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
自换届工作启动以来,贵州紧紧围绕“十三五”大局和脱贫攻坚战略任务,始终把严肃换届纪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2016年是贵州市县乡集中换届之年。换届工作的作风正不正,直接关系换届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关系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目前,全省1163个乡镇领导班子已经全部完成换届。88个县(市、区)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换届顺利结束,人代会、政协会正在陆续召开。9个市(州)于12月召开党代会,明年2月底前召开人代会、政协会。县乡党代会期间,各地换届风气测评总体评价“很好”与“好”之和均在99%以上。
以上率下 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正风肃纪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对换届选举正风肃纪高度重视,把加强换届风气监督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坚持在换届选举中以上率下,扣紧压实主体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正风肃纪牢牢抓在手上。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担任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对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带头与全体在职省级干部、各市(州)党委书记及组织部长谈心谈话。
层层立下“军令状”,级级狠抓落实,全省共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113万余份。其中,省委常委和全体在职省级干部全部签订了承诺书,带头承诺严守换届纪律,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决抵制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歪风邪气。换届考察组成员和换届有关人员向组织部门作出承诺,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全部向上一级组织部门作出承诺,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向党委(党组)作出承诺,逐级立下严守换届纪律“军令状”。
“一把手”带头严守换届纪律,开展同级“四套班子”成员、同级党委管理的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干部和换届工作人员“四必谈”。各级以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和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体,采取集中谈话、个别谈心等方式,做到领导干部严肃换届纪律谈心谈话41万余人次。同时,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通过召开推进会、汇报会,派出督导组实地调研督导,调度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督促完善提升,对各地换届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全方位指导。
立下换届纪律“硬标尺”,以“一片一书一卡一通知”为抓手,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换届始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镜鉴》《警钟》,认真学习《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印制发放“九严禁”换届纪律宣传卡片,并同步做好换届风气监督专题培训,做到几大班子领导、参加换届工作会议的同志、换届工作机构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四必看”,以及组织部门分管领导和干部监督机构人员、换届考察组成员、参加换届工作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四必训”,做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
目前,全省共组织观看《镜鉴》62万余人次,《警钟》2.1万人次,学习《严肃换届纪律文件选编》57万余人次,组织开展换届风气监督专题培训16万余人次。省委组织部通过省委通信调度系统和组织系统12371短信平台,发送换届纪律宣传短信67万余条次,各市(州)通过短信、彩信、APP推送18万余条;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印制发放“九严禁”换届纪律宣传卡120万余张。
在各地换届风气监督工作也涌现出不少亮点。凯里市创新推出“四步考试法”,“通考”即全面了解党员干部换届纪律学习情况;“抽考”即利用8小时之外每天电话随机“抽考”干部职工;“补考”即对经过抽考仍未能达标领导干部进行“回炉再造”;“面考”即对没能通过补考的干部由相应市领导进行单独谈心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过梯次推进,以考督学,坚持教育在先,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服务大局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干部
脱贫攻坚是我省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市县乡村换届为契机,我省树立了“党建考核看扶贫、干部考评看扶贫、干部任用看扶贫”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选拔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实绩突出的好干部进入领导班子,选优配强基层攻坚拔寨的中坚力量。“让更多担当实干的干部走上脱贫攻坚大舞台。”
在今年换届工作中,全省按规定选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以及选派到村任职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等四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建强攻坚拔寨一线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全省共选拔四类人员1607人,其中优秀村干部103名、大学生村官132名,从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的优秀干部152名。注重把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好的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列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凝聚推动脱贫攻坚的合力。
围绕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在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我省研究起草换届文件,配套制定加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审核把关、“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等政策文件。并认真开展领导班子结构、实际配备、运转情况等调研分析研判,做到底数清、人头熟、情况明,找准了加强班子建设、优化班子功能和结构的着力点。
在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占11.04%,少数民族干部占52.46%,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占50.09%,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人数占93.4%。新一届县级党委班子中,女干部占12.6%,少数民族干部占46.6%,4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占26.53%;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占93.4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7.43%。
“零容忍” 构建立体监督网络
省委组建5个换届风气督查组,先后开展两轮换届风气巡回督查,实现对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和88个县(市、区)全覆盖。对发现的38个方面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进行督促整改。
换届期间,我省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对涉及换届提名人选的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提名”。对抓换届风气监督工作重视不够、执行不力、效果不好的地方,通过督促提醒,视情况约谈相关市、县党委书记或组织部长,必要时进行函询、诫勉;对因履责不力导致换届风气不正、纪律松弛、影响恶劣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或督促追究党委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
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各地组织部门会同纪检、检察、公安等机关,组建违反换届纪律问题专项查核组,对反映问题线索清楚、情节严重的举报,对查处不及时、不到位的地方,迅速派出查核组进行直接查核或实地督办。
落实立项专办制度。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举报,接到一件、立项专办一件,坚持优先办理、快查快结,举报查核情况报告由具体承办人和负责人签字确认。
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对重点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充分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用好举报受理平台,实行专人值守,及时受理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举报。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全省组织系统共受理違反换届纪律反映54件,对经查属实或部分属实的14起进行了严肃处理,64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并分4批在全省通报11起违反换届纪律问题。县乡党代会和乡镇人代会期间,各地换届风气测评总体评价“很好”与“好”之和均在99%以上,切实巩固和维护好贵州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责任编辑/袁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