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峰+梁冰+洪晓菲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恋爱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互联网+”下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从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探讨怎样处理恋爱中的问题,说明高校大学生更好地认识恋爱的本质以及恋爱过程发生问题时的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恋爱观;网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083
0 引言
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不同时代会有不同认知方式,这就导致大学生差异化的恋爱价值观存在。大学生恋爱观是指他们在校学习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男女恋爱关系的认知和判断,是对恋爱双方在某个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对称和平等,恋爱交往信息触手可及、日趋频繁,在线线下恋爱内容复杂多样,这些信息技术和网络共享观点使大学生对恋爱有了新的认识。
恋爱是男女双方在共同意愿的前提下行使的一种自由行为,甚至在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毕业之际结婚生子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反映了大学生恋爱观的合法性和多样性。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互联网+”下大学生恋爱观新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社会影响,目的是为了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大学期间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调查采用自编的《互联网+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怎样看待恋爱、对待恋爱过程中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该问卷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7所本科高校大学生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统计人数285人;其中男生93人,占总体人数32.63%,女生192人,占总体人数67.37%,包含:低年级大一同学102人、大二同学138人;高年级大三同学33人、大四同学12人。有效人数285人。
2 研究内容情况分析
2.1 高低年级在校生恋爱观调查结果及分析情况
2.1.1 对在校追求爱情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学生没有刻意去追求爱情,但对爱情抱有足够幻想,相信一见钟情。这类低年级占比59.7%,高年级占比40.3%。它说明在互联网影响下,低年级学生对爱情抱有幻想,高年级学生则相对成熟。同样,高低年级中都认为在大学不一定要谈一场恋爱,但认为在大学一定要谈恋爱的人群中,低年级的比例高于高年级,这间接说明低年级对于互联网上描述的爱情抱有憧憬。
2.1.2 对爱情在理想和现实间的抉择
在校生對爱情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差距不大,认为金钱与爱情有关但关系不大。调查显示,高低年级大学生对现实与爱情、金钱与爱情的认知上,均认为现实对于爱情并没有影响,但他们区别在于,高年级大学生对金钱方面问题认为双方差距不大即可,而低年级也有7.5%选择了接受现实。这表明在爱情方面,对于现实的理解,低年级大学生还过于稚嫩,高年级大学生则更加成熟。
大学生并不相信爱情至上。在这一点上高低年级大学生意见一致,不同的是高年级大学生有43.3%选择了以爱的程度作为是否爱情至上的衡量标尺,这说明在现实影响下,高年级大学生更倾向于给对方机会而不是全面否定对对方的感情。
2.1.3 对是否在校同居和发生性关系的认识
在校生大多不排斥但也不希望过同居生活,比较排斥性生活要求。在提出同居问题后高低年级的反响基本一致,由于低年级接触互联网关于同居方面的信息过少,所以有38.1%的低年级生对于同居报鄙视态度,而高年级大学生也对同居方面信息有一定接触,所以对同居现象没有人鄙视,甚至于21.5%的高年级生对同居现象抱无所谓的态度。
在提出关于性行为的要求时,高年级大学生的行为较平均,体现了对这类现象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而低年级反应较极端,坦然接受的较少,51.7%的是回避这类问题,甚至于还有15%会拒绝并提出分手,也侧面说明了互联网对于低年级大学生的影响颇深。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由于刚刚脱离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对社会的理解仅仅是在互联网上的一些美好现象的描述,对爱情坚持抱有着美好的幻想,思想纯洁;大二学生已在大学生活了一年,相比于大一的青涩,大二学生无疑成熟了一些,能将自己的经历和互联网上传播的东西理性的分开,也因为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大三学生的恋爱观相对成熟,在恋爱中能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有纯真的一面,对爱情有美丽的向往。大四学生的恋爱观则愈发成熟,能在现实中协调好恋爱和其他关系。
综上所述的四个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恋爱观,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大学生恋爱观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和现实,逐渐摆脱了高中时期在互联网上对爱情观错误的理解。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许多事情很理想化,梦想能得到与和联网上描述相符的爱情。大二时发现原来爱情也有苦涩,并不完美,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并没有完全摆脱之前错误的爱情观念。大三后,学生恋爱观普遍较成熟,到大四阶段更加饱含理性,恋爱观趋向成熟,混杂了在互联网和现实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爱情观。
2.2 “互联网+”下在校生恋爱观性别对比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男生都考虑过以后的婚姻生活,并且半数希望可以走到最后;父母大都允许或默许恋爱,遇到了喜欢的人也会大胆主动的追求或暗示。女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女生相信一见钟情,遇到喜欢的人直接去追求,仅有少部分人缺乏主动性。在花销方面,不少人认为应该AA,大多数女生对于同居要求则不排斥,但最好不要发生,对恋人提出性生活的要求也会采取回避。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对于爱情的观念是三分感性七分理性,能够结合现实理智对待爱情,并且更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因为在互联网上,男生更多的是关注更加紧张刺激的娱乐项目,反而对爱情方面关注甚少。女生则感性更多一些,对爱情抱有幻想,同时也有对爱情理性的一面,这也是由于女生在互联网上关注爱情方面的项目更多,也十分期待着类似互联网上传播的纯真爱情。
3 大学生恋爱观形成与“互联网+”的关系
3.1 网络交流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互相交往的手段,它是现实交往的拓展和跨越。大学生在网上摘取信息,交异性朋友,谈情说爱,不必顾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在网络的庇护下,男女双方无需彼此坦诚,更不必担负责任,没有面对面的尴尬,也没有被伤害的顾虑。由于在网络交流中可以虚拟自身形象,所以容易对恋爱双方形成误导,让对异性的好感错认为爱情,并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爱情并形成爱情观。
3.2 网络小说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阅读网络小说是一种网络休闲方式,诸如网络校园爱情小说,其题材比较贴近大学生在校生活,受到他们的喜爱。快餐式的爱情多出现于网络小说当中,里面大多数主人公对待爱情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在这里,很少见到对爱情做出一个严肃、认真的思考,也很少把爱情和责任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对爱情的态度容易受到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影响,网络校园爱情小说描述、虚构的是男女主人公迂回曲折的爱情过程,小说中的才子佳人、香车美女是现实中所不存在的,也是大多数人的美梦和向往,是爱情的理想类型。所以在形成自身爱情观时更容易以此为判断依据从而形成爱情观。
3.3 影视作品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在影视作品中有着各种各样浪漫场景,大学生在看过唯美的爱情剧后,多数也想拥有一份和他们一样甜蜜的爱情。大学生对爱情是非常憧憬,希望能有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而且这其中也不乏对憧憬的爱情过于理想化,希望自己得到一份纯真的爱情,不仅如此,影视作品中男主角都是英俊潇洒,女主角都是温柔善良的,这更误导了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理解,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4 “互联网+”下大学生恋爱观的建议和对策
4.1 承认大学生恋爱的可行性
大学生考虑爱情问题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待恋爱。男女之间恋爱是基于一定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基础上,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承担责任、勇于奉献是爱情的本质。互爱是真爱的前提,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是恋爱的终极目标,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有对事业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和事业才能给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大学生恋爱,最好是以抱着互相欣赏和学习的态度去对待,不要幻想太多将来的事。把握好现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刻,坚持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底线,以积极的心态把握自己,才能无悔于恋爱。
4.2 界定和把握好爱情的尺度
大学生恋爱要把握好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从根本上说是性欲和理智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个選择恋爱的人,不能盲目、无目标的追求性本能行为。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过度吸收互联网上的性不端行为,会对大学生造成恋爱心理疾病。加强恋爱观教育和管理,分清大学阶段的自我定位,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未来国家合格的大学生。
4.3 有效区分爱情在网络和现实的关系
正确对待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处理好互联网与现实的关系,联系现实印证互联网上的爱情,家庭、学校在大学生正确爱情观形成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关注和劝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健康的恋爱观。
总之,“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正受到来自外界因素、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培养自身优良道德,加强恋爱法律规范的意识,全方位认识“互联网+”恋爱,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追求真正的爱情。
参考文献
[1]刘永生.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2,(09):213-217.
[2]李翔.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250.
[3]钟华儿.试析大学生的恋爱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3):49-50.
[4]吕达,崔延力.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
[5]蔡庆,孔艳.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