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芝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产后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产后第4、12周的BMI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4周、12周的BM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而言,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产后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及血糖水平,有助于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產后护理;护理干预;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164-02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患者在妊娠前糖代谢均正常,或者存在潜在的糖耐量减退,在妊娠期时就出现了糖代谢异常,导致患者出现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并出现阴道或外阴感染[1]。近几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已升至了3%,且保持着持续上升的态势[2]。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引发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增加产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危及母婴健康,因此必须得到及时干预[3]。在该次研究中,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了产后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5~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2.9)岁;34例初产妇,11例经产妇;35例剖宫产,10例阴道分娩。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4~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1±2.8)岁;35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36例剖宫产,9例阴道分娩。纳入标准:患者空腹血糖高于5.8 mmol/L;餐后1 h血糖高于10.6 mmol/L。排除标准:合并Ⅰ 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抑郁症患者;心、肾、肝等重要器官出现严重障碍的患者。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产后护理干预。
1.2.1 饮食控制 根据患者孕前体重、孕期增加重量、每日的运动消耗强度对其每日需要的总热量进行计算,并对其膳食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5%~30%,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5%~20%。食物以蔬菜、瘦肉、豆制品、鱼、奶、蛋为主,水果则以青苹果、西红柿、青瓜为主,做到少食多餐。嘱咐患者禁食动物油、油炸等高脂食品,并限制含糖丰富的水果、薯类的摄入,每日进食的蔬菜应不低于500 g,豆类则以眉豆、白扁豆、赤小豆为主,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铁、钙等微量元素。
1.2.2 运动疗法 由于运动能够增加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从而对维持患者体质量、改善肥胖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产后盆底肌肉以及子宫的恢复有着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者产后身体较为虚弱,因此应指导她们进行持续缓慢消耗、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比如室内慢步走、产后健身操、太极拳等。2次/d,均在餐后1 h进行,并持续20~30 min。严格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为的原则,并以患者的耐受为度。在运动的同时应准备饼干、糖果等食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2.3 心理护理 由于生产消耗了患者大量体力,而产后对于疾病的转归会出现过度担心,从而出现焦虑、害怕等不安情绪,并通过边缘系统、下丘脑等情绪环路刺激神经内分泌,并使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出现变化,导致部分拮抗胰岛素的应激激素出现,对血糖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甚至诱发产后抑郁等心理障碍疾病的出现。基于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并对症疏导,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鼓励,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的情绪,并促进身体恢复。
1.3 评价指标
将产后第4、12周的BMI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作为该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患者均晨起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从而对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量。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用以检验计量资料,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4、12周的BM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而言,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态势,该病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高血糖或糖耐量下降症状,并对其以及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相关的研究认为,这种高危的妊娠疾病具有相当复杂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肥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式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5]。
在该次研究中,对观察组4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了产后护理干预,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产后第4、12周的BM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而言,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妊娠期间,大部分产妇的BMI指数都会上升,这样不但容易导致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等不良围产结局,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6]。因此在产后护理干预中,重视了患者BMI指数的控制,一旦该指数显著下降,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好转。有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为比较肥胖的女性,此类产妇的血糖控制更加困难,机体中胰岛素拮抗也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妊娠结局的危害更大[7]。另一方面,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会提升红细胞的黏度,并降低细胞流动性,降低细胞的变形恩哪里,并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8]。而通过产后护理干预,加强了对患者饮食的干预,并给予科学的运动指导,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此外,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在产后维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保证机体中血糖的稳定,促进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产后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水平,有助于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巧,车晓惠,吴淑芬,等.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及产后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5(17):58.
[2] 谷秀芹,陈艳,王燕萍,等.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6):719-721.
[3] 白银风,宋芳.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75-276.
[4] 蔡丽丽,黄文青,王鹏,等.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和护理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下旬刊):2053-2054.
[5] 尹仲娇,王子莲,陈海天,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80例的产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8(17):4175-4176.
[6] 杨晓红,邬俏璇,曾倩,等.产后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378-1380.
[7] 梁秀梅,许钊,骆白云,等.产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8):781-783.
[8] 朱乃芬,曹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产后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9):356-358.
(收稿日期: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