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重拾“茶马古道”辉煊之路

2017-04-18 16:53叶娟史广林
时代风采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马江城普洱

叶娟 史广林

云南普洱,因为北回归线横穿境内,潮湿温热。普洱的那柯里,是云南仅剩为数不多茶马古道旧址之一。如今,那柯里山林已听不到清脆的马铃响,但络绎不绝的游客还是给这个古道景区找到一点当年的“繁华”。

1400多年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以马帮的形式,将云南的普洱茶带进了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国,又将这些地方的特产带回国内,开辟了一条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被后人称之为“茶马古道”。

因为这条古道,带来了历史上中国西南对外开放的辉煌。当然,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城市普洱也因这条古道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因茶而名的城市

普洱市位于滇西南,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州市,有着“天然氧吧”“绿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誉,也被称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和“中国咖啡之都”。

2007年1月21日,云南思茅市更名普洱市,這一次更名,几乎所有人都联想到,是因为名气越来越大的普洱茶。在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个人出生就开始喝茶”。确实,茶给普洱这个地方带来了知名度、带来了经济效益、带来了发展致富,同样也带来了风韵的文化。

在普洱,说起历史的话题,就绕不开茶马古道,也离不开茶马古道的起源地。

在离那柯里不远的宁洱县城里,有一个茶源广场。取名茶源,正因为茶马古道的源头就在这儿。其实,说是源头并不十分准确,但当年的宁洱确实成为云南各地茶叶中转、集散的核心地方。

在1400多年前,这里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贸易通道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数据显示,仅2015年,普洱市茶园面积159.66万亩,茶叶产量10.2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83.7亿元。

一市连三国的区位优势

普洱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国境线长486公里,被誉为“哺育东南亚多国的母亲河”澜沧江纵贯全境,流经东南亚五个国家注入南海,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和17条对外陆路通道。

在普洱市江城县,有条三国街,当地民众不用出国便可以购买来自越南、老挝的商品。

清晨,许多商户还未开门营业。而专营老挝商品的勐德城却已门庭若市,28岁的店主玛尼一个人招呼着各地的游客。玛尼来自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此前在老挝境内经营商店,2014年来到江城县开设分店。

因为语言不通,她只能用计算器与客人讨价还价。玛尼说,老挝手工业很受中国游客喜爱,竹编包包经常供不应求。现在,玛尼正在动员自己的亲戚来江城,“开个老挝小吃店什么的都很赚钱的。”与玛尼不同,40岁的江城人蔡浩丽开了原生土特产有限公司,通过电商渠道主打江城的蜂蜜、老帕卡茶、干巴,老挝的竹编等土特产。蔡浩丽介绍,电商2015年正式推出,到现在营业额超600万元人民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台湾等地。今年4月,蔡浩丽在北京开了一家江城土特产实体店,当月销售额30多万元。蔡浩丽说,“下步准备与河南、广东客商合作,在郑州、广州开设实体店。”越来越多的商机在江城这个小县城出现,不难看出,普洱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得到凸显。

未来五年,普洱的综合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澜沧景迈机场将于今年上半年通航,思茅机场改扩建工程即将启动实施,6个通用机场中的4个已获批复,其中景谷通用机场将于明年启动建设;重点建设4条高速公路共9段项目工程,力争“十三五”末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里程达1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中心城区到各县城2.5小时交通时空圈;规划建设“一主、四支、两过境”铁路网,彻底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届时,普洱的区位优势会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进一步发挥作用。

到“十三五”末,普洱市交通面貌将呈现根本性改变,交通制约发展瓶颈将得到有效突破,初步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导,以航空、水运为补充,南北畅通、东西贯穿、立体交错、升级提速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成连接泛亚铁路东、中、西线的重要交汇枢纽,形成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核心节点,有力支撑普洱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新时期的扶贫任务

与茶马古道的繁华和落寞一样,普洱市因为交通而昌盛,又在新的历史时期,因为交通不便而逐渐落后。然而,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普洱市与全国一道迎来了新时期的扶贫任务。

截至2015年底,普洱市有贫困人口38.3万,占全省贫困人口的8.1%,10个县(区)均属于滇西边境片区范围,其中9个县需脱贫摘帽退出贫困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边疆少数民族扶贫,特别是直过民族扶贫成为重点、难点。

近年来,普洱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变“单纯输血”为“全面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单兵作战”为“整体协同”。

娜英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博航八组的村民。该村46户139人,是一个传统的佤族聚居村落,被称为“直过民族”,即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的民族。村民普遍受教育年限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100元人民币,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杈杈权房和石棉瓦房里。就在一年前,娜英一家和牲畜还挤在三四十平方米的石棉瓦房里。“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怕屋漏雨,冬惧寒风吹”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现在的博航八组,新建的佤族风格的安居房错落有致,村民已全部入住二层小洋房,村里公厕、文化室一应俱全,部分道路、篮球场等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

发生变化的不仅是生活,还有村民的思想。政府提出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后续管理”5大工程建设目标,勤劳致富、科技兴农的意识在这里逐渐增强。娜英还做起了“产业”。她算了一笔账,自家的菜运到县城去卖,去年仅此一项就收入1万多元。50亩甘蔗的收入,“产量虽然有点低,一年5万元是有的,还养了猪和鸡”。此外,政府帮助博航八组引入食用菌公司,全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博航八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31元。这个村子在今年能够实现脱贫。

“一带一路”下的绿色之路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跨越发展之路,或许正是普洱重拾“茶马古道”辉煌之路。

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普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8.7%,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近年来,普洱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環经济,着力培育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产业,率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2013年6月15日,普洱市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普洱市瞄准北京、上海、珠三角招大引强。近年来,在东软、康恩贝、汇源果汁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普洱的基础上,又与深圳华侨城集团、云南省公路投资公司、云南能投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成功签约,并开展合作,项目内容涉及交通、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市政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无一例外,这些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普洱市绿色生态禀赋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打好生态这张牌,普洱市依靠科技创新,把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互联网+”、抓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茶叶、咖啡、生物药、高原特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力争让绿色有机、健康养生成为普洱“代名词”。先后和西南大学、云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3个院士工作站(正在申报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了帝泊洱、普秀、迷帝等一批知名品牌;建成了柏联、茶祖等一批集基地、加工、体验、养生于一体的茶庄园,以大唐汉方为代表的生物药产业快速发展,品牌培育取得初步成效。

作为绿色经济标志的旅游,普洱也做了大动作。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实现高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另外,还成功创建特色旅游小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12个、民族特色旅游村7个,全市28个村被授予全国美丽乡村称号,37个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推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佤部落》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进军国内外市场商演,引起强烈反响,人文纪录片《天赐普洱》登录央视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播出,普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

其中,普洱景迈山因为连片的古茶林和保护完好的民族建筑,受到外界关注,也正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拉祜族“网红”李娜倮创作的《快乐拉祜》也让这个原本贫困的民族村游客络绎不绝。

猜你喜欢
茶马江城普洱
施江城 黔阳古城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茶马古道
“感动江城”2016年度人物揭晓
骑行“茶马古道”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茶马古道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