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章旨在从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近十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出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作出认识。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1987年,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首次在中国学术界使用生态文明这一新提法,并将其定义为“人类既从自然中获取,又给予自然,在认识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爱惜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其后,随着专家、学者们对生态文明这一新概念研究的深入,生态文明这一理论的内涵也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卓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此期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及成果
十年来,理论创新及法规与政策体系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形成良好的局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創新且取得了重大发展成果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发展道路”,将生态和谐理念上升到文明的战略高度,初步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打下了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增长方式,将此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任务”。这是生态文明的概念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2.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
国家针对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修订了一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如《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些工业排放标准不断加强,有力促进了污染物的减排;发布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等一系列有关生态保护的政策文件。正是这样一套法规和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这一阶段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最为密集的时期。这些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给环境保护和百姓健康带来巨大益处。
3.生态良好局面在各方努力下逐渐形成
十年来,国家持续增加投入,不断加强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保护与建设并重、拓展林带体系建设、统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已经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每个细节。各地涌现出许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积极成果。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根据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且必将继续发挥其对我国各方面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
二、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1.建设生态文明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传承和发扬,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重大战略部署,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环境权益方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所处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创造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不但是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而且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全面推进现代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为人类社会推进文明进程进行了有益尝试。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必须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三元合作模式,形成合力,不断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叶谦吉.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的一次绿色革命[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3.
[2]张仁玲.生态文明蕴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1).
[3]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EB/OL].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id=3121.
[4]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EB/OL].(2012-10-12)[2016-12-17].
作者简介:
牛恒磊(1988—),陕西兴平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
(陕西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 陕西 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