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一、数学课堂教学“简单生活化”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客观世界,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美国学者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所谓“简单化”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及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简单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原本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主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知识的载体。教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而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程度,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方向和实际效果。在教师以往的观念中,只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这種观念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限制了自己研究教学实际、创造性使用教学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的提高,也形成了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让教师变得无所适从也失去了评判标准。在现代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下,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观念,在理解改革的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不同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受教需求。
三、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三实”
要想创建理想中的课堂,教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要以课堂教学的“三实”——真实性、朴实性、扎实性为立足点。
1.真实性
由于个体对所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在信息提取、转化、贮存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由此产生了能力结构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全面考虑到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突发状况,并有与之对应的措施来解决。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课后帮助、一帮一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朴实性
当今,各个学校以及教师为了绩效评价,纷纷开展“优质课”“观摩课”,出现种种“弄虚作假”的形式化“表演”,过于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似得到提高,整堂课掌声不断,但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却并不知道。然而这种课堂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是育人。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敷衍了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某个知识点是否需要讨论,通通让学生分组讨论,而学生很少会一直讨论问题,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扎实性
一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学生从这堂课中学到了多少知识。教师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教材为指导核心,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实际生活中,构建学生学习思维的框架,完善学习知识的网络体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简而言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和创新,为构建理想中的课堂坚持奋斗。
参考文献:
[1]严群霞.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版),2014(9):178.
[2]梁艳梅.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87.
[3]程 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华章,2012(11).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