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约因素及举措探究

2017-04-18 22:59周国起
中国市场 2016年51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措民族地区

周国起

[摘 要]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后,我国就进入全面小康建设的快车道。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以及现实差距,我国民族地区虽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有许多困境阻碍着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文章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为例,通过对闽宁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认为应从精准扶贫、“造血”扶贫、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闽宁镇;举措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046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习近平同志曾经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家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1]我国民族地区作为贫困地区的大部,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没有我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国要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我国民族地区虽然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民族地区的发展仍面临许多困境。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闽宁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成就及成因和民族地区发展困境的研究,力求在借鉴闽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促进民族地区摆脱发展困境、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 闽宁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及成因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

闽宁镇是由福建省和宁夏共建的一个扶贫的纯生态移民镇,其下辖6个村民委员会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为4.4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83%。应该说,闽宁镇又是典型的民族移民镇。1996年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闽宁镇在全面小康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经济建设成就突出,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闽宁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发建设初期500元增长到2015年的10361元,增长了20.7倍。“十二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3549元增长至2015年的10361元,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闽宁镇全镇农村经济总量达到3.2亿元,工业总产值3.3亿元,光伏发电量31兆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91.4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94.6元,增长8.5%。数据来源:根据“2010—2015年闽宁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笔者調查访谈资料整理计算所得.其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逐步发展为以葡萄种植、畜牧养殖、劳务输出、菌草种植、服务业综合发展的产业现状。其中,2012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肉牛养殖已从2007年的全镇饲养量6337头增加到现在的10955头,羊饲养量从2007年的全镇15086只增加到现在的28094只,家禽饲养量从2007年的全镇5羽增加到现在的17.6万多羽,生猪饲养量从2007年的全镇2107头增加到现在的5704头。劳务产业已从2007年的全镇各类培训279人次增加到现在的10000人次以上,劳务经纪人已从2007年的全镇不足10人增加到现在的40多人数据来源:根据“2015年闽宁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所得.。最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和社会保障建设成就突出,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发展和生存环境明显改善。闽宁镇先后投资1200多万元,完成道路硬化平整74.8公里,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在社会建设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参保率达到8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参合率达到85%[2]。在文化建设上,先后争取项目扶持各村配套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实现卫星电视“户户通”,园艺村、福宁村成立农村文化活动组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两基”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小学及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在环境建设上,集中对武河村街道、园艺村街道、玉海村中滩庄点、福宁村闽许路及闽甘路两侧进行了综合整治,花砖硬化11520平方米、水泥硬化3010平方米,粉刷农户院墙15000平方米,拓宽路面2.5公里,绿化植树2.3万株[3]。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就的成因

闽宁镇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将在2016年年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这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提前四年完成。闽宁镇取得这样的成就,有着其特殊的条件和成因。首先,闽宁镇承担着“东西合作扶贫的样板、生态移民的样板、美丽乡村的样板、农村改革的样板”的建设,其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闽宁镇是福建省与宁夏对口扶贫协作建立起来的,是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窗口,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其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对口帮扶,建立了“党委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对口协作机制,从城镇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等方面入手,倾力、倾情、倾智援助,为闽宁带来项目和资金,送去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其次,闽宁镇坚决贯彻精准扶贫要求,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闽宁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按照“精准识别、因人施策、合力攻坚、稳定脱贫”的要求,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精准发力,通过实施“4+1+1”模式[ZW(]“4+1+1”模式:每户贫困户在壹泰牧业托管4头肉牛,年终分红8000元,连续托管3年(4);与昌盛光伏科技大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贫困户脱贫棚,为每户贫困户每年每栋棚分红1万元,连续分红3年(1);与振发新能源公司合作,实现光伏扶贫分红每户每年1万元(1)。[ZW)],确保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期脱贫。充分发挥当地居民擅长养殖业、劳动力充足、贺兰山东麓最佳酿酒葡萄种植区、未利用荒地多的资源优势和福建援助的技术优势,走“种葡萄、养黄牛、育菌草、抓劳务、建园区”的产业扶贫的道路,保证居民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最后,闽宁镇把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动力,为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增强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抓紧镇村组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对发展的支撑能力。

2 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约因素

2.1 民族地区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自主脱贫能力薄弱

由于我国的民族地区多处在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和条件较为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较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些地区财政自给率很低,要靠国家的财政补贴,同时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因此,民族地区单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也是基于此,国家为了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对民族地区先后进行东部地区对口支援扶贫,以实现“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倾情、倾物、倾力支持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物资、资金、项目,但是早期扶贫多为“输血式”扶贫。这就造成了民族地区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以闽宁镇为例,闽宁镇发展成就巨大,这种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这种支持也使得一些群众或者干部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感恩思想缺失。在调研中,就发现了这种思想。笔者随机说:你们这发展得真好呀,国家对闽宁支持的力度挺大的。闽宁镇居民M说:那是呀,你知道,我们这可是国家啥生态示范镇、脱贫示范镇哩,国家支持得狠着呢,找工作、打工反正国家会包嘛,干啥要去自己找呢,生活上不行了,去申请国家那个贫困户,不行的话,可以去闹腾下,只要不违法,政策这么好,不要白不要。闽宁镇作为我国东西协作扶贫的示范镇,又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关心的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样板镇,其发展得到了各方面的资源和财力的支持,部分群众产生了“等、靠、要”思想,这说明国家在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同时,应该加强民众的感恩教育,不断提高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转民风,促发展,让国家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持切实转化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

2.2 民族地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文化可以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民族地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致富的技术能力薄弱。以闽宁镇为例,闽宁镇作为生态移民镇,从建镇以来,闽宁镇共有中学、小学、幼儿园13所,在编教师450名,在校生总数达到13051名,其中,中学生4398名、小学生7573名、幼儿园学生1080名[4],应该说闽宁镇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很重视,当地文化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闽宁镇建镇的时间短,很多移民尤其是成年移民连小学都没有上过,属于文盲或半文盲的行列。在调研中,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其中属于文盲的16份(这些人填写时笔者帮他们念,然后填写),属于小学文化程度的27人,属于初中文化程度的9人,属于高中文化程度的6人,属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人,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里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素质亟待提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很多人对党的政策法规难以理解,对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术掌握很差,这就导致部分居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和自身脱贫致富能力的薄弱以及干群关系的不信任,成为了制约闽宁镇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笔者随机发问:您识字吗,您对国家脱贫致富的政策了解吗,平常挣钱你觉得有文化的挣得多,还是你挣得多?闽宁镇福宁村居民W说:我不识字嘛,上面(党和政府)那些条条框框(政策法规)咱们不懂哩,反正该干啥干啥呗,都是国家说了算,自己生活好了就行,你要说想不想去城里,那当然想哩,可是咱们就是没文化嘛,去了城里会干啥你说,我们这吧上大学的都进城了,因为人家有文化嘛,干的活比我们好得多,咱们没啥技能,挣钱也少,留在城里機会也少啦。这表明文化程度低阻碍了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和留在城里的机会以及他们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文化程度的高低是决定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当地移民的劳动技能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对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要想富先修路,这里可以说,要想富必须修好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文化之路,大力地改善民族地区教育条件,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实现科教致富。

3 “闽宁经验”对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举措探究

民族地区脱贫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闽宁镇作为东西对口协作的示范镇,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我国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树立了一个标杆,提供了一些可值得借鉴的经验。民族地区推进脱贫奔向全面小康的工作,要从扶志(志气、信心)、扶贫(产业)、扶智(文化、技能)、扶风(民风、素质)入手,在精准扶贫,“造血式”扶贫、加强文化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3.1 对贫困户进行精确定位,实行精准扶贫,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首先,要精准分类到位。可按照村民自报、村组摸排、镇里入户、县里复核的程序,精准确定贫困户,并对贫困户致贫的原因精准查访清楚,从而可以坚持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对贫困群众进行扶贫。其次,要精准建档到位。可按照“县有存档、镇有总账、村有台账、户有表册”的销号式管理模式,对贫困对象,建立了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常态监督,切实提高了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最后,要精准施策。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因学致贫的,采取教育保障的脱贫措施;针对因缺乏资金致贫的,采取金融脱贫服务、脱贫措施;针对缺乏技术致贫的,采取劳务输出脱贫措施等。

3.2 推进“造血式”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独立持久致富的能力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民族地区脱贫需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首先,我国民族地区有很多自然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民族地区可坚持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原则,以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可以根据自己本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发一些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移民群众的就业增收。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多以农业为主,民族地区应加大各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其次,建立脱贫致富光荣榜,将致富带头人可发展为共产党员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带动群众的致富的积极性,创造全社会脱贫致富奔全面小康的氛围。坚持“政府+企业+贫困户”合作的模式,由政府担保提供贷款资金,企业提供就业和技术培训指导,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保障。最后,改变当地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多引进一些既能帮助移民就业脱贫又能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以产业化推进“造血式”扶贫,提高移民自主脱贫的能力。积极探索电商扶贫、金融扶贫,让移民搭上电商时代的快车来增收致富。

3.3 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感恩意识

精神文化的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小康社会建成重要智力支持和动力保证。民族地区应依据当地的移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方式,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推进“双富”工程,在推进当地居民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移民的精神脱贫,增强居民的感恩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积极组织闽宁镇村队干部、致富带头人、宗教界人士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发展思路。针对文盲或者文化程度较低的移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争取相关发展基金,开设扫盲班,增强当地移民的识字能力,为移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创造前提条件。要针对民族地区的需求,注重实用性,以适用技术为主,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状况和人口状况,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的配置,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源的师范教育,解决当地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在岗教师实行定期考核与进修,扩大当地职业教师配比,提高教师水平。针对民族地区师资人才流失的情况,当地政府要一定的政策倾斜,提高当地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教育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6.

[2]闽宁镇政府.闽宁镇切实推进产业发展打造闽宁协作移民示范镇[EB/OL].http://www.chinayn.gov.cn/dwzwgk/jryn/xzdt/2015-12-16-43555.html.

[3]马跃林.2015年闽宁镇政府工作报告[N].银川日报,2016-02-06.

[4]王立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与应对[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措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