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词汇体对语法体影响研究综述

2017-04-17 09:26王芩芩
文教资料 2016年34期

王芩芩

摘 要: 语法损伤是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的核心问题,语法体标记作为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综述性的研究目前尚少。本研究通过对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词汇体对语法体的影响进行研究综述,希望对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的语言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 语法体 词汇体

1.引言

特异性语言损伤(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简称SLI)是指儿童在具有正常的非言语智商、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心理损伤、没有情绪障碍以及可以影响语言运用的社交障碍的情况下,其语言发展明显迟缓的现象(Bishop,1997;Leonard,1998),这种语言障碍主要体现在理解性和表达性语言上。不同于自闭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由于认知或感知通道上有障碍而引起语言问题的个体,SLI儿童只单纯具有语言上的问题。也有学者将其命名为发展性语言障碍(Rapin et al., 2003)、语言迟缓或发展性失语症(Parisse & Maillart, 2009)等。

本文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首先明确一下“体”、“词汇体”、“语法体”的概念。提到“体”往往离不开另一个概念“时”,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方式来标记“时”和“体”(Smith,1991,1997)。Comrie(1976)用下面的方式来区分时体:时是指示的,它将情状时间和某些时间(通常是说话的那一刻)相联系,通常来说“时”指的是外部的时间,而“体”是非指示的,它代表的是时间内部时间结构的不同。也就是说,“体”指的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情景内部的时间连续性,和其他外部时间点没有任何联系(Comrie,1976)。换句话说,体关注的是说话者说话时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情状的内部时间。情状取决于时间轴上的事件、行为或进程。体在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例如通过形态,时间副词和体标记来表示(Klein,1994)。在英语中,时体通过形态来标记并且是强制使用的。例如,John is reading the book和John was reading the book的语法分歧在于时态,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过去进行时。John read the book和John was reading the book的分歧在于体(Levelt,1989)。也就是说无论把动词read作为一个完成行为还是持续或进行的行为,都是体事件。和英语不同,汉语没有时体的形态标记,而主要是用时间副词(例如今天,昨天和明天)、体标记(例如“着”“了”“过”)来表示时体。

Smith(1991)提出了两因素理论,他认为体可以分为词汇体和语法体,词汇体又称为情状体,语法体又称为视点体。语法体指“话语发出者对事件在时间角度上的观察方式,指事件的完成/未完成,或事件的开始/持续/结束,或事件的惯常性”(何伟,2009)。一般而言语法体可以分为完成体和未完成体,也有学者称为完整体和未完整体,例如英语中的-ed是完成体,-ing是为完成体。完成体一般具有明确的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未完成体表示事件正在进行或持续,不表示事件的开始或者结束,完成体和未完成体通常都有动词形态构成。一般认为汉语中常见的语法体标记有“着”“了”“过”和“在”,其中“了”和“过”是完成体,“在”和“着”是未完成体,再进一步细分“着”被称为持续体,“过”称为经验体。词汇体是根据动词内部的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与外部的时间没有任何关系,通常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

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在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甚至是损伤,但是语法损伤一般认为是SLI人群的核心损伤。目前对SLI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杂句法方面,而语法体标记作为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对SLI儿童词汇体和语法体的关系研究就更少,下面我们将对SLI儿童词汇体对语法体的影响进行综述。

2.SLI儿童词汇体对语法体的影响

2.1印欧语言SLI儿童的研究

以往对英语典型发展儿童的研究已经表明非持续性的,终结性的和完成性这些语义特征和完成体-ed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持续非终结性和未完成体-ing之间有密切的关联。那么SLI儿童是否和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可以建立这种关联呢?典型发展儿童是否比SLI儿童更能敏感的建立这一关联?围绕以上问题,许多研究者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描述动词语义的时候,SLI儿童对完成体标记不敏感( Kelly & Rice, 1994;Schulz & Wittek,2003),例如,Penner,Schulz,Wemann (2003)对德语儿童进行考察,发现说德语的典型发展儿童比SLI儿童在判断open这个动词前更容易获得它的结果状态义。由于SLI儿童使用动词形态通常比典型发展儿童晚,因此,SLI儿童的发展轨迹和典型发展儿童可能明显不同,尤其是对于完成体-ed的使用来说。这些似乎表明SLI儿童对曲折变化形式的使用较晚,他们很难甚至不能建立词汇体和语法体变化的关联,结果导致他们并不能从这种联系上获益,不能利用词汇体动词的语义信息来加工语法体标记。另外Leonard等(2007)通过考察 SLI儿童是否和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倾向于将完成体ed和有明确终结点的动词连用,未完成体ing倾向于和活动动词连用来考察词汇体和语法体的关系。实验共选取了48名被试,分为三组,16名SLI儿童,平均年龄5;1,16名年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平均年龄5;0,16名平均句长(MLU)匹配的年幼的典型发展儿童,平均年龄为3;5,实验采用玩偶演示任务诱发儿童产出带有目标词的句子,即创造强制语境让儿童产出带有完成体标记-ed或者未完成体标记-ing的句子来描述玩偶所展示的动作,结果表明典型发展儿童在使用完成体标记ed和未完成体标记ing时会受到词汇体动词内部语义的影响。然而,SLI儿童没有发现这一结果,他们在终结性动词和非终结性动词后使用完成体标记ed的频率是一样的。此外Stuart ,van der Lely(2015)对比了在完成事件中使用完成体和正在进行事件中使用未完成体时对语法体的理解情况,为了考察词汇体的作用,实验平衡了具有内部终结点和没有内部终结点的动词,没有内部终结点的动词要想表达完成的意思需要添加介词短语来加以限制,从而使事件变得有界。实验采用句子-图片匹配任务考察了10个SLI青少年(年龄12;10-16;8)和30个语言能力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30个语言能力匹配儿童共分为三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7,7;4和9;2。結果表明所有组完成体的表现都和成人类似,动词的终结性对成绩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也有研究表明SLI儿童语法体的使用受到词汇体语义信息的影响,Johnson,Morris(2007)考察了平均年龄4岁的SLI儿童在模仿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在有终结点的动词后(完结动词)模仿完成体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没有终结点的动词(活动动词),这可以从一方面说明SLI儿童注意到了终结性动词和完成体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促使他们模仿完成体句子正确率变高。

2.2汉语SLI儿童的研究

对汉语SLI儿童的词汇体和语法体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粤语SLI儿童的考察(Stokes,Fletcher,2000,2003)。我们一般认为粤语中的语法体标记总共有六个,分别是:(1)zo2,完成体,用来描述完成的结果(2)gwo3,完成体,和英语中完成表示经验的意义相对应。(3)gan2,进行标记,表示的是正在进行的活动。(4)zyu6,持续标记,描述的是持续性的活动或没有变化的状态。(3)和(4)都是未完成体标记。(5)hoil,惯常体,和英语中表示通常的习惯类似。(6)haa5,界定体,意思是做……或者有……。所有这些体形式在语法上是非强制使用的,它们常常出现在词尾后。Stokes & Fletcher(2000)对比了SLI儿童自发会话和故事讲述任务中的语料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年龄4岁的粤语SLI儿童和MLU(平均句长)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使用完成体标记zo2的频率类似,但是SLI儿童和完成体标记一起出现的动词的广度相对较少。粤语SLI儿童和zo2连用的动词总数为14个,并且2/3的zo2集中分布在3个动词中,而MLU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zo2分布在23个动词中,这表明粤语SLI儿童语法体标记的使用具有局限性,他们常常在特定的动词后使用特定的体标记。后来Stokes,Fletcher(2003)又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年龄4;6以及实龄匹配的对照组在模仿任务中使用的大多数体标记是相似的(zo2,gan2和zyu都是相似的,但是haa5的使用不同)。同样也发现,体标记使用频率的差异以及体标记在动词中分布的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粤语SLI儿童使用的體标记更少,语法体标记附着的动词种类较少,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Stokes,Fletcher,2000)。 此外,粤语SLI组在他们的谈话中可能将终结性动词与完成体zo2进行自然组合。这两项研究表明粤语SLI儿童在识别和部署每个体标记的灵活性比较差。他们更加倾向于遵循词汇体和语法体之间的关联中的“组合的自然性”原则,依赖动词固有的语义来选择使用相应的语法体标记。这种组合约束类似于年幼的说普通话儿童早期发展中语法体和词汇体的组合表现。粤语SLI儿童不能独立于固有的动词语义来操纵语法体,而他们的年龄匹配组儿童则能够显示出这种灵活性。Tam Wai Sze(2002) 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Tam Wai Sze(2002)采用纵向调查的方式试图考察粤语SLI儿童体标记的发展,通过5个粤语SLI儿童(平均年龄4;06)与语言能力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的体标记的使用总数,动词的可产性和独立使用语法体和词汇体的情况。结果表明和语言能力匹配儿童对比,粤语SLI儿童将语法体标记应用到不同的动词类别上有很强的局限性,并且对的词汇体内部语义信息与语法体之间的关联高度依赖。此外,Stokes,Fletcher(2003)对年龄为44个月-71个月的SLI儿童以及实龄匹配年龄48个月-59个月的儿童在句子重复任务、视频描述任务以及回话任务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组儿童在句子重复任务中的表现是相当的,都能够在句子重复任务中对体进行编码,但是实龄匹配儿童在视频任务和会话任务中体标记的使用数量明显增多。另外,SLI儿童体标记常常和特定的动词连用,例如,达成动词和完结动词常常和完成体连用,活动动词常常和未完成体连用,而实龄匹配儿童未完成体、完成体、惯常体和持续体可以分配到不同类型的动词中,这也说明SLI儿童语法体使用的不成熟性。

以上是对粤语SLI儿童的研究,对汉语普通话SLI儿童的研究目前仅有两篇。结论和粤语SLI儿童基本类似。Hintat Cheung(2005)对10个汉语SLI儿童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分别在他们6岁和7岁的时候搜集语料,同时还设置了两个对照组,一个是平均年龄6;1个月的实龄匹配组,一个是平均年龄4;2个月的年幼的语言能力匹配组,结果在四组数据中都发现了相同的发展模式:完成体标记“了”常常和达成动词连用,连用的比例超过了50%,进行体标记“在”既可以和终结动词连用又可以和活动动词连用。另外,何晓炜,孙蓝和田琳等(2013)采用图片描述任务考察了汉语普通话SLI儿童体标记“了”和“在”的产出情况。36名被试共分为3组:12名4-6岁的SLI儿童,12名实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12名平均句长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要求被试根据图片所描述的情景将句子补充完整,结果表明,三组儿童未完成体标记“在”和完成体标记“了”所搭配的动词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句长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以及实龄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体标记搭配的数量都明显多于SLI儿童,并且SLI儿童体标记搭配的动词分布比较集中。三组儿童虽然都表现出体标记的使用受动词情状体的影响,但是SLI儿童受词汇体影响的程度明显更大。

3.结语

结合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对于SLI儿童是否能够建立词汇体和语法体之间的关联还不清楚。对印欧语语言的SLI儿童和粤语SLI儿童的研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印欧语言的研究基本上表明SLI儿童不能够利用词汇体的语义来加工语法体,他们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的联系不敏感,但是也有研究表明SLI儿童可以利用词汇体的语义信息来选择语法体标记,而粤语和汉语普通话SLI儿童则更倾向于根据词汇体的语义来选择语法体。但是以上研究多集中于儿童体标记的产出方面,语言理解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后对语法体和词汇体关系的研究应该同时关注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两个方面,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考察SLI儿童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Bishop,D.(1997).Uncommon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 in children.Hove, UK: Psychology Press.

[2]Comrie,B.(1976).Aspec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Hintat Cheung.(2005). The Use of Aspect markers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Xth ICSCL, Berlin

[4]Kelly, D., & Rice, M. (1994). Preferences for verb interpre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37, 182–192.

[5]Klein,W.(1994).Semantics.New York:St,Martins Press

[6]Leonard, Amanda Owen, Elgustus Polite Diana Elam Denise Finneran(2007).Lexical Aspect and the Use of Verb Morphology by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 50 ? 759–777

[7]Leonard, L. (1998).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Cambridge, MA: MIT Press.

[8]Levelt,W.(1989).Speaking: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

[9]Nichola J. Stuart, Heather van der Lely.(2015). Role of aspect in understanding tense: an investigation with adolescents with S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Disorders.50(2).187-201

[10]Parisse, C., & Maillart, C. (2009).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as systemic developmental disorders.?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22(2), 109-122.

[11]Penner, Z., Schulz, P., & Wymann, K. (2003). Learning the meaning of verbs: What distinguishes language-impaired children from norm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Linguistics, 41, 289–319.

[12]Schulz, P., & Wittek, A. (2003). Opening doors and sweeping floors: What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know about telic and atelic verbs. In B. Beachley, A. Brown, & F. Conlin (Eds.), Proceedings of the 27th Annual Boston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Volume 2 (pp. 727–738). Somerville, MA: Cascadilla Press

[13]Smith,C.S.(1991).The parameter of aspect.Dordrecht,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4]Smith,C.S.(1997).The parameter of aspect.Second edition.Dordrecht,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5]Stokes, S. F., & Fletcher, P. (2000). Lexical 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in Cantonese-speaking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35, 527–541

[16]Stokes, S. F., & Fletcher, P. (2003). Aspectual forms in Cantonese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Linguistics, 41, 381–406.

[17]Tarn Wai Sze.(2002). The Development of Aspect markers in Cantonese-Speaking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peech and Hearing Sciences.

Wilson, S., Djukic, A., Shinnar, S., Dharmani, C., & Rapin, I. (2003).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regression in children.?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45(08), 508-514.

[18]何偉.(2009).语法体和词汇体.外语研究.(2):33-40.

[19]何晓炜,孙蓝,田琳.(2013). 汉语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体标记“了”和“在”的产出研究.外语教学.34(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