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陈可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 张京春
组成地黄四斤,人参六两,白蜜二斤。
制法先将地黄熬汁去渣,入蜜炼稠,再将人参为末,和入瓷罐中。水煮半日,白汤化服。
功效滋肾阴,培土生金。
按语本方对肾肺两虚、内热劳嗽干咳诸证颇有效。无病服之,可润滋内脏,强健体魄。
组成鲜菊花瓣。
制法鲜菊花瓣用水熬透,去渣熬浓汁,少兑炼蜜收膏。
用法每服三四钱,白开水冲服。
功效益寿。主治目皮艰涩。
按语查西太后脉案,载有“老佛爷脉息左关弦数,右寸关洪大而滑。肝经有火,肺胃蓄有饮热,气道欠舒,目皮艰涩。胸膈有时不畅”等语,前后除用此方外,并有用明目延龄丸等清肝明目方者。
组成枇杷叶五六十片,干鲜俱可,如不咳嗽不用。大梨两个,要深脐的,去皮心,切碎。蜜半杯,先熬至滴水成珠,如大便溏泄不用。大枣八两,或黑圆枣,或徽枣均可。建莲肉四两,不去皮。
制法先将枇杷叶放锅内,用水多煎几滚,取汤用绢淋清汁。其煎过之枇杷叶弃之不用。后将梨、枣、莲肉、蜜同放锅内,铺平,然后将枇杷叶煎的清汁淹满略高些,盖好,煮半枝线香的时间,翻转,再煮半枝线香的时间,用瓷罐收好,随意温食。其大枣煮熟时,去皮。
功效润肺健脾。
此方专治气血两虚,身体羸瘦,四肢酸软,精神倦怠,腰痛脊痛,饮食减少,一切不足弱症。
按语本方组成与目前市面所售枇杷膏不同,个别地区所制者虽与本方药味相同,但制法则较本方简单,此或因本药方专为光绪帝服用之故。光绪帝二十五岁左右便常感“肢体倦怠,坐立稍久则腰膝酸痛”,且“咽痛干咳”等症状迭相出现。枇杷膏具润肺健脾之功效,光绪帝用之,堪称药证合拍,久服当有补益之作用。
组成党参一两,白术(炒)一两,茯苓(研)一两,白芍(酒炒)八钱,归身(土炒)一两,地骨皮一两,丹皮(去心)六钱,砂仁(研)四钱,银柴三钱,苏薄荷二钱,鹿角胶(溶化)五钱,香附(制,研)六钱。
制法共以水熬透,去渣,再熬浓,加鹿角胶溶化,兑炼蜜为膏。
用法服三钱,白水冲服。
功效本方之所谓扶元,主要在于益气健脾,温补肾阳;益阴,则是凉血滋阴,调补肝肾。
按语其组成暗寓五味异功合逍遥散而小有进退。以异功健脾益气,逍遥理脾调肝,加以鹿角胶温补肾阳,地骨皮滋肾凉血,丹皮清热凉血,易柴胡为银柴胡者,推测应有阴虚发热之症状。本方配伍稳妥,通补并行,可以长期服用。
组成茯苓、莲子(去心)、芡实、扁豆、薏苡仁、藕粉各二两。
制法共研极细面,加白糖,分两酌量,兑之为糕。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和中。
按语此方为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八珍糕方加减。原治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脾虚便溏泄泻等证。西太后脉案载:“慈禧皇太后右关滑而微大,左关稍弦,余部平平。木郁土弱,不易运化湿气,以致食少难消,胸胁不畅,颃颡如昨,呕饮便溏。今议用理脾化饮汤调理。”太医李德立于此又拟此儿童用之八珍糕,似甚对证,此药香甜可口,而少药气,饥时可以食用,又可疗疾。用于成人,亦一妙法。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请在医师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