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017-04-18 14:13张畅
中国市场 2016年51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张畅

[摘 要]文章以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为起点,分别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产业发展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三方面来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类和梳理,同时加以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文献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71

近几年来迅速产生愈演愈烈的雾霾问题,使社会各界对经济发展和环保的关注达到新高度。京津冀持续的雾霾天气更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下,我国城市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改变,种种复合型的污染问题凸现。理清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掌握研究发展脉络,对于今后的研究才能做到有据可循。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家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是矛盾的,此消彼长,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Meadows在《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指出,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矛盾条件下环境质量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好转。

第二种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是和谐的,相互促进,经济增长能够改善环境。Weinberg(1976)等认为经济增长能够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实现。随着经济增长,环境和自然资源稀缺时,价格机制迫使人们寻求缓解环境压力的替代物品,同时技术进步将通过直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达到减排效果。

第三种认为,经济增长下环境先恶化再改善。Grossman(1995)等研究认为,对大多数污染物而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是倒“U”形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对于低阶段的经济发展,经济活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水平也较低;经济迅速发展时,资源耗费超过资源再生,环境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更高阶段,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同时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加大环保投入,环境状况开始改善。

随着研究的深入,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不再局限于总量上,学者们开始更多地从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即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对生态环境加以分析。

2 产业发展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产业类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者认为三大产业的环境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第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资金密集型行业的能耗、物耗和污染要大于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第三产业对环境资源的依赖很小,但一些行业的发展对环境质量有直接影响。傅京燕(2009)认为产业特征与污染排放之间联系紧密,排污强度与能源使用、物质资本密度和人力资本密度存在正相关,与企业效率、企业规模呈正相关;而与资本支出呈负相关,但统计上并不显著[1]。

2.2 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产业结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国外学者认为,产业结构的改变会产生显著的环境效应。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生产率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改善;同时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对传统技术的取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从能源密集型为主的重工业向以知识和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在国内,贾惠婷(2013)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产业结构升级作为调节变量会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技术反弹,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也增加了产业的产出,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结构的演进[2]。齐园(2015)等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的实证分析,指出高级化产业结构在工业化初、中级以及大气污染排放增加时期的减排效果显著;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在不同阶段都能够促进减排[3]。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环境的影响

唐德才(2009)根據工业化过程建立行业和区域的面板模型,着重研究工业化过程与环境污染密度的关系,发现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产业内部结构,不同产业内部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4];陈林心(2016)等基于Arc GIS和Geo Da软件平台,探讨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明显[5]。

(3)产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的深入,产业集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产业集聚扩大了产业规模,而大多发展中国家是制造业的集聚区,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增加了污染物排放量,加剧环境污染,形成负环境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刺激下,技术进步和竞争压力迫使企业积极进行环境保护来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降低环境污染,形成正环境外部性。

李勇刚(2013)等通过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认为产业集聚并不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原因,反而是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的;产业集聚的正环境外部性受区域差异影响,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的改善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U”形,即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时将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6]。

(4)产业技术升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郭子琪(2015)等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省际间相关经济因素对环境污染地区间不平等的重要性,实证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是影响环境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升级不仅直接影响减污减排,还间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从而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7]。

3 生态环境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1 环境规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环境规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污染避难所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环境规制较低,因此具有生产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王文普(2013)通过模型检验了产业竞争力和环境规制的关系,指出环境规制有较高的正空间溢出效应,有可能引发地区间环境竞争行为[8]。徐敏燕(2013)等基于“波特理论”,指出重度污染产业的环境规制刺激创新,但创新效应未抵消产业集聚下降给竞争力造成的损失;中度污染产业的环境规制创新效应不显著,但由于产业集聚效应的增强,提高了该类产业的竞争力;轻度污染产业的环境规制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都不显著,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不显著[9]。

(2)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徐开军(2014)等通过动态面板模型,指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促进作用,环境规制越严厉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0]。

关于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研究仍存在异议,但大部分研究不否认环境规制对污染严重的产业空间分布有影响。一些学者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提高了治污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向环境规制宽松的地区迁移;反之学者提出考虑搬迁成本、沉没成本等因素,企业不会因环境规制严格而迁移。

(3)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

国际上关于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环境规制会导致产业绩效下降。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环境规制必然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并通过挤占生产投资降低产业利润率。第二,根据“波特理论”,合适的环境规制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较高的治理成本让企业积极创新补偿,从而提高产业绩效和竞争力。第三,考虑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政策质量等多种因素,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薛伟贤(2010)等评估环境规制在中国的应用,指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严格的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目前我国环境规制水平效果、效率都不是很高,且省域间差距较大,但长远来看呈上升趋势[11]。

3.2 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国内学者李超(2011)等指出,我国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城市的高端要素丰裕程度、储蓄水平、城市等级和环境状况等均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12]。朱英明(2012)等研究指出,水土资源短缺不但没有降低工业集聚水平,反而带来显著提高。我国的水土资源短缺是城市化过程中需求主导的市场型短缺,而非资源型枯竭,总体上没有改变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和集聚倾向,但水体环境损害对地区工业集聚有显著约束作用[13]。

4 结 论

对于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通过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相互视角出发,得出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互动的。通过文献综述,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论证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之间是否相互影响,而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如何影响,没有构建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的定量描述模型。在当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如何积极主动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傅京燕.产业特征、环境规制与大气污染排放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制造业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2):73-77.

[2]贾惠婷.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13(4):28-32.

[3]齐园,张永安.产业结构演变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關系——以京津冀为例[J].城市问题,2015(6):54-62.

[4]唐德才.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基于制造业行业和区域的面板数据模型[J].软科学,2009(10):6-11.

[5]陈林心,何宜庆.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效率提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J].企业经济,2016(3):178-182.

[6]李勇刚,张鹏.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7-106.

[7]郭子琪,温湖炜.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不平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1):130-134.

[8]王文普.环境规制、空间溢出与地区产业竞争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8):123-130.

[9]徐敏燕,左和平.集聚效应下环境规制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3(3):72-84.

[10]徐开军,原毅军.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基于不同污染物治理视角下的系统GMM估计[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101-109.

[11]薛伟贤,刘静.环境规制及其在中国的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9):70-77.

[12]李超,覃成林.要素禀赋、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现代产业空间分布[J].南开经济研究,2011(4):123-136.

[13]朱英明,杨连盛,吕慧君,等.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产业集聚效果研究——基于21世纪我国省级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2(11):28-44.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