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静, 是我们班一个有点特别的孩子。说她特别也是因为静:她太安静了,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无论谁跟她说话,她总是微笑着不说话,或者轻轻低下头,谁也不理。时间长了,小朋友们不喜欢跟她玩了,而她倒是安于待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到孩子的孤僻,加上在学习上也有些吃力,我总是想和静的家长溝通一下。几次跟孩子说,都没有下文,我决定给静的妈妈打个电话,可令我没想到的是,静的妈妈也是一个让我觉得安静的女人,除了听我说以外,她只是单字蹦着:是、行、好。我心里有些无奈,看来静的性格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潜移默化影响的,于是我匆匆挂断女人的电话,感觉有点无计可施。苦于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久而久之,想要改变静的想法,也就平静下来了。而第一次的见面,却让我的心不再平静了。
第一次和静妈妈见面是因为学校资助特困生,需要家长来校领取资助。但是眼前的静妈妈却没有给我留下一点好印象,浓妆艳抹,穿金戴银,名副其实的一个辣妈形象,我在她身上实在找不出一点“特困生”的影子。看到她的样子,我心里更不满意了,理所当然地开始各种抱怨:孩子不做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不管,我甚至还对这位辣妈的穿着进行了点评,话里话外全是我的各种不满意。静妈妈始终没有说话,安静地微笑,不住地点头。看她的淡定,我心头涌上一股怒火,难道你就这么不在乎你的女儿吗?当我就要放弃和这个异常安静的妈妈交流时,静妈妈终于开口说话了,而这一说,却让我无地自容了。
经过交流,我才知道,原来我所看到的并不是事实。静的爸爸去年去世了,静还有一个姐姐,在重点高中上高一,家里还有生病在床需要一直吃药的爷爷奶奶。而静妈妈的辣妈形象也是因为工作原因,跑销售的,成天顾不上家不说,还得经常和客户见面,没有几身像样的衣服根本不行,说不定连饭碗也保不住。如果她失去工作,这个家就完了。我坐在那里安静地听她娓娓道来,她的眼里泛出了泪光,我看到她平静地表情下那颗无比坚强的心。我有些不好意思,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我刚才的那通指责,不是在她伤口上撒盐吗?我到底做了什么?匆匆地结束了这次谈话,我和静妈妈相约以后有事要常联系。以后的日子我真的很关照她,嘱咐班里的孩子多跟她交朋友,多帮助她,我想多爱爱她。
自从那次谈话后,静妈妈每个星期给我打电话,或者问问孩子的表现,或者问问作业什么的。到了一年级下学期,静一开学就像变了个样子,学习特别上进。我很奇怪,单独问她,孩子说妈妈给她找了个叔叔,叔叔每天晚上在家跟她学习了。我很为她们高兴,终于有人照顾孩子了。静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希望她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受到家长下班回家就能辅导他的这种关爱。
10月份的一天,静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要给静转学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酸酸的。怎么了?
静妈妈说,静的姐姐上高一,大夫说她神经衰弱,如果继续住校,这个孩子别说考大学了,可能连最起码的生活起居都没法保证了。我得去周村租个房子,如果静还在这上学,我就顾不上她了,我们不转学籍,等她姐姐毕业了,我们还回咱班。
哎,我同情这个可怜女人的遭遇。为了两个孩子,两个老人,她硬生生地把自己变得像个不知停歇的陀螺。不知道生活还要给这个女人多少考验,比起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自己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无言,我能帮到她的,真的是微乎其微。
就这样,静离开了我们。
有一天上课,我让学生把之前带来的小花标上名字,到了最后,我们数了好几遍,就是多一盆。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句,那是静的。我愣了一下,还是写上了静的名字贴了上去。很多孩子的花都凋谢了,也有孩子带来了新的花,而静的那盆却一直绿绿的,好像总在提醒我,别把她忘了。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那个时候静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转眼间这个班已经升入三年级了,就在我认为那盆小花等不到主人的时候,静妈妈又开始给我打电话了,基本上一个月打一次。电话内容往往是先说孩子的学习,然后就是拉拉家常,说话时长一般得半小时左右。前几天,静妈妈打电话说,想带静回来上学,我说不出的高兴。
现在,静已经是个一米五的大姑娘了,虽然才上四年级,静的一言一行却总能流露出超出同龄孩子的懂事。她变得自信,变得活泼,大家都喜欢跟她在一起玩,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
静“静”等待,静“静”倾听,瞧,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