯德淼,周柔枝,曾水红,张晚叶,宿绍敏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以运动协调障碍为主*
吴大州,侯德淼,周柔枝,曾水红,张晚叶,宿绍敏**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相仿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刘氏推拿结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化对症治疗方案:盐酸托莫西汀胶囊与盐酸哌甲酯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3.33 %(P<0.05)。结论:“刘氏小儿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疗效显著,具有绿色无副作用,为广大脑瘫患儿带来福音,在临床上适合推广的中医适宜技术。
小儿脑瘫;刘氏小儿推拿;针灸
脑瘫是以小儿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四肢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动作协调障碍又名“发展性协调困难”,它是一种功能失调症。是指以笨拙的、不平衡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小脑、基底节、脊髓后索)的损伤所致。这种协调性的损害对患儿的日常活动或学业成绩产生影响,是儿童期常见的特殊发育障碍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有6 %~8 %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协调困难。本病会造成心理层面的冲击,形成自信心不足,容易有挫折感与疏离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运动功能[1]。笔者大学生创新科研团队采用小儿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动作协调障碍,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得到了患儿家长的好评和认可,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儿科门诊及医学院推拿门诊部选取3岁~7岁运动协调障碍患儿30例,能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对疗效进行评价。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相仿的动作协调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②治疗前先做当前亚健康状态的评估,记录数据。③然后采取下列特定的“刘氏小儿推拿”结合针灸疗法,治疗1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价。④本研究已经吉首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排除或剔除标准
①在治疗期间不能坚持者;②存在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③伴有严重的其他疾病。
2.1 治疗组
2.1.1 刘氏小儿推拿
治疗原则:通经活血、益气养肌。①开窍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推手部阴阳各24次。②推五经法:医者用右手拇指面从患儿左手螺纹面做直线推动的方法称清法,在患儿左手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的方法称补法(两种手法应“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指推时穴部有推移感,但不推动皮下组织,速度宜快,每分钟150次~200次)。先清脾经200次,再补脾经100次,清心经300次,清肝经250次,补肺经150次,补肾经350次。③拇指按揉百会及四神聪各2 min;双手掌从上至下沿着患儿肋间隙搓胸肋部20次~30次;按揉足三里2 min;患者俯卧位,术者位于一侧,以食、中二指自上而下,即从大椎直推至长强(推脊柱)50次,以疏通督脉经气,强健身体;以双手拇指按揉膀胱经双侧心俞、肝俞、脾俞各2 min,以疏通脏腑之气;捏脊15遍~25遍,按肩井3次~5次。每次20 min。
2.1.2 头针疗法
取顶中线、额中线、顶旁线、枕上正中线、颞后斜线以及脑电图出现异常放电灶的相应部位或运动区进行常规针刺。并接通电针,严重者可适当延长通电时间。如果通电麻感达到前额则效果较好,行针手法应做大幅度的快速捻转。
2.1.3 艾灸干预
患者取坐位。取百会、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承山、委中等穴。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2 cm~3 cm进行灸法,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次灸15 min~20 min,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2.1.4 疗 程
患儿隔天治疗1次,1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西医标准化治疗方案:盐酸托莫西汀胶囊与盐酸哌甲酯片是常用治疗药物,副作用大多为食欲不振,发困,低血压等。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其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总疗效进行比较。
3.1 观察指标
安全性评价方法:①不良事件的记录:设立临床观察登记表,记录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处置方法、预后。②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化验,在纳入研究治疗前、后分别检测1次。
3.2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以及其他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为指标评价其安全性。
3.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等级资料为Ridit分析。
3.4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1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 %,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灸“保健穴”在干预亚健康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药物的对照组。
杨×,男,4岁6月,针灸治疗方法:取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5寸)、颞三针(耳尖直上为第1针,第1针同一水平线上前后各1寸为第2、3针),同时采用维生素B12、维丁胶性钙、胎盘注射液、脑活素等注射液行肢体穴位注射,每日1次。采用刘氏推拿手法:①即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推手部阴阳各24次;②推五经法:先清脾经200次,再补脾经100次,清心经300次,清肝经250次,补肺经150次,补肾经350次。拇指按揉百会及四神聪各2 min;双手掌从上至下沿着患儿肋间隙搓胸肋部20次~30次;按揉足三里2 min;患者俯卧位,术者位于一侧,以食、中二指自上而下,即从大椎直推至长强(推脊柱)50次,以疏通督脉经气,强健身体;以双手拇指按揉膀胱经双侧心俞、肝俞、脾俞各2 min,以疏通脏腑之气;捏脊15遍~25遍,按肩井3次~5次。结果:治疗1个月后可在扶持下脚掌放平站立、慢行数步,听觉已有反应;3个月后神智及运动明显好转,开始学讲话;5个月后可独自行走5 m远,表情灵活,右眼睑不再垂下,讲话增多,并较前清楚。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是国内著名的小儿推拿流派,其学术特点为:辨证取穴、归经施治;注重体质、补泻制宜;五经为主、配穴精巧;开阖相配、通调阴阳。以“推五经”为核心内容,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脏腑病症,而小儿脑瘫的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肾。推拿治疗时,必须结合五行的属性及小儿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证候的虚实而具体运用,如心肾不足型,应主补心、肾二经,以助心气和益肾健脑,故手次宜多。若肝阳偏亢型,则宜重点清肝经,手次宜多。肝属木,推治时当清(泻)肝经以抑制肝木之气亢旺,肾为先天之本,温肾亦可补心脾,称“补先天而实后天”,故心脾虚亦可补肾经穴。重用督脉之百会穴,系因督脉为阳脉之海,能督管一身之阳经,取之调合阴阳,而百会穴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由络入脑,脑为元神之府,故百会穴以治疗脑病之要穴著称;取经外奇穴的四神聪,以醒脑开窍益智;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生发胃气作用,调理后天脾胃之本,促使小儿机体气血充盈,各脏腑得以濡润滋养,肾精髓海充足,阴阳平衡。针刺疗法是治疗癫痫的有效方法,针刺局部可以增强大脑皮质供血,促进神经元修复再生,从而使脑部受损部位功能得以代偿再配合“刘氏小儿推拿”手法机械性刺激,可降低肌张力,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快,增强患儿体质。两者配合,相得益彰,缩短其病程。由此可见,“刘氏小儿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脑瘫患儿操作简单,疗效迅速,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 金 华.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的诊断与共病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7.
[2] 王 珏.偏头痛中医辨证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78.
[3] 宋柏林,于天源.推拿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高树中,杨 骏.针灸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14.8重印).
[5] 宿绍敏,李中正,李振光.湘西刘氏推拿结合针灸治疗小儿癫痫9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1):32-33.
修回日期:2016-12-21
本文编辑:李 昕
1.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吉首大学2016年度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湘教通〔2014〕272号资助,编号:JDYXCX201618);
2.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548)。
R742.3
D
1006-978X(2017)01-0035-02
吴大州(1994-),男,现就读于吉首大学医学院2013级针灸推拿本科班。
2016-11-14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