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年终岁末,纵观2016年无线技术发展,不难看出,经过三年建设,我国建成全世界最大的4G网络,VoLTE和CA成为4G+的主要业务,5G测试稳步前进,5G用频路线逐渐清晰、频谱管理走向灵活高效。
VoLTE和CA成为4G+主要业务
自从2013年底,我国正式颁发4G牌照,到今年,我国已建设成最大的4G网络。据悉,我国发展4G用户数已达6.8亿,基站数近300万台,占全世界1/3。
综合来看,三大运营商的4G发展,中国移动可以说是发展4G的“先行军”。在12月20日召开的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表示,截至11月底,中国移动已建成146万个4G基站,覆盖人口超过13亿,实现全国乡镇以上连续覆盖和行政村热点覆盖,4G用户达到5.1亿。而在中国电信智能生态合作暨终端产业峰会上释放的消息表示,中国电信发展4G用户1.07亿,也就是说电信的4G用户只有移动的1/5。中国联通也公布了2016年10月份的运营数据,数据显示中国联通4G用户还不足1亿。
在4G发展上一骑绝尘的中国移动表示,已经在300多个城市提供了VoLTE高清语音商用服务,还将加快推动VoLTE发展。同时大力推动载波聚合(CA)技术应用,良好的网络覆盖和质量性能,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移动上网体验。实现4G下行峰值速率达到330 Mbps、平均下载速率提升到40Mbps。
虽然电信、联通的4G发展落后于移动,但中国电信在获得“800M重耕权”后,在11月集采了30万FDD 800MHz基站用于4G建设,并在中国电信智能生态合作暨终端产业峰会上,携手多家终端厂商举行了800M LTE全模全频终端首发上市启动仪式,这表示中国电信正打造800M LTE终端产业链。业内人士表示,800MHz有利于VoLTE业务发展,这无疑将为电信发展4G用户。同时由于电信CDMA网络还存在大量用户,而CDMA只承载语音业务,所以如果在800MHz发展VoLTE,将有利于把CDMA用户牵引到LTE,加速CDMA退网。
值得一提的是,据悉今年12月,工信部下发正式文件,同意中国联通重耕部分频段用于LTE建设的申请,经研究同意联通调整900MHz、1.8GHz和2.1GHz频段频率用于LTE组网。
据悉,2016年在多个城市规模商用下行B1+B3+B3三载波聚合技术,实现宏蜂窝375Mbps下行峰值速率。但是由于联通FDD在1.8GHz和2.1GHz频段的频谱资源过少,同时目前国内短期内无法支持FDD+TDD聚合技术,这直接加大了CA升级难度。所以如果将获重耕的1.8GHz频段用于FDD建设,将增加联通FDD 1.8GHz频段频谱资源,提升联通载波聚合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联通的上下行吞吐量。
5G发展正起步
5G作为下一代无线技术发展的风口,每一个动态都十分吸睛。
从今年初开始的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在9月22日完美收官。华为、中兴、大唐等7家厂商完成了大规模天线阵列、新型多址、超密集组网、高频段通信、新型多载波、先进编码调制、全双工等无线关键技术以及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控制和承载分离、网络功能重构等网络关键技术。
华为完成六项测试,爱立信重点完成了高频段通信技术的测试,中兴完成了大规模天线等技术,三星完成了新型多载波、高频段和空间调制技术测试。大唐完成大规模天线阵列,英特尔重点测试了大规模天线阵列。
大规模天线方面,大唐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采用256个天线,128个射频通道,采用10个终端,每个终端可以支持双流传输。根据测试结果,在用户分散情况下,峰值速率可以达到4Gbp/s。
新型多址方面,主要基于验证上行用户连接能力、验证下行用户吞吐量、下行免调度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试。华为提出的SCMA,中兴提出的MUSA,大唐提出的PDMA,这三种技术方案的结果显示,相比LTE来讲,华为、中兴下行吞吐量性能增益超过86%,华为、中兴、大唐上行用户连接能力均可提升3倍,中兴还进行了上行免调度测试。
高频通信方面,爱立信、中兴、三星、诺基亚、上海贝尔、华为都完成了高频段测试。
不难发现,欧洲的很多企业都参与到IMT-2020组织的5G研发测试试验中,诺基亚、爱立信等企业在我国5G第一阶段研发试验并完成多项测试。这都体现出,5G研发试验将会更开放。
时隔两月,IMT-2020(5G)推进组在11月20日公开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技术规范》,使我国5G第二阶段测试“有本可依”。第二阶段测试计划在今年年底开始,明年年底结束的5G技术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将面向5G典型场景测试。参与测试人员也不局限于之前的7个设备商,还将积极引导芯片、仪表厂商参与,开展产业链的对接测试。并聚焦实现5G连续广覆盖、热点高容量(高低频)、低频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等典型场景及混合场景下的技术方案。并围绕重点内容开展“4类测试”,即实验室测试、外场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射频测试。
提到5G发展,不得不提今年11月“刷爆”朋友圈的两个3GPP国际会议。
11月17日,3GPP RAN1-87次会议最终确定,由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技术,作为5G eMBB控制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与而美国主推的LDPC码平分5G短码编码方案。
11月23日,3GPP SA2#118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5G系统设计,并确认中国移动牵头5G系统架构标准项目,且由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孙韬博士担任唯一报告人。而5G系统架构标准项目的名称为R15“5G System Architecture”,简称5GS,是整个5G设计的第一个技术标准,也是事关5G全系统设计的基础性标准。
虽然5G标准制定的会议中都有我国企业的亮相,但其实现在我们“5G测试还在上小学”。“现在世界各国都处在5G发展的起跑阶段,我国虽不落后,但不能盲目乐观。”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雷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5G用频路线清晰 频谱管理更灵活
无线电频谱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需求增长带来的频谱稀缺问题日益浮现。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今年11月,我国修订了《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完善了有效开发利用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制度,减少并规范了无线电行政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增加频谱可拍卖内容,并加大对“伪基站”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罚力度,为推动无线电管理各项工作,促进无线电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
同时,电信重耕800MHz、联通重耕900MHz、1800MHz、2100MHz的消息接连传出。这都体现出我国频谱管理将更灵活,未来频谱重耕将会成为“新常态”。
无线电频谱稀缺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5G的发展上,欧美一直践行“频谱先行”战略。今年7月美国FCC率先为5G建设释放近11GHz高频频谱,包括28GHz、37GHz和39GHz。今年11月,欧盟无线电频谱小组(RSPG)也公布了《欧洲5G频谱战略路线图》,划定了700M、3.4G-3.8GHz,以及24G-27.5GHz高中低频段使用场景。
而我国也在“十三五”规划中表示,要为5G分配不低于500M的连续频谱。同时,我国5G研发试验第二阶段测试规范中已经确定将主要面向6GHz以下低频频段开展测试。并明确低频方面,3.4GHz-3.6GHz频段为必选频段,而3.3GHz-3.4GHz、4.4GHz-4.5GHz、4.8GHz-4.99GHz可以作为候选频段。高频方面,24.25GHz-43.5GHz頻段将成为重点研究频段,但由于高频相关产业链不成熟,所以会先鼓励设备厂商开展高频试验样机开发和测试,且主要在实验室测试。
我国关于5G频谱的规划虽未确定,但可以看出我国用频路线逐渐清晰。虽然5G发展还处在起跑阶段,但我国一直注重与世界的合作交流。我国虽没抢跑,但也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