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民强
【摘要】课堂是教师的职场,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一些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教师要改变观念,积极思考,充分重视和利用每一个教育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唯有重视和抓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数学 课堂 参与 能力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2-02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要开放地看待和对待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与行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落实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和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习惯跟随教师的做法于思路走,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没有学习计划,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无心注意教师的讲授,学习只讲时间,没有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为此,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点来从教、释疑:
一、明确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成为学生良师益友
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完全是一个教育者更应是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要放弃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做一个合格的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創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以及沟通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要聆听学生的回答与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予点评和表扬。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再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予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在知识的难点、重点上要予以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有一个思路出发和延伸的渠道,这样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答疑解惑,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不同学生理解不同,若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也能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对教师而言可以分享学生的成功,审视自己的教学。
最后,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多予实践。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教授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动手思考才能有解题思路,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的效果要好得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加强学生的几何直观,有利于学生大胆猜想和创新,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学习与发展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