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拆迁补偿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热点,而该领域也是职务犯罪的高发和典型领域。而在司法实践中,在国家工作人员与被拆迁人员“内外勾结”共同骗取拆迁补偿款的认定上,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判决结果,本文就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拆迁补偿 贪污罪 诈骗罪 滥用职权罪
作者简介:李怀宇,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046
“内外勾结”骗取拆迁补偿款是指在拆迁补偿工作中,负责该项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与被拆迁人通谋共同骗取补偿款的行为,其中,被拆迁人提供虚假材料、抢种抢建制造被拆迁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违法登记、审查和发放补偿款,导致公共财物遭受损失。
一、“内外勾结”骗取拆迁补偿款之现状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被拆迁人相勾结,骗取补偿款后进行分赃或者收受贿赂,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这种犯罪形式是拆迁补偿工作中高发的职务犯罪。现实中的常用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虚增拆迁面积。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房屋和地上物的拆迁中,大部分拆迁补偿都以拆迁面积为基础进行计算,以此增加被拆迁面积则意味着更高的补偿款。在具体操作中,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测量时和登记时擅自增加面积,更有甚者则直接增加楼层;二是虚构被拆迁人数或家庭数。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国家工作人员拆迁补偿工作中利用制作、审查和签订协议的权力,伪造协议或者篡改协议内容,虚增数量,以骗取补偿款;三是虚构地上物。这类骗取行为主要发生在农用地的拆迁中,在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征地补偿中,往往占用农用地,而这类土地上往往附着农作物、果树、林木、鱼塘、蔬菜大棚等附属物,部分农户在拆迁前夕大肆抢种强建,而负责登记和测量的国家工作人员则利用职权予以登记,甚至虚列附属物,更有甚者,司法实践中出现过国家工作人员指使拆迁户进行上述行为。
而在拆迁补偿的监督方面,由于拆迁工作具有时间短、工作量大的特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尽快完成拆迁任务,这使得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在登记和测量工作中,多个工作环节本应由多人分工负责,权限应分散在多个环节和多个部分,而在实践中,这些工作往往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个人。对于测量和登记的结果,也并非由具体执行人签名负责,而是事后有工作人员统一签字。同时,缺乏专业机构和人员对结果进行确认、评估,仅由缺乏经验的基层拆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补偿款的发放中,虽然现在主要采取存折或银行卡等方式进行发放,使得部分国家工作人员指使他人或直接冒用他人信息骗取金融机构办理金融凭证,之后再领取补偿款。
二、“内外勾结”骗取补偿款种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法律认定
在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上述行为、违法骗取拆迁补偿款的定罪问题上,司法实践中则产生了差异,主要集中在滥用职权罪、贪污罪和诈骗罪的问题上。通常情况下,上述三种犯罪在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和侵犯法益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但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骗取补偿款的问题上,三者的界限十分模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他人共谋,利用职务行为帮助他人实施其他犯罪行为,同时构成渎职犯罪和共谋事实的其他犯罪共犯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有学者认为,依据该条文,如果犯罪嫌疑人滥用职权,与被拆迁户共谋骗取国家的拆迁补偿款,则构成了滥用职权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根据法律规定,构成贪污罪的行为包含侵吞、窃取和骗取,犯罪对象是其主管、经手、管理的公共财物,但是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共识,法条中规定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主要限定为“利用职权”,排除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这种“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盗窃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与被拆迁人共同伪造材料骗取补偿款,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行为人利用自己的职权实施的诈骗行为,但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骗取的行为主要基于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这种身份与地位赋予了其對公共财产的处分权,通过这种处分权再获取财物,这主要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权利”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不应认定为贪污罪。例如,国家工作人员虚构出差事实骗取差旅费或者多报销差旅费的行为,虽然行为对象也是公共财物,但是报销差旅费是单位成员都具备的权利,因此,这种行为不宜认定为贪污行为。同样的,被拆迁户也有向拆迁主体申报事项的“权利”,其在骗取补偿款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行使这项权利,而国家工作人员则是利用其权力进行配合,这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除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以外,其义务同样可以用来定性该行为。如果被拆迁人单纯依靠自己提供虚假材料、抢种抢建等行为骗取补偿款,那么其行为就只是诈骗罪。但是,如果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骗取,则双方的性质都将不一样。简要说,国家工作人员在拆迁中的义务本身就包含对公共财产的保护,对于诈骗行为,国家工作人员自然应该阻止,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反而与被拆迁人相勾结,利用自己的职权配合诈骗行为,使得公共财产遭受侵犯,而且侵犯了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拆迁中的测量、登记、审核、评估、确认等环节设置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防止不法分子骗取补偿款,而行使这些职权的工作人员在其中任何环节放松审查或弄虚作假都可能使公共财产流失。对于拆迁补偿款的决定和发放需要诸多环节,行为人可能只是在某个环节或某几个环节中具有职权,但这依然不影响对其行为的认定,在一项完整国家职权中,部分环节的性质依然是行使职权。“将具有某种身份的人认定为正犯,并不是基于其抽象资格,也不是因其身份,而是因为其处理与身份相匹配的事项时所产生的特别义务。”与此类似的是,《刑法》第198条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罪的共犯论处。
相对于国家工作人员与被拆迁人相勾结骗取补偿款后共同分赃的行为,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并未获得补偿款,是否仍然可以构成贪污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罪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包含自己本人占有、第三人占有和共同占有等不同的形式,因此,即使国家工作人员并未参与分赃,仍不影响贪污罪的认定。但是,如果在事前并未通谋,没有犯意沟通,明知被拆迁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补偿款,在审核过程中不严格把关,放任该行为,违法决定拆迁补偿事项,应构成滥用职权罪。
以上论述只解决了内外勾结骗取拆迁补偿款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的问题,还有该行为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在拆迁补偿工作中,滥用职权行为也十分普遍,例如部分国家工作人员为了工作进度,明知被拆迁人造假而故意放纵,导致公共财产遭受损失。这种情况下更宜认定为滥用职权罪。因为此时工作人员并没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故意,也并未与被拆迁人事前通谋。
三、“内外勾结”骗取补偿款中被拆迁人行为的法律认定
在国家工作人员和被拆迁人相勾结,共同骗取拆迁补偿款的情况下,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那么,被拆迁人是否构成贪污罪的共犯?有观点认为,应对两种身份的人分别定罪。“共犯依自己的身份个别的决定其行为的犯罪行和可罚性,没有身份的人不能成立身份犯,因此,无身份者无从成为有身份者的共犯”。 但是,在征地拆迁补偿中,从形式上看,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骗取补偿款的行为与被拆迁人虚构事实的行为可以分别评价,可分别认定为贪污罪和诈骗罪,并且类似互为共犯。但是,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和被拆迁人存在犯意沟通,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是骗取补偿款中的关键环节,而被拆迁人则居于次要地位,换言之,被拆迁人的行为具有替代性,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则必须基于违法使用职权,具有不可替代性。“立法上要禁绝他人骗取采取,否则论以诈骗罪,但是,更是要绝对要求处于特定社会领域的国家工作人员保护公共财物的义务,行为人利用职权勾结他人损害法益的行為,就是对重大义务的违法,整体评价意义上的贪污罪的正反,其他义务次要者职能处于犯罪边缘的共犯角色” 。根据其社会危害性,将此种行为拟制为贪污罪共犯,其刑事责任较诈骗罪更重。
注释:
孙国祥.征地拆迁领域中的共同贪污犯罪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14(2).
张小虎.身份犯与共犯罪刑论.中外法学.2005(3).
周光权.论身份犯的竞合.政法论坛.2012(5).
参考文献:
[1]许有荣、庾宗利.抢建房屋骗取征迁补偿的行为认定.中国检察官.2012(2).
[2]陈兴良.共同犯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隋光伟.职务犯罪与刑法实务.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