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赟+古锐+赵明明+马逾英+钟世红+让坚+米鹏
[摘要] 该文对渣驯来源进行国内外文献考证,采用民族药用植物学调查方法对渣驯进行产地调研、关键人物访谈、实物收集和考据;结果表明渣驯来源国内主要为“矿源说”、“粪源说”、“猴子月經血说”,国外有“生物化石说”、“植物分泌物说”等;采访产地村民、采集者、藏医、药材商、国外学者共计18人,收集渣驯及代用品45批,鉴定认为正品为古籍所载“铁”类渣驯,代用品为粪粒黏结团块;根据现场勘测与文献研究认为“生物化石来源说”更符合岩层中渣驯来源实质。由此,该文认为渣驯是由岩层中有机生物化石渗出后与鼯鼠、鼠兔粪便的混合产物,亟需建立渣驯分级标准以评价药材质量,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粪粒代用品用药合理性,该研究为渣驯品种整理、正本清源及质量标准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渣驯;来源;本草考证;使用现状;调查;生物化石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classics textual research to the origin of "Zha-xun" was carried out,the ethnobotanical research methods,the origin of visits,key informant interviews,sample collection and textual research were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pothesis of Zha-xun"s origin mainly included "source of mine","source of feces","source of monkey menstrual blood" in China. There were "source of fossil","source of the plant secretion" abroad. The authors had interviewed the villagers at origin,herbalists,Tibetan doctors,herb dealers,foreign scholars for a total of 18 people,and collecting 45 batches medicinal materials. According to ancient Tibetan classics textual and Tibetan medicine doctors′ views,medicinal materials were divided into the genuine and the substitutes. The genuine was identified as ancient so-called "iron" type "Zha-xun",and the substitute was fecal pellet bonding briquette.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search,"source of fossil" more in line with substance of Zha-xun was derived from the rock. As the results,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Zha-xun was the mixture of organic fossils from the rock seepage with flying squirrel,pika feces. So it is needed to be set up Zha-xu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Meanwhile,it was necessary to further clarify fecal pellet substitute rationality. Above all,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status of the use of Tibetan medicine-"Zha-xun",and laid the foundation of species systematics and quality standards research of "Zha-xun".
[Key words] Zha-xun;source;classics textual research;use situation;investigate;fossil
doi:10.4268/cjcmm20162428
渣驯,藏名,意译即“岩石的精华”,简称“岩精”,是一种常用的藏药生药。渣驯之名最早记载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文献《月王药诊》[1]。本品经水浸泡滤去杂质熬制成膏后即为渣驯膏,是大宗常用藏药,主要用于治疗诸热症,特治肝胃肾热症,如木布病、陈旧性肝病、眼病等[2]。在《部颁藏药标准》收载的201个成方制剂中,有34个含有渣驯膏,包括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智托洁白丸、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等知名品种,其在藏医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渣驯也是著名的国际传统药,在印度阿育吠陀体系中名为Shilajit(喜来芝),作为壮阳、抗氧化、免疫力剂广泛使用,在美国食品添加剂市场中也有出售。“渣驯是什么?”这是藏医药学术界争议已久的问题。一方面,渣驯从岩层中渗出的产生方式颇为特殊,前苏联学者以“石怪的眼泪”[3]喻之;另一方面,国内藏医药界对于渣驯的使用情况记述不明,“矿物来源说”和“粪便来源说”争论尖锐,甚至有“不存在正品,现今使用的均为代用品”之说,大量文献、标准直接冠以“五灵脂”之名。鉴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有关渣驯来源记载进行系统整理,在此基础上,收集全国各藏区藏医院、藏药厂、市场渣驯标本,阐明其使用现状,结合产地考察与调研,分析现有来源观点的合理性,以期为渣驯品种整理、药材基原鉴定及药材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1 方法
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相关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1 文献考证
对藏医药文献、专著及国内外论文中渣驯的来源记载进行整理。
1.2 關键人物访谈
对藏医药从业者进行访谈,包括藏医医生、藏医院药剂人员、藏药企业职工等,调查其对渣驯来源、分类、炮制、临床使用的认识;对渣驯产地村民、药材采集者进行访谈,调查其对渣驯来源的认识及采收方法;对药材收购商进行访谈,主要调查渣驯药材名称、来源等。
1.3 产地调研
现场观察、拍摄村民采收渣驯过程及分析渣驯出露点情况。
1.4 凭证标本收集及信息记录
从产地、藏医院、藏药厂、藏药市场收集作为渣驯用的药材;对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和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标本室馆藏渣驯标本进行记录,并以此做为判断渣驯正品的佐证。
1.5 药材形态观察
描述药材形状、颜色、质地、断面颜色、气、味等特征。对药材进行正品和代用品划分,根据藏医认识制定药材优劣判断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考证
2.1.1 渣驯来源的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 渣驯“”一名最早记载于公元8世纪的藏医文献,如《月王药诊》、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和苯教医学经典《四部甘露藏》[4]。此后1 000多年来,历代医药学家陆续对其药性作了论述。传统藏医药理论认为渣驯是含金、银、铜、铁、锌、锡等单一矿或复合矿岩渗出的汁液黏结成的块状物。具体本草整理结果见表1。
2.1.2 渣驯来源的现代文献整理 20世纪70年代起,藏医药工作者对渣驯进行了来源考证。一些著作考证结果和传统本草出现了分歧,体现在 “矿源说”和 “粪源说”的重大差异,藏族学者多支持矿物说或认为粪便为代用品。 “粪源说”主要分为2类:以青海地区为代表,认为其为红耳鼠兔Ochotona erythrotis、西藏鼠兔O. thibetana的干燥粪便(尿);以西藏地区为代表,认为可用五灵脂,即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otis的干燥粪便或以此为代用品。分析认为粪便类渣驯的基原有可能还包括高原鼠兔O. curzoniae等动物的粪便。笔者研究表明[9],马尔康地区渣驯分布于变质岩层片结构中,主要以腐殖酸为主体的有机质和砂石组成,金属元素总量少,14C同位素测定表明不同产地的渣驯黑色流浸膏物质分别有(3 356±29)年和(6 038±27)年,由此提出渣驯可能为一种岩层中有机生物化石渗出后与鼯鼠、鼠兔粪便的混合物,见表2。青藏高原地区五灵脂使用报道见表3。
2.1.3 国内外其他民族有关渣驯的使用及来源整理 其他民族和国家使用情况见表4。
2.2 关键人物访谈
2011—2015年,先后走访了藏医从业人员6人,羌医1人,印度学者1人,尼泊尔药材收购商1人,渣驯药材者采集者3人,各地药材市场经营者5人、村民2人,共计18人。访谈结果见表5。由此分析可知:渣驯名称多样,羌医称为“戈悟石”、川西高原民间为“猴结”、印度阿育吠陀体系为“Shilajit(喜来芝)”;渣驯来源假说多样,如藏医的“矿源说”、民间的“猴子月经说” 、“植物分泌物说”、“粪源说”、“岩石渗出物与粪便混合物说”,其中部分采集者和收购者是后2种观点的赞同者;本品作为Shilajit(喜来芝)出口印度是渣驯商品主要流通渠道,甚至在产地可见尼泊尔出口商收购药材,其功效与藏医迥异。
2.3 产地药材采集及出露点特征
现场观察表明,渣驯的采集方法为在川西高原峡谷岩壁上获取,主要采用敲取和爆破的方式,采集过程危险性大,药材资源再生性评价低,见图1。采集观测表明,在同一岩面上,即存在渣驯,也存在作为代用品的圆形粪粒黏结团块。结合岩层地址结构分析表明,渣驯主要分布在岩石的张性断裂面附近,呈渗出、堆积或结核状态,在渣驯堆积点上多少可见镶嵌或覆盖的粪粒,甚至动物窝,见图1。在出露点上方敲取岩石样品表明,岩层中渣驯分布于变质岩层片结构中。《四部医典蓝琉璃》[7]记载:“六金各自流汁液……夏日炎热石岩缝,流出紫草茸般汁”。该书曼唐挂图中详尽绘制了6类渣驯的生境及与2类哺乳动物的密切关系。渣驯产地出露点特点与《四部医典蓝琉璃》所记载的一致。
2.4 凭证标本收集及形态描述
2.4.1 标本馆调查与形状描述 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将“”汉文写为“五灵脂”,记载本品是“岩山等地的岩石精汁,状若汤液,流出岩隙,主产于西藏、青海和四川”,见图2。可以观察到标本为黑色沥青状岩石物。青海大学标本馆汉文名“闸驯”,为长椭圆形粪粒与黑色岩石状物质的累积岩石块状物。鉴于标本馆药材可以作为此种药材鉴定的凭证,因此,本文认为,青海藏医对渣驯正品的认识与四川藏医一致。
2.4.2 标本收集、鉴定、分类及形态描述 以共收集到作为渣驯用的药材样品45批。本研究根据《晶珠本草》[8]有关“铁”类渣驯“特品如紫靛、上品如干血块、中品如房子油烟、下品如干泥丸”的描述,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降拥四郎藏医主任医师和阿坝州藏医院华尔江藏医主治医师对收集的药材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将药材可分为2类,其中正品属于“铁”类渣驯,为黑色沥青岩石状固体多少包裹动物粪粒而成,以粪便、石块少、质重为优;而另一类为粪粒黏结团块,被调查的藏医医生均认为不能作为渣驯使用,鉴于该品在实际使用中为青海、西藏地区藏医院、藏药厂广泛作为“渣驯”投料,本文将粪粒黏结团块归于代用品。
“铁”类渣驯药材的形态特征如下: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或平滑光亮,有的具油性光泽。质硬,断面黑褐色、黄棕色,镶嵌有或多或少的长椭圆形或小型类圆形粪粒,有的可见石块包裹其中。气微腥臭,味辛苦。遇热、遇水熔化。各批次主要区别在于颜色从棕褐色至黑色;粪粒的形状如小型球形或者是长的椭圆形,以及粪粒数量的多少。结合本草描述,以色深,坚硬,光亮,质重,粪粒及石块少者为佳。
粪粒黏结团块代用品的形态特征如下:为小型类圆形粪粒黏结的不规则块状,表面黄棕色或黑棕色,凹凸不平,粗糙,体轻,质松泡,断面黄棕色,粗糙,全体为圆形粪粒堆积;气微腥臭,味辛、苦,见图3。
四川藏区和青海、西藏藏区渣驯使用情况存在差异,四川藏区主流药材为“铁”类渣驯,而青海主流渣驯药材除了2批藏医院的药材外,其余都均为粪粒黏结团块,西藏收集到的西藏藏医院样品为粪粒黏结团块,可见不同地区使用的渣驯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存在一家藏医院同时提供“铁”类渣驯和粪粒黏结团块代用品的情况,见表6。
3 结论与讨论
3.1 渣驯使用情况
3.1.1 藏医药产业“渣驯”使用情况 根据课题组调查,目前我国藏医产业使用的渣驯药材符合本草描述,属于“铁”类。
虽然传统藏医文献对渣驯分类复杂,参考西藏、青海标本馆馆藏渣驯形态,结合专家鉴定,认为收集到的35批样品均为 “铁”类渣驯,为符合传统本草描述的正品,该品也大量作为“Shilajit(喜来芝)”出口印度。在长达4年的调查过程中,课题组并未发现有其他类型的的渣驯,有关金、银、铜、铅(锡)等分类所代表的药材类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川西峡谷地区为渣驯主产地,因而四川地区藏医院的渣驯多为正品。
由于药材中粪粒多少不定,建议根据药材质量体积比、粪便出现频率及颜色建立药材商品分级方法,以满足商品采购与临床用药的需要。
3.1.2 主要藏区“渣驯”使用情况 根据课题组走访以及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地区主要使用“铁”类渣驯,青海、西藏大量使用粪粒黏结团块,本文暂将该类药材归为“渣驯”代用品,其使用科学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样品收集过程中,课题组收集到8批粪粒黏结团块,均为小颗粒粪便组成,体轻,气味较淡,本品产地与市场价格均较渣驯正品药材低,四川藏医认为该品为渣驯伪品,不能做渣驯用。但该类药材广泛见于青海、西藏的药厂、医院,也为大量现代藏药著作和标准以渣驯收载,如《藏药部颁标准》、《西藏自治区藏药材标准》、《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这些著作或认为本品即为 “五灵脂”[23],或认为本品为渣驯代用品。由于复齿鼯鼠粪便为椭圆形颗粒,因此其排便动物不为复齿鼯鼠,并非中药“五灵脂”。 本文暂将该类药材归为“渣驯”代用品,其使用科学性还需要药效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3.2 渣驯来源论点多样的原因
渣驯的来源问题争论已久,笔者认为渣驯特殊的生长环境与外观性状是其来源论点多样的原因,由于渣驯出露在绝壁上,科学工作者难于获得第一手资料,从岩层中渗出的特殊产生方式颇为神秘,且渗出后必定裹挟粪便,仅采用常规生药学方法和物种鉴别方法不能解决其来源问题,也无法说明药材中黑色有机物与粪粒间的生物学关系。
传统“矿源论”强调药材从岩石中流出,强调粪粒是制备渣驯膏过程中需要除去的杂质。研究表明,药材由以腐殖酸为主体的有机质及砂石组成,金、银、铜、铁、铅等诸多金属含量极微,本文推论金属分类是否与药材颜色分类有关;“粪源论”强调药材最终形态中存在粪便颗粒,由于其首次记录出现在1974年的著作中,无从知晓上述文献考证渣驯时所参考的药材标本为何物。该理论无法解释药材中存在大量遇水溶解的黑色有机物,用尿液来解释岩石间流出的黑色浸膏状液体[35]也是有欠妥当的;“猴子月经学”[36-37]论缺乏生物学依据,为文献所否定;而 “喜来芝”植物和树脂来源的说法,笔者在产地没有找到诸如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和大量苔藓植物。因此,本研究认为上述说法均不能合理阐释渣驯来源,或许仅能把握到渣驯客观事实的某个方面,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
3.3 渣驯来源的实质分析
本文认为“生物化石来源说”更符合渣驯来源实质,根据笔者前期研究发现渣驯中有机质主要为腐殖酸,碳14同位素测定也证明了即使受到外界污染,这些物质至少也在3 000年以上[9]。鉴于腐殖酸是动植物残体通過各种生物、非生物的降解、缩合等作用形成的天然有机大分子物质,根据有机地球化学有关沉积作用有机质演化规律,即生物有机体通过成岩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聚合作用,缩合作用)形成干酪根(Kerogen,成岩作用的主要产物,标志该阶段结束),其间产生腐殖酸,腐殖质;干酪根通过深成作用(热催化裂解作用,热降解作用)形成石油与天然气(湿气);最后是形成原油与天然气剩余的有机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甲烷和石墨等物质[38]。笔者认为“渣驯”中有机质演化至进行到生成腐殖酸阶段。但是“生物化石来源说”中,国外学者有关本品来源于软体动物化石或高等植物化石的说法存在矛盾,需要结合地质学、分子古生物学、地球化学进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马世林译.月王药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61.
[2] 索南邓登,童丽,袁冬平,等.传统藏药渣驯的文献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4):8.
[3] Grechikhin A. The tears of the stone giants. Mumiyah (Zhun): the legends and the reality(Russian)[J]. Tekhnika Mologyozhi (Technique of Youth),1971,11:56.
[4] 加央尼玛.藏药渣驯辨证[J].中国藏学,2002(4):139.
[5] 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 马世林,罗达尚,毛继祖,等译.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38.
[6] 杜玛尔·丹增彭措. 无垢晶曼[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7] 第司·桑吉嘉措.四部医典诠释蓝琉璃[M]. 毛继祖,卡洛,毛韶玲译.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9.
[8] 蒂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毛继祖,罗尚达,王振华,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1.
[9] 曹赟,古锐,马逾英,等.藏药“渣驯”物质组成研究[J].中药材,2015,38(2):279.
[10] 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室.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第3册[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72:43.
[11] 杨竞生.迪庆藏药[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82.
[12]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云南省药品检验所.中国民族药志.第2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21.
[1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517.
[14] 青海省卫生厅.青海省藏药标准[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33.
[15] 噶玛群培.甘露本草明镜[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685.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S]. 1995:342.
[17] 嘎务·藏药晶镜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105,附图197.
[18]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青海省药品检验所.中国藏药.第2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5.
[19] 土旦次仁.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1.
[20]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86.
[21] 罗达尚.新修晶珠本草[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5.
[22]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S].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41.
[23] 西藏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西藏自治区藏药材标准. 第1册 [S].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36.
[24] 来复根.中药五灵脂及其混淆品鉴别的新方法[J].中药通报,1985,10(7):15.
[25] 王水潮.青海五灵脂品种调查与鉴定[J].中药材,1998,21(6):279.
[26] 木拉提·克扎衣别克.塔斯玛依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3):443.
[27] 木拉提,陈敏,熊元君.哈萨克医常用神药——塔斯马衣[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5):282.
[28] 马纳提别克.哈医药精华(关于哈医医术研究文)[M].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1997:45.
[29]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蒙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23.
[30] S Ghosal. Shilajit in perspective[M]. United Kingdom,Oxford:Alpha Science International Limited,2006.
[31] Eugene Wilson,G Victor Rajamanickam,G Prasad Dubey,et al. Review on shilajit used in traditional Indian medicine[J]. J Ethnopharmacol,2011,136 (4) :1.
[32] Agarwal S P,Khanna R,Karmarkar R,et al. Shilajit: a review[J]. Phytother Res,2007,21:401.
[33] Frolova L N,Kiseleva T 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umijo and methods fordetermining its authenticity and quality (a review) [J]. Pharm Chem J,1996,30:543.
[34] Scholz-Bttcher B M,Nissenbaum A,Rullktter J. An 18th century medication "Mumia vera aegyptica"-Fake or authentic [J]. Org Geochem,2013,65:1.
[35] 高士賢,邓明鲁. 复齿藉鼠的生态观察及糖灵脂的形成[J].特产科学实验,1983(3):28.
[36] 陆文光,欧阳秋玉,刘秀珍.中药猴经和猴结的研究[J].右江卫生,1980(4):65.
[37] 何朗,李林,胡欣.道孚猴结之初步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19(3):80.
[38] 侯读杰,冯子辉.油气地球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10.
[责任编辑 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