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纳西族文学得到持续发展,继明代土司木氏文人之后,出现了许多旁姓杰出文人,周际昌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清代;纳西族;周际昌
周际昌(1815—1875年),字维新,纳西族,丽江人,秀才,周家世代读书行医,周际昌亦为儒医,人到壮年遭遇战乱,全家到金沙江躲避战乱,流离迁徙,在深山老林里仍不忘教育后辈。著有《爱莲堂诗稿》,钞本,藏于丽江市古城区图书馆,诗集中的诗作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安之若素的旷达心态。《纳西族诗选》收其诗六首。《爱莲堂诗稿》存诗47首,楹联二副,同时政协丽江市古城区委员会已编印发行该诗集。其所写诗歌涵盖面较广,读之诗意盎然,有即景吟胜、生活杂感、咏史怀古、怀人赠答等题材。
即景吟胜诗13首:《游阿喜山二首》《秋日登文笔峰二首》《游山》《小石山》《题殷氏山庄》《六月江水大涨》《新春登山眺望》《秋月题蒲版罗木先生书馆》《游指云寺(二首)》《咏六月开映山红》。周际昌不事雕琢、清远淡泊的心态反映在风景山水的诗作中,为诗歌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读之使人感到回味无穷,如《游阿喜山二首(其一)》:
为爱山明净,扶藜上碧岑。古松茯苓长,胜地芝草森。
曲折江为带,峥嵘岭对襟。小游忽逢此,乐意起长吟。
诗人游览阿喜山,看到明净翠绿的山峦,扶摇直上插入云端的山峰,分外美丽。古松、茯苓、芝草、森木等等各色绿色植物茂盛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在山上俯瞰蜿蜒曲折的江水,流向远方,望向对面是同样雄伟险峻的山峰。诗人登山至此,忽然有所感慨,心中的喜不自禁。
如《六月江水大涨》:
年年起落旧痕存,今日奔腾忽过之。虎剑双峰流更急,鳖碗一叶驾偏迟。
几回浪打平蛮鼓,屡次波洗荡寇碑。待到清秋应石出,沙明水净应昌期。
六月江水大涨,潮起潮落,汹涌澎湃。虽然每年都有大潮,但今年的江水喷涌的格外汹涌,呼啸而过。水流如虎剑双峰,激流急速,鳖碗一叶,悠悠荡荡。看到大涨的浪打浪,诗人回想起历史上平夷蛮扫荡寇的历史往事,可谓融情入境、情景交融。浪水的冲击已经淹没了岸边的礁磊石头,而等到初秋潮水落去的时候岸边又会回到干净如初的样子。
如《秋月题蒲版罗木先生书馆》:
一颗金星落庄前,培风古寺洞中天。林边潋滟西湖水,足下葱笼负郭田。
境静偏宜桃李育,身闲不羡马车缠。对君踯躅忘归去,海上人家起夕烟。
诗人游览先生书馆,看到书馆的景色如画,林边湖水波光粼粼,脚下的绿地绿意盎然,周围环境幽静种满了各种树木,当人在外身心俱疲之时,来这里可以身心放松没有烦恼。
如《游指云寺(二首其一)》:
最爱清和二月风,寻春有兴到花丛。梨开白雪连平野,桃放红霞隐率宫。
莫讶许询交梵侣,独怜摩诘爱林翁。徘徊竟日无声息,惟有传经小院东。
指云寺清净悠远,处于深山之中,仿佛世外桃源。诗人初春游览指云寺,面抚二月春风,满眼花色又有白雪映襯,十分好看。在途中,诗人又想起许询、王维,不禁为此春色平添不一样的色彩。指云寺无人叨扰,唯有小院东处传来诵经之声。
生活杂感诗17首:《入山采药》《采樵》《避兵深山二首》《避兵山庄》《移寓山庄》《阿喜夜避兵》《感慨时事绝句六首》《虐难民遇祸绝句二首》《木鳖椀草庐》《五言杂感》。
如《入山采药》:
山峭碧玲珑,攀缘涧谷中。阴岩馀积雪,灵草舞迴风。
赤白花无定,薰犹气不同。斸云身已倦,长啸倚芳丛。
诗人日常入山采药去,行走在山谷山涧之中,一路上有积雪有劲草相伴,遇到的各种植物采药香味不同,气息各有不同。长久在红尘中只觉身体倦怠,而在林中自然行走一回,便轻松开阔许多。
如《虐难民遇祸绝句二首(其一)》:
嗷嗷哀雁聚汀州,何事机张独与仇。
既索囊钱兼索命,仓皇无措满江愁。
诗人一生中遇到过多次躲避战乱,这一次看到难民躲避战乱,不禁感叹生活之苦,对这些难民给予深深的同情,眼看他们聚众逃难,仓皇逃走的惊恐场面令人感叹时代生活之艰难。
咏史怀古诗4首:《赋得渔夫辞剑八韵》《写洞经》《题团扇二首》。
如《写洞经》:
大洞仙经降自天,丽阳演诵已多年。只因屡际干戈劫,致使摧残珠玉篇。
妙笔羲之曾换帖,圣书怀素有遗笺。涂鸦自愧不成字,愿与诸公结善缘。
丽江的大洞传说是从天而降,在这片土地流传多年,因为多年征战,使得珍贵的书籍宝藏遭到摧毁,令人惋惜。历史上王羲之、怀素的字迹均有流传,而如今的字迹我们也要写下来世世流传。
怀人赠答诗13首:《和徐营杨先生原韵》《三家村赠妙明和尚二首》《赠杨先生收租》《赠杨先生回乡》《和张木匠原韵》《步张先生留饮三首》《赠指云寺僧若品》《赠李二老》《围炉》《星回节》。
如《步张先生留饮三首(其一)》:
借得奇书仔细论,兴来散步出蓬门。
飞来何处双鸿雁,肯伴寒芦到晚昏。
诗人与张先生感情深厚,经常在一起读书游览、交流心得。从别出借来了新奇的好书,会一起分享,两人一同作伴,不胜美哉。
如《赠指云寺僧若品》:
相传衣钵即真心,无束无拘任升沉。鸟语楼头眠不觉,花明阶面酒频斟。
每同禅侣谈遗迹,独爱山童授梵音。世外逍遥缘与佛,红飞不到守尘侵。
诗人与指云寺若品僧人来往密切,时常交流。诗人把最近的心情写成诗篇,这人世间的诸多事物皆与佛有缘,诗人时刻保持着恬淡的心态。
纳西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西族文学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清代纳西族文学不但丰富了丽江地区传统文化内涵,也参与了该地区生态环境、人文资源的构造。周际昌作为清代纳西族文人的重要代表用满腔的热情进行文学书写,获得了超越时间、空间的永恒意义。
参考文献:
[1] (清)周际昌:《爱莲堂诗稿》,政协丽江市古城区委员会编印,2014.06.
[2] 和钟华、杨世光主编:《纳西族文学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08.
[3] 李群育主编:《新编丽江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04.
作者简介:刘茗,汉族,河北邢台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5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