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娜
当今社会,孩子教育是每一个家长最头疼的问题,让孩子得到幸福,让孩子能在今后立足社会,事业有成,无不是每一个家长最终的心愿。不管富贵也好,贫穷也罢,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好,家长也越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个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今后有个好的工作。面对语文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家长固然不会忽视,给孩子报大量的补习班,做大量的题,找各方面的学习技巧。殊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谚语,然而放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对于父母来说,无论教会孩子多少知识、多少技能,都不如教会他自主学习的本领,这是他可以受用终生的隐形财富,永远无法被夺走。阅读,恰巧就是这样一笔财富。然而,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喜欢阅读的,那么,让孩子爱上阅读,势必要掌握引导阅读的正确方法。
一、尽早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给孩子读故事
如果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爸爸妈妈就是最好的榜样。一般来说,孩子4岁到5岁半期间,是阅读敏感期,从识图开始,再到简短有趣的故事,慢慢地,孩子从一本书看不完,到后来一本、两本、三本,听着故事都不愿离去。孩子从没有兴趣到喜欢上阅读,从坐不住到不愿离去,这就是教育的循序渐进,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二、好的阅读就是悦读,不要让孩子的阅读带有功利性
现在很多人不爱看书倒也罢,看书的多半也充满功利心,这才是阅读的大敌。仅想着功利的事情,只怕阅读就失去了原有的快乐,而一件事变得不快乐,就没有人愿意真正投入其中。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孩子阅读是为了让他达到某种目的,或是为了应试,那孩子只會渐渐远离阅读。
现在语文试题里面必不可少地会出现两三篇的阅读理解,这也是决定孩子分数高低最重要的题型之一。那么语文教师必然就会很重视阅读理解,课堂上,教师会问大量的问题,孩子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思考,然后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分析文本,课后做大量的练习,积累各种答题技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各种各样的评定教师的标准,大都会不免俗套地这样做着。这样,语文课堂越发枯燥,完全失去了语文的美感,孩子也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只有阅读给孩子带来愉悦,带来对知识的渴求,孩子才会喜欢上阅读。没有功利性,孩子自然地慢慢学会思考,学会主动地问很多问题。一个人的身体成长,需要吃饭,而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却需要思考,阅读是促进思考最有效的方法?。
三、品种要丰富,不要有局限性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孩子爱看什么书,不爱看什么书,大人可以引导,但不应该过分限制。所以买书,无论是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漫画绘本,都应兼收并蓄,也就是知识面要买够。
在家里,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他们购买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对低年级的或者还没有太大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孩子,可先让他们阅读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对中高年级或者已经喜欢上了阅读的孩子,可以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著、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书籍来读。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特别是要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这对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等,对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如果孩子真能喜欢阅读,那孩子一定会从中受益。阅读,语文的根,这个根扎牢了,有营养了,孩子才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