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英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不但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独自获取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用于创造的主体思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导学生从小抓实,创造意识的培育也要从小开始。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开创精神,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学生开创意识的前提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际就是相互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设一种友好、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思想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钟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驰聘想象,积极思维,敢于独辟蹊径。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谨,就会压制学生的积极性,妨碍学生的思考和发挥。
一节课贵在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在于是否遵守纪律,回答问题是否踊跃。例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二单元“两位数口算乘法”的时候,可以先回顾以前学习的口算方法和过程,再出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这节课可以由大家自己学习,并且可以任意相互交流,发挥自己和大家的才干,看看能不能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推演出本堂课学习的知识。结果出现了很多标新立异的答案,有些甚至是书本上没有的。例如:540-370这道题,书本上给出的答案是,小强这样想:540-300=240;240-70=170。小辉这样想:500-300=200;200+40=240;240-70=170,李登科同学写到,“李登科这样做:500-370=130;130+40=170”等等。这些答案明显不是书上的,却具有相当的准确性、独立性,很是让人意想不到。尽管有些方法处于一般常识思维。但由于是学生明白的,所以也就是: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成为学生的了,经过探讨学习,他们真正明白了知识,更提升了学习的知识。这种大胆的创造正是在一种和颜悦色的环境下得到的。
二、鼓励性测评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手法
学会创造是人的本质特性,是自我显示、自我发展的必须。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十分的特殊。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异想天开”的现象,要充满热情地测评,用一些精炼而有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特别!”或“慢慢说,不要紧”、“你在好好考虑一下”,“老师信任你的本领”等加以称赞,也可以引用一些英语单词中的某些表扬的词语,“great”,“good!”,“very,good!”等等,让学生明白到自己是最棒的。学生体会到了思考的价值,创造的思维方式也就随之出现了。
三、善于诱导是培育学生创造意识的保证
创新性思维决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思维的通达、求异也不是思考后的一种表达,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培育培训的行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勇于选择适当的方法创造环境,引导学生的创新思想。
在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总是处于顺从的角色。如果将角色相互交换一下,说不定会取得绝佳的成绩,如在上完一节课后,问问学生,“你能经过本次课的学習,提出一些问题,考考老师吗?”学生就会敏捷的思考,从而从中找出自己认为最有难度的题,要求老师来回答,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并且是认真思考的表现。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在这里有些时候适量的“谦虚”,反而会激起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参与思考。
四、运用灵活的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解答有关问题,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关保证
四年级《都来做做思维操》第五课“请你帮帮忙”是这样说的:阳光小学四、五年级全体同学去春游,有几辆大能坐人的车,每台车最多只能乘坐80人,请你当一次安排员,看看怎样安排最合理?(见下表)
搭配方案有多种可供选择,多数学生做得都很好,可没有想到的是,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坐上车了,老师怎么办?每个班可都至少有一位老师呀?”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我想出这道题的人可能没料思考到,他们会想的这样周密。这正是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认知的结果。
美国的一位离任总统克林顿说:“教育一直是几百年来美国进步的主要动力”,“美国的实力和财富将越来越获取于人民的创造力和智力”。
培养具有创新的水平和意识的人,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激烈比拼,这种比拼说到底主要是人的比拼,特别是创造型人才的比拼。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它是实贱素质教育的重心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改的方向。
总之,数学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主战场,老师应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根据有关学科特征和学生现实能力,把握创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共同点,通过适度适时地引导和勉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将来能适合社会的需求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