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娇��
摘要:高职院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阵地,承担着弘扬与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契机,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探索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形成生态文明观念作出积极地努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实现路径: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S71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6-0064-02
1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必要性
生态文明教育是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全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全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同时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决策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掌握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的教育活动[1]。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过程中,具有人才等诸多资源,应当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生态文明教育应当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系统性终身教育。
2高职院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探索
目前全省高职院校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做法集中在以下二个方面[2]:一是结合思政课程的一部分由教师进行讲解,或是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一个教学专题;二是学校共青团或学生会以各种形式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三是培养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让学生养成生态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2.1开发课程资源,实施生态文明通识教育
学院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依托突出的学科优势,全方位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使命[3]。以“凝共识、建机制、树品牌”为思路切实推行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一是成立了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从学院层面高位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工作。二是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考核制度,明确要求各教学单位要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作为衡量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三是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四是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公共必修课范畴,开发了课程资源,组织教师编写出版了《生态文明教育简明教程》,制定了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标准,作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并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2.2创新实践途径,突出生态文明实践
学院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与校园环境育人相辅相成,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一是按照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案,大一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二是教学机构和师资队伍组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由公共课部具体组织协调,安排专兼职教师上课、开展讲座等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师资队伍。一方面,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师资的选拔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三是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态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对照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并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学院利用大冶、崇阳试验林场这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有效解决了校园内部生态文明教育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结合在校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特点,编撰专门教材,将所有的学生安排到实训基地进的实践环节的培训,真正让生态文明入脑、入心、入行,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也不多见。
2.3打造生态校园,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的文化氛围
在实现基本教育的基础上,学院把绿色软环境营造作为重要内容,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日常工作和管理中,形成绿色校园。一是在管理理念中渗透“绿色”。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氛围,提高师生环境素养,增强环境意识,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学院认识到“绿色校园”既是一种环境,又是一种氛围;还是一种文化。制定了《教师行为六禁止》、《学生行为六不准》等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二是在校园环境中营造“绿色”。依托学院内花山、青龙山余脉山系的地理特点,秉承“自然与生态”规划理念,打造出“显山透绿景观、绿地植物景观、人行步道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园林小品”等系列生态景观系统,花坛里花木掩映,花草坛中绿草如茵,各绿化层布局合理,设计巧妙,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优雅静谧的学习环境。三是在实践活动上深化“绿色”。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主要从学生环境卫生意识培养,文明就餐行为培养,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和学生环保研究性学习活动切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举办以“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其目的是将生态文明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重视自身生态道德的培养;着手开展“生态之星”评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增强广大学生对生态道德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学生搭建理性生态人的广阔平台;举办生态文明系列讲座、论坛;建立了学生自我管理新机制,发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组建生态环保协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3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水平的策略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高校素质教育中安排生态文明的学习和实践也不是一时之计,需要一个学习、感知、体悟、内化的过程。生态文明教育的完善,还需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严密性;生态文明课程授课方式的创新性;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开展网上生态文明教育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進行创新性的尝试。
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向大学生传达生态文明观念,除此以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课,则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督促其行为的生态化,促进其德行的生成和发展,引导他们做一个保护生态、尊重生命、善待自然和适度消费的理性生态人。通过引导学生在以自然为中介的世界中体会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以自然为中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存环境伦理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深层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问题,这些都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岩.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8(1):60.
[2]易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视阈下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福建:漳州师范学院,2012.
[3]胡榕,陈 翔.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生态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1012.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