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召南《宝纶堂文钞》考述

2017-04-17 19:46戴敏敏
文教资料 2016年34期

戴敏敏

摘 要: 《宝纶堂文钞》是清代齐召南的文集,但并未收入齐召南的全部文章,后人尚有续编。齐召南深湛史部,著作亦以史部为多,而其文集却少有人注意,不过李慈铭、张舜徽对此书赞誉颇高。文章从作者生平、著述、版本、内容等方面对齐召南以及《宝纶堂文钞》一书进行介绍,期为引玉之资。

关键词: 齐召南 宝纶堂 《宝纶堂文钞》

一、作者生平

齐召南,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生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有兄弟四人,伯兄名周南,召南为家中次子。幼年颖敏,乡里称神童。雍正七年,乡试中副榜贡生。雍正十一年,以副榜贡生荐于朝。乾隆元年,开博学鸿词科,其时,袁枚、①沈德潜、周长发、沈廷芳、杭世骏②等皆与,乾隆皇帝亲取十五人,齐召南列二等第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大清一统志》《明鉴纲目》纂修官及武英殿校勘经史官,分撰《尚书》《礼记》《汉书》等书之《考证》。又充《大清会典》纂修官。乾隆十二年,迁侍读学士,充《续文献通考》纂修官。乾隆十三年,御试列首,②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旋补授礼部右侍郎。乾隆十四年夏,堕马触石,重伤脑颅,几不得生,皇帝动容赐药,传蒙古医疗治。其冬,召南伤病少瘳,乞归天台,固请乃许。在朝十四年间,皇帝恩遇优渥,赏赐不可胜纪。乾隆十九年至三十年间,累主绍兴蕺山书院、杭州敷文书院。齐召南为敷文书院山长凡十一年。南归后,乾隆皇帝三次南巡,召南皆疾迎,得召见存问,赏赐甚多。晚年,遭族兄齐周华之祸,定罪流放,抄没家产。③皇帝屈法赦之,赐还部分家产,仅得革职而已。乾隆三十三年,卒于天台。

二、学术成就

齐召南九岁便能诵读五经,一生勤勉于学,深湛经史。袁枚所撰齐召南《墓志铭》称其精熟西北地理,因此沈德潜在乾隆皇帝面前盛赞齐召南为“天台石梁之奇。”④杭世骏称其“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弱不好弄,而于诗书若麹糵,著作等身。”⑤门人秦瀛称其“于学无不博,自天文律历,以至山川疆域、险阻要隘,了如指掌,而又深知古今治乱得失,通习掌故。故于经则通汉唐以来诸家之邮,于史则兼涑水紫阳之义法。”⑥《清史稿》本传云:“(齐召南)著《水道提纲》,具详源委脉络;《历代帝王年表》,举诸史纲要;并行于世”,故而当时“论者因交推其湛深乙部。”近人张舜徽对齐召南评价很高,称“召南一生为学,自天文、律历,以至山川、舆地,无不究习。其能从事经史之考证,非偶然也”,“又未可徒以史学限之矣。”⑦

三、著作概述

齐召南著作很多,谢海林《齐召南<汉书考证>综论》一文罗列甚详,兹录于下:《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著录有:《尚书注疏考证》一卷,《礼记注疏考证》一卷,《注疏考证》六卷,《明鉴前纪》二卷,《历代帝王年表》三卷,《水道提纲》二十八卷,《宝纶堂文钞》八卷,《宝纶堂诗钞》六卷。《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著录有:《春秋左传注疏考证》一卷,《春秋公羊传注疏考证》一卷,《谷梁传注疏考证》一卷,《蒙古五十一旗考》一卷,《黄河编》一卷,《江道编》一卷,《入江原川编》一卷,《淮水编》一卷,《入巨川编》一卷,《京畿诸水编》一卷,《闽江诸水编》一卷,《粤江诸水编》一卷,《云南诸水编》一卷,《西藏诸水编》一卷,《海道编》一卷,《温州府志》三十卷首一卷,《云根不天然图书谱》一卷,《琼台拙文稿》一卷,《松岭偶集》一卷,《赐砚堂诗稿》不分卷,《宝纶堂集》八卷,《和陶百咏》一卷,天台齐氏家藏《清代名人传诗稿》不分卷,《瑞竹堂词》一卷。南京图书馆尚藏齐召南未著录之著述:《永嘉县志》二十六卷《图》一卷,《天台山方外志要》十卷,《天台齐袁两先生游记》二卷,《唐赐铁卷考》一卷附《铁卷诗》。

除以上可见者,齐召南的著作尚有:《台山初稿瑞竹堂诗》四卷,《宝纶堂续钞》十卷,《宝纶堂外集》(一名《宝纶堂集古录》)十二卷,《琼台诗》二卷,《和陶诗咏》二卷,《双观堂集句》四卷附一卷,《齐召南移居倡酬集》四卷。

另据杭世骏《墓志铭》所云,《大清一统志》中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云南六省内容皆由齐召南编辑,外藩属国向无底本,而为齐召南创稿新撰;分撰经、史《考证》而“公任独多”,⑧杭世骏之文,亦可补充齐召南的著作情况。《墓志铭》还提及“《汉书》百卷”一书,斯即武英殿本《汉书》每卷后所附的《考证》。此《考证》一百卷非齐召南独著,但齐召南所撰占此书十分之九强,所以署名齐召南可谓实至名归。齐召南的著述中以《水道提纲》、《历代帝王年表年表》刊布最广,赞誉最多。

不过,《宝纶堂文钞》并非齐召南文章的全部,其后人尚编有《宝纶堂续集》一书。王棻《柔桥文钞》云,“(齐召南从孙渭占)因《赐砚堂遗稿》旁搜博采,得赋颂、论说、序记、书状、传赞、铭诔等二百余篇,为《宝纶堂续集》一十八卷。”⑨今所见清揅古斋所刻《宝纶堂续集》为十一卷本,《中国古籍总目》亦著录为十一卷,与《柔桥文钞》记载有矛盾,未详其因。

四、版本源流

《宝纶堂文钞》版本源流情况如下:

1.嘉庆二年刻本(下简称秦本)。书前有门人秦瀛《宝纶堂文钞序》及《墓表》。据秦瀛《序》云:“阅乙卯(乾隆六十年),距见先生时已三十有二年,而先生之殁亦已二十七年矣,会余官浙有事台州,与先生子式迁相见行馆,因索先生集,式迁语余,集故在浦江戴學博殿海家。既而学博持先生集至,式迁以书属余重为编次,而学博暨鲍秀才廷博、邵秀才志纯分任校勘,其得若干卷而锓之,板刊既成……嘉庆二年丁巳孟秋之月,受业无锡秦瀛谨序。”⑩可知是集编次刊刻由齐召南门人秦瀛主持,初刻完成于嘉庆二年,是最早的版本。

2.嘉庆二年至十三年递刻本。据《诗钞》前阮元《序》可知,《诗钞》刻成于嘉庆十三年。且秦瀛《序》亦有“诗集藏于其家,将继是集而刻之”云云,{11}盖《诗钞》刻成后,与《文钞》嘉庆二年刻本合刻,故著录有此版本名,若仅言《文钞》的版本,实际上可以视作嘉庆二年刻本。

3.嘉庆四年序刻本。《清人别集总目》有著录,笔者未见。

4.金峨山馆丛书本(下简称郭本),光绪十三年刻。书前有牌记“光绪丁亥秋锓金峨山馆臧板”,光绪丁亥即十三年,此版本为郭传璞所刻,书前有郭传璞《重刻宝纶堂诗文钞序》、秦瀛《序》及《墓表》。据郭《序》云:“传璞旧藏《宝纶堂文钞》八卷,盖无锡秦氏刻本也”,可知此版本底本即秦本。郭本、秦本皆为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秦本各卷卷首有“无锡秦瀛凌沧校”七字,而郭本各卷首无此七字。

5.藏修堂丛书本,光绪十六年新会刘氏藏修书屋刻。此版本前有秦瀛《序》,而秦瀛《墓表》移至目录之后,正文之前。此版本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字体较秦本、郭本瘦长。

6.芋园丛书本,民国四年南海黄氏据旧版汇印。书前有秦瀛《序》及《墓表》,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笔者对比藏修堂丛书本与芋园丛书本,两版本几乎完全一致,底本应当是藏修堂丛书本。不过,秦瀛《墓表》在目录之前,与藏修堂丛书本稍有不同。

7.翠琅玕馆丛书本。民国五年据刘氏藏修堂丛书刊版重编,《清人别集总目》有著录,笔者未见。

8.《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0辑收入齐书,此版本是据郭本影印而成。

五、文集内容

《宝纶堂文钞》八卷,收入齐召南文章105篇,所收文章经由齐召南门人秦瀛等编次,按文体分卷排列,而各卷内的文章也根据其重要程度先后排序。然而《宝纶堂文钞》并非齐召南创作的全部文章,其后人尚编有《续钞》,前已言之。关于《宝纶堂文钞》各卷的内容,介绍如下:

卷一有文章四篇,分别为《五六天地之中合赋》《黄钟为万事根本论》《经解》《史论》。前二篇文章内容主要是阴阳、律历、五行之类,皆是总论性质的文章。《经解》《史论》两文乃因问而答之辞,故不能恣意为文,大抵概述经史源流、派别以及评价,偶及考辨之论,譬如《经解》云:“(《仪礼》)今所传如《觐》《聘》《大射》《燕礼》,不为士设,则十七篇亦非高堂之旧,不然《汉志》何以有古《经》及《记》”。而《史论》一文之精审处,在于论辩“二十一史”优劣,如称《史记》《汉书》为“史官之史”,称《后汉书》《新唐书》为“文人之史”,称《宋书》《魏书》为“小人之史”。

卷二收录乾隆三年至十二年所进《轮进经史剳子》十篇,疑即乾隆皇帝或太子询问经史,然后齐召南作答的内容,如《剳子一》问及《尚书·周官》“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孔颖达曰:‘标此二句于前,以示立官之意。”而齐召南答以居安思危,君人者当有敬慎之心等。又如《剳子六》问《大雅·卷阿》“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纲”等。其他九篇大体如此,主要是齐召南借经史问答的形式,来发表对于皇帝、太子等统治者的劝谏、箴言。

卷三至卷五皆为序文,而列首诸篇是齐召南的经、史《考证》以及《大清一统志》等相关著述的序文,如《进呈尚书注疏考证后序》《进呈前汉书考证后序》等。除此之外的序文是齐召南代其他人的著述所撰写,如《尚书集解序》《周元木诗稿序》《李太白集辑注序》《毛诗原志序》等。其中《毛诗原志序》一篇论说宏细,申论《毛诗》,谓《毛诗》于经书互证参考,较三家为最密,“学《诗》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齐召南以为《诗》有毛氏犹《春秋》之有左氏。另外,序文当中也偶有齐召南得著述自序,如《水道提纲序》是也。

卷六多收齐召南在京做官时发表论议的文章,还收有一篇考证性质的文章,即《显忠祠崇祀忠臣考》;此外,还收有回复他人的书信三篇,其中有《答秦凌沧书》一文,即答复秦瀛之书。

卷七、卷八则收颂赞、传记、墓表、墓志铭等文章27篇。其中卷七《天然图书名》一文较为特别,似语录问答的文体,先问后答,多是他人问学讨论之辞,内容多涉及西北地理掌故,如问及玉门、阳关、黑水、狼居胥山等,所答之辞皆精深详细,通过此文也可以一窥齐召南精湛的史学功底。

齐召南文章笔法深厚。李慈铭曾通读《宝纶堂文钞》,且非常推重此书,谓齐召南“虽未成家,然颇有气魄,浩浩落落,随笔涌出,与并时杭大宗相伯仲;其学术亦相同,道古较稍精密耳。集中《轮进经史剳子》十篇,无锡秦瀛谓极似真西山《大学衍义》文字,可为确评。进呈《尚书》《左传》《公谷》《礼记》《汉书》考证诸序,篇篇可传”,又谓齐召南多篇文章“皆有卓识”。{12}近人张舜徽亦对齐召南青睐有加,称“今读是集卷三《续方言序》,卷四《尔雅补注序》《尚书集解序》,卷五《古经解钩沉序》《毛诗原志序》诸篇,知其精研经义。确有心得。”{13}两位名家都对《宝纶堂文钞》赞誉有加,此书的价值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齐召南学问深湛,又曾担任乾隆年间多种官修文献的纂修官,《宝纶堂文钞》收有相关序文,通过此书可以了解这些官修文献的情况。此书还收有许多与经、史内容有关的文章,有的论述学术源流,有的考辨经、史问题,有的则阐述了齐氏独到的治学方法。因而可以说《宝纶堂文钞》有着很大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文献学价值。但目前尚未有对于此书专门的研究,期待日后更多学者关注此书,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注释:

①袁枚《原任礼部侍郎齐公墓志铭》云,“乾隆元年秋,余与齐公次风同试博学鸿词于保和殿”,又云,“钦取十五人,公果与选,余虽报罷而公念同征之谊,最殷。”[清]袁枚,撰.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五)[M].清乾隆刻增修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0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19.

②杭世骏《资政大夫礼部右侍郎齐公墓志铭》云,“十三年戊辰,会试充同考官。五月,御试翰詹官于干清宫,榜未发,奉上谕在阿哥书房行走,以一等第一名擢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甫一月,补授礼部右侍郎。”[清]杭世骏,撰.道古堂文集(卷四十一)[M].清乾隆四十一年刻光緒十四年汪曾唯增修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2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11.

③杭世骏《资政大夫礼部右侍郎齐公墓志铭》记载此事较多,可参见。

④袁枚《原任礼部侍郎齐公墓志铭》云,“国家疆域恢弘,乌喇巴哈俱置侯尉,又新开伊犁。诸臣奉使者,辄先诣齐侍郎家问路,公与一册:某堠某驿,应宿何所,需若干粮。数万里外若掌上螺纹,毫忽无讹。或问:‘曾出塞乎?曰:‘未也。‘然则何由知之?曰:‘不过《汉书·地理志》熟耳。问之读《汉书》者,卒亦不解。”[清]袁枚,撰.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五)[M].清乾隆刻增修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0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19.

⑤[清]杭世骏,撰.道古堂文集(卷四十一)[M].清乾隆四十一年刻光緒十四年汪曾唯增修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2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14.

⑥[清]秦瀛,撰.小岘山人诗文集(卷五)[M].清嘉庆二十二年刻道光间补刻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07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586-587.

⑦张舜徽,撰.清人文集别录(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3:141-142.

⑧[清]杭世骏,撰.道古堂文集(卷四十一)[M].清乾隆四十一年刻光緒十四年汪曾唯增修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2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14.

⑨[清]王棻,撰.柔桥文钞(卷九)[M].民国三年上海国光书铅印玩芳草堂丛书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07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14.

⑩[清]齐召南,撰.宝纶堂文钞(卷前序)[M].清嘉庆二年刻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00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78.

{11}同上一条。

{12}[清]李慈铭,撰.越缦堂读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021.

{13}张舜徽,撰.清人文集别录(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3:142.

参考文献:

[1][清]袁枚,撰.小仓山房文集[M].清乾隆刻增修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0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清]齐召南,撰.宝纶堂文钞[M].清嘉庆二年刻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00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清]杭世骏,撰.道古堂文集[M].清乾隆四十一年刻光绪十四年汪曾唯增修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82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清]秦瀛,撰.小岘山人诗文集[M].清嘉庆二十二年刻道光间补刻本.《清代詩文集汇编》第407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清]王棻,撰.柔桥文钞[M].民国三年上海国光书铅印玩芳草堂丛书本.《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07册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清]李慈铭,撰.越缦堂读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7]张舜徽,撰.清人文集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赵尔巽,撰.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

[9]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古籍总目·集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0]李灵年,等编.清人别集总目[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11]陈爱平.齐召南交游考[J].台州学院学报.2011(01).

[12]谢海林.齐召南《汉书考证》综论[J].古籍研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