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环环 牛晓静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此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本文就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就业目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向、开设人文素质教育类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 课程体系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5YYJG061)。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94-01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现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有其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生源特色,故应用技术型人才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人才,应以应用性,实用性为基本培养目标。而当下的情况却是:
(1)教材和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当前,多数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是同一版本教材。采用普通高校统一的教材势必让基础较差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困难,从而降低对英语的兴趣,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过分注重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忽视学生人文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目前几乎每所高校都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拿到毕业证的一个砝码,这种情况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里也不可避免。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学生因为过分重视考级,整日死背词汇、语法,进行“题海战术”,忽视了对英语语言国家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制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在很多高校的英语课堂上,仍是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的教学模式,而在测评机制上也是“一考定终身”和“60分万岁”此类的理念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教学信息量的输入和延伸,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1)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基础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多种专项英语选修课,完善分层级教学。
(2)根据学生就业目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向
在完成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后,根据学习者的特殊需求,结合未来专业和职业上的需求开设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开设一些专门用途英语,即行业英语课程(ESP),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
(3)开设人文素质教育类英语课程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趋向于国际化。这类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为了满足这类人才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英语课程的需求,需要适当开设人文素质类课程,如: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语等课程。
(4)教学评价
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应采用过程评价、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手段,适当增大过程性评价在考核中的比例。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态度、平时理论测验、基本技能测评,划分成不同的考核比例,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模式,实现学生考核的综合化和多样化。
四、结语
社会是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不断革新才能与时俱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更是一项需要系统分析统筹的改革工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一线的英语教师视教学为己任,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适应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改之路,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促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燕.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
[2]沈勇.应用技术大学:独立学院转型定位的战略选择和实施路径[J],江苏高教,2013(6).
[3]申玉革.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技術大学的转型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4(11).
作者简介:
李环环(1982-),女,文学硕士,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牛晓静(1983-),女,文学硕士,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