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坚
一、微信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对新生事物认知较强,所以微信迅速占领学生这块“阵地”。据报道,微信20岁以下用户占16%,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学生。另据《羊城晚报》一份调查显示,55.1%的小学生“开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微信对于学生有以下正面作用。
微信丰富了学生的交流手段。它增加了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沟通机会,过去学生的交流平台多是以对话或者文字方式进行,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使人产生隔阂感。微信具备的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全方位交流方式很好的模拟了“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电话、发短信还需要支付高额的通信费用,用微信发送各类信息更方便,只需要消耗一些上网流量,节省了生活开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捷,现在微信几乎取代发短信和打电话。
微信充实了学生的社交内容。在目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各类资讯有极强的求知欲,这一点在学生身上尤为明显。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很难拿出大量整块的时间去阅读、收听和收看,只能浅尝辄止地广泛涉猎。微信的状态发布和内容分享大都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恰好解决了学生强烈探究欲和“碎片化”阅读的矛盾。
微信拓宽了学生的社交范围。微信交友最初的受众是熟人,即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对于这些相对成熟的社交,学生可以在微信沟通中进一步增强感情粘度。更吸引人的是,“摇一摇”与“漂流瓶”的功能设定,使得用户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达到匿名交友的目的,这些方式很好地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友圈。
二、微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微信亦然。如果不正确使用微信,对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
1. 微信使学生的“媒体依赖症”愈来愈严重。微信由于使用简单、方便快捷,内容更新速率高、更新内容差异性大,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因此很容易“俘获”学生。他们借助微信发布心情、发泄情绪,找到相似的的观点语言,因此不会对微信产生厌倦心理。微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社交场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该“场所”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参与话题的讨论。正因如此,一些学生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过度沉湎于这种虚拟的互动,“低头一族”“手机控”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对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产生恐惧和回避,极易形成自我封闭和压抑的人格。
2. 微信带来了安全隐患。“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虽然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流范围,但由于学生心智的不成熟,在与一些居心不良的陌生人谈话中,很容易陷入对方设下的圈套,带来不必要的人财损失。另外,缺乏“把关人”的控制,一些虚假内容混杂在朋友圈的诸多信息中。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和辨别能力的限制,成为这些信息的传播者或受害者。
3. 微信误导部分学生,降低认知能力。微信发表的大多数属于个人主观看法,带很多个人情绪;微信有时会传播一些黄色、低俗甚至反动的段子、图片。学生在接受微信时,只是关注信息发布者的观点和看法,看热闹,人云亦云。缺乏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更没有经过独立的观察思考与评价。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因此,长此以往,学生认知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甚至世界观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三、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微信
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提高自身控制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摆正对微信“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认知态度,正确利用微信的优势功能,为自身学习生活所用。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获取信息或专业知识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查询微信公众号,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并像订阅期刊杂志一样,从每期内容中获取想要的信息,扩大知识储备。
搭建学生微信互动平台。学校和社会借助微信平台,多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公共话题讨论或知识平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拓展学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利用微信群聊的作用,进行课外小组的学习讨论,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微信交流,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在微信平台上开展有奖征集与点评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微信平台上的一些信息进行筛选与判断,对社会热点、新闻、时事进行点评,筛选出较优秀的评论予以发布和奖勵。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学生关注新闻事件、时事、社会热点,让学生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形成独立的客观认知能力,传播正能量。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用语。微信上学生也大量使用网络用语,网络语言通常口语化,简短零碎、直观,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泼、富于创新,出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如语言符号的交叉使用。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微信语言比比皆是,如时下最流行的“蓝瘦”“香菇”,还有“晕”、“偶”、“打酱油”、“酱紫”、“潜水”、“美眉”等。对于网络语言,不管它有多少积极因素,也不管它有多少消极影响,我们即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该客观公正对待它。具体讲应该保持如下态度:首先是宽容。只有宽容,才能健康、快速成长。如果我们宽容了网络语言,就保持了语言的多样性,给人们多提供了一条交流的渠道。其次是学习。人们指责网络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看不懂。事实上,当我们掌握了常用的网络语言后,就会发现网络语言并不难懂。再次是引导。网络语言的产生毕竟只是网民们的一种自发行为,随意性特别大,因此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进行引导。
综上所述,微信对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我们只能规避微信的负面影响,不可因噎废食。微信只是一种工具,其好与坏在于我们如何使用。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