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驱动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铜陵探索

2017-04-18 06:06余宏
报刊荟萃(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余宏

摘 要:铜陵作为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城市转型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主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铜陵牢牢抓住文化这个关键因素,通过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驱动城市转型。然而因为文化产业规模化程度不够、创新度不够和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不够等因素,使得文化驱动乏力。因此铜陵应着力在工业观光、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古铜矿实景演出以及城市雕塑等五个方面真抓实干,提升文化驱动力。

关键词:工业城市转型;文化产业;文化驱动力

铜陵地处安徽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京福高铁与宁安高铁、京台高速与沪渝高速在这里交汇,是皖南的交通枢纽。境内襟江、依山、含湖,文化资源多元。与周边城市相比,铜文化资源是铜陵最大特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轰动全国的“醒来,铜陵”思想解放大讨论,唤醒了铜陵的文化记忆,而开发铜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主要抓手。随后,青铜壁、起舞、铜陵之音等一批城市铜雕塑先后屹立在城市街头巷尾。目前,在铜陵先后建设了 200 余座铜雕塑,在国内城市雕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铜陵现象”;在市政建设中,注重融入铜文化元素,打造铜文化旅游资源,先后建成金牛洞古采矿遗址保护、铜文化博物馆、铜文化园等一批项目;连续举办青铜文化博览会、国际铜雕艺术展,都吸引到大批游客;各类铜工艺加工企业也纷纷成立,产业也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些对于开发铜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确立铜陵“中国古铜都”地位,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双轮驱动

目前铜陵在文化推动城市发展上,采取双轮驱动的战略:一是以铜工艺品为主导的铜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铜陵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据统计,2014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市场主体也在逐步壮大。全市现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825家,从业人员0.76万人,主营业务收入17.9亿元,2014年新增各类文化法人单位155家。文化企业涵盖文化艺术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等近十个门类。其中以铜雕塑及艺术品设计生产为核心的铜文化产业,成为安徽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名片。二是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主导的文化服务。目前,铜陵市公共文化场馆市级有四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县、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办)都有文化站,行政村都有文化室。其中以博物馆最能体现铜陵的铜文化,自2014年12月12日开馆以来,其恢弘大气的建筑外观和丰富多彩的铜文化展陈内容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铜陵市还建成首批10个阅读示范点。全民阅读示范点创意新颖、环境舒适,具备书报刊阅览、外借、出售、电子文献及网络服务、文化休闲等功能,同时可提供图书、文创产品销售和有偿茶饮等服务。

二、文化驱动力不足

虽然以双轮驱动战略来推动铜文化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两大不足:一是铜文化产业规模化程度不够。铜陵铜文化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和总量不高,行业整合度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较小,尚未形成联合市场开发格局和品牌联动效应。铜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的铜文化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产品设计”的局面还未完全形成,产业布局主要局限于会展、铜雕塑及艺术品设计,铜文化旅游、动漫、文艺娱乐等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铜文化产业创新力度不够。铜陵铜文化产业的创新创意力度及水平仍然不够,与打造“创意产业集聚中心”的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传统铜文化与铜产业的深度融合力度有所欠缺,“铜”在文化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用创新的大手笔思维来科学谋划。铜雕塑、铜工艺品的材料、技术及产品形式等方面有待创新,需要更多地设计能够融入生产生活、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铜文化产业的营销推广平台有待升级,应当紧密结合时代的新技术、新手段,运用高效率的营销网络渠道和促销方式。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不够。铜陵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与群众需求相脱节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站,提供的书籍不符合群众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选择上群众不是主角。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出现了消费士绅化的现象。这是因为铜陵的主要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多集中在人口稀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群众因为交通和工作事件安排等原因,一般不会选择前往进行文化消费,反而是有车一族才会前去消费,真正需要公共文化服務的群众被排除在服务对象之外。

三、进一步提升文化驱动城市转型的路径

1.铜工艺品企业开展过程销售

九鼎雕塑有限公司、佳茂雕塑铸造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远程艺术品有限公司、金蜗牛艺术品有限公司和铜官府创意有限公司这五家铜工艺品企业占据了铜陵铜工艺品市场的主要份额。总体来看各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增长,预计2016年全年全市铜艺术品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20%。这是相关企业通过技改扩建,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结果。然而铜陵工艺品企业都一致忽略了对于生产过程的销售。例如一件四喜铜娃摆件,会经过几十道工序后才能成为合格的工艺品。将这几十道工序有选择地让游客和购买者进行参观,甚至将其中一些技术门槛较低的工序让游客或购买者自己动手加工完成。从工艺品企业来说,了解了受众的需求,使产销结合更为密切。从游客或购买者来说,亲自体验了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铜材料加工企业开展工业观光

铜陵在工业观光方面还没有起步,但在全国其他城市都已经成为成熟的旅游产业。例如宝钢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铜陵有色等铜材料加工龙头企业应高度重视这一“旅游+工业”模式,打出“电解铜是如何练成的”旅游口号。在规范且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套下,不仅不会影响企业安全和生产,还能产生游客和企业双赢的效果。从游客来讲,可以学到许多在生活中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3.利用旧工业建筑开展再利用endprint

目前铜陵旧工业建筑主要集中在:有色第一冶炼厂老厂房等;横港老码头相关建筑及船锚、工业用船等;铜官山铜矿老选矿厂、矿坑、竖井、斜井、坑道、矿车、压风机、老铁道等;扫把沟发电厂相关建筑;康复路火车月台;铜官山化工总厂硫酸装置等;日本选矿厂及相关建筑。这些建筑设施有些已经废弃,有些还在使用中。因此要以“一事一议”的原则进行保护和再利用。例如铜官山铜矿的老选矿厂还在使用中,目前属于金马矿业有限公司。政府暂时只能和企业进行沟通,督促企业对厂房设备进行保护。一旦企业不利用,政府应积极介入制定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方案。这个厂房位置比较独特,处于大铜官山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区域。因此建议政府将厂房改造成工业博物馆,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厂房的主体结构和内部设施,传达老铜矿精神,成为大铜官山公园里的一处景点。

4.依托古铜矿遗址开展实景演出

根据1986年安徽省考古所成立的皖南铜矿考古课题组的发掘,发现铜陵冶铜历史可追溯到商周,下可延至唐宋,采矿遗址达几十处,分布范围达六百多平方公里,集开采、冶炼、铸造三位于一体,点多面广,均属国内罕见。其中以大工山——凤凰山古铜矿遗址最为显著。它是中国矿业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从西周到宋代,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受古代技术条件的限制,自宋代以后,大工山——凤凰山铜矿渐渐衰落下来。结合这些遗留下来的古采矿遗址,通过开发类似“丽江印象”、“刘三姐”等舞台表演形式或运用 3D 等现代科学技术再现古代找、采、冶铜过程。同时在实景演出的剧本、音乐、戏剧、演员和舞台设计,掺揉着铜陵铜文化元素,使铜文化元素形象的展示出来。

5.以铜雕塑为载体开展街景创新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它在传播精神文明和城市文化艺术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建造城市雕塑也就是传播城市精神和保护城市文化。目前铜陵城市雕塑有200多座,大多分布在銅官区、交通节点和翠湖公园等处。其中以大型雕塑为主,作为日常生活可使用的小型街头景观雕塑不多。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雕塑的布局,促进铜雕塑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建议对2007年通过的《铜陵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进行修正,以符合现在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区划调整。其次加大对小型街头景观雕塑建设,一方面可用于街头的装饰和美化。它的出现使街头的景观增加,丰富了街头居民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作为街头的组成部分,容易唤起路人对铜文化的记忆,同时也可以给路人提供休息等实用功能。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 安徽 铜陵)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2019西部文化产业指数出炉 川陕渝居前三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