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熏陶教育法

2017-04-18 14:36李万波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传统的“灌输教育”在新形势下存在不足之处,而熏陶教育法既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又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对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熏陶教育法进行梳理,就其基本内涵、基本模式和应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熏陶教育法;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决定了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教育”。按照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灌输”是工人阶级政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灌输”的目的是启发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灌输”的基本要求为灌输内容的科学性、灌输方法的启发性、灌输形式的多样性、灌输途径的实践性等。可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一个包含目标、主客体、内容、途径、效果检验的综合体系,绝非仅指灌输的方式、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灌输理论狭隘地降低为方法,理解成填鸭式教育和简单说教,操作过程也显得机械、僵化,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确保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一代,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熏陶教育法的基本内涵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熏陶”意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即被一种好的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熏陶是人在环境、氛围事件中受到的无意识的感染、教育、启蒙或启示,是外在条件无意识施加给人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巨大的力量,是人类的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自悟、自醒和自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警句,以及“孟母三迁”、《伤仲永》的故事,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在教育中就已非常重视环境熏陶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曾精辟地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的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认为社会实践过程中,环境在塑造和改造人的方面有重要影响,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熏陶教育法重视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充分考虑人的自觉性和无意识性,是一种隐性教育方式,其潜移默化的力量使得教育由内而外,效果深入内心且影响持久。熏陶教育法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思想的总结和继承,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基本要求,同显性的灌输教育相辅相成。

在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史上,没有熏陶教育法的专门论述,但包含类似思想的教育理论极其丰富。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以美国人里考纳为代表的人格完善理论是主要流派之一,其理论内容中明确强调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以拉斯思、哈明等人为代表的价值澄清理论设计了课堂讨论、游戏、模仿等活动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接受价值观教育;以皮亚杰、柯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则认为,道德情景的设计非常重要,个体道德形成应该是主动形成的过程。西方关于思想教育的理论都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的环境熏陶和自主意识的作用,这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强调“启发式教育”、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是一致的。

三、熏陶教育法的基本模式

依据现代系统论观点和对熏陶教育法内涵的探讨,可以把熏陶教育看作是由主体、客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构成的一个开放系统。熏陶教育的实施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者;熏陶教育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熏陶教育的内容,不仅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思想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熏陶教育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内外部环境和方式方法。据此,可以构建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熏陶教育法作用的基本模式。

由上图可知,新形势下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灌输”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实际工作和同行的研究情况看,熏陶教育法的运用领域有环境熏陶、文化熏陶和行为熏陶三种主要类型,诸如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情境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均可归入这几种类型。熏陶教育法的关键,在于通过自然的熏陶和无意识的渗透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实现教育者的预定目的。

四、应用熏陶教育法的基本途径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相关文献的分析,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中,利用熏陶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的灌输教育的缺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理论灌输的同时,更加注重熏陶教育法的应用。

(一)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感染

广义上的校园环境,不仅包括校园的地理环境、教学环境,也包括校史、校风、校训、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的氛围,等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环境的感染是人的思想观念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的重要环节和条件。因此,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重视校风校训教育,形成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产品,营造出优良环境烘托的校园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視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双主体理论”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主体之一,是主要承担者。在直接的教育教学活动基础上显现出熏陶教育的效果,需要靠教育者的威信、人格魅力、道德素养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师风可以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形成教育者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这正是熏陶教育法应用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言行示范作用的渗透式影响,是弥补灌输式教育缺陷的有效做法。

(三)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塑造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鱼龙混杂的信息资讯铺天盖地的传播。青年学生有一定明辨是非能力,但判断力还有欠缺,容易受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根,传统文化借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早已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事实上,传统思想观念中不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高校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不能削弱,还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加以发扬,这也是应用熏陶教育法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简单粗暴型的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启发性、多样性、实践性要求,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只讲大道理,在政治理论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时缺乏应有的生动性、实践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熏陶教育法,既能保证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给学生,又能有效避免灌输式教育的枯燥乏味和学生的逆反心理。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开放型经济达到了新水平,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成为常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防线,责任和意义重大。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重视熏陶教育法的作用,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确保在高校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36-43.

[2]王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与启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3-107.

[3]高峰.外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回顾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7):24-28.

[4]胡建.思想政治教育熏陶感染法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6(2):13-17.

作者简介:李万波(1981—),男,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政课题“熏陶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的研究成果(Y15003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