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丹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江苏形象传播效果研究报告
——以《新华日报》为例
尹丹丹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现代城市,既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沉淀着诸多的人文历史,同时,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提供着社会生活的根本保障。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形象是城市拥有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实现城市多功能立体化发展。而城市形象的塑造必须依靠于传播力,它通常由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受众对城市的主观印象。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大省,其城市形象一向较为明确,各地发展各有特色。然而随着各种媒介形式的发展,城市形象宣传方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全媒体联动发力的特点,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城市形象,由此带来的是城市形象宣传效果的提升。本次以江苏主流权威报纸《新华日报》为例,了解《新华日报》展现出来的江苏形象及其传播效果。
2.调研对象介绍:本次总共回收问卷182份。年龄构成方面,20岁及以下3人,21-39岁109人,40-59岁62人,60岁及以上8人。在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5人,高中20人,本科69人,硕士及以上88人。在工作单位分布上,行政机关36人,事业单位45人,外资企业4人,中外合资企业3人,私营企业33人,政府1人,其他60人。由于学生这一身份使然,所以这一“其他“工作岗位中,皆为学生。
1.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线上问卷星和线下实地问卷发放,最大化覆盖各年龄、各职业层次,以求得效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问卷设计:问卷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问卷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针对被调查者基本信息,设计几个问题,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调查人们对《新华日报》的接触频率、接触时长、接触原因、接触内容、改进建议、影响力陈述等方面,以测试人们对《新华日报》的知晓度和接触度,了解《新华日报》对江苏形象传播的效果。
(一)《新华日报》接触度较低
由调研结果68%的人在过去半年并不接触《新华日报》。这也是线下发放问卷所遇到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新华日报》,但并没有真正看过。首先,对于年轻人来说,信息资讯只通过网络获取,如各类新闻APP和社交媒体。《新华日报》属于党报,其内容本身的严肃性和官方性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其次,《新华日报》虽然属于党政机关单位的订阅刊物,但覆盖范围有限。以调研所涉及到的中国电科28所和南京理工大学来说,订阅的大多是《扬子晚报》、《南京晨报》这类都市综合类报刊,这就决定了很多人平时接触不到《新华日报》。
(二)《新华日报》阅读行为主动性较弱
在稽查岗位工作期间,马国新检查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和餐饮单位4000余次,办理了400多起案件,累计货值金额达150万元,为老百姓挽回上当款10万余元,所办案件没有一件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40%的人阅读《新华日报》只是因为单位订阅,说明很少有人主动去翻看《新华日报》,阅读行为主动性较弱。而在阅读行为的“其他”类别占据42%,通过线下的实地访问也可以得出,相比观看纸质版报纸,人们更愿意在闲暇时通过手机媒体去观看网页版的《新华日报》搜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新华日报》接触时长较短
55%的人每次阅读《新华日报》不超过10分钟,说明人们对《新华日报》只是大致浏览一遍,并没有进行深度的观看与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效果大受限制。
(四)头版关注度较高,评论版关注度较少
23%的人每次阅读《新华日报》必看头版,这也与日常认知相吻合。头版展现的是最具新闻价值、来源最权威的报道,是一份报纸的“重中之重“。值得关注的是,《新华日报》的评论版关注度只有6%。报纸评论版是最能反映编辑态度的部分,也是一份报纸体现其思想价值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新华日报》的评论版尚未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暂处于“休眠”状态。
(五)对《新华日报》形象传播效果的肯定
本次调研中,人们对《新华日报》对江苏形象传播效果总体持肯定态度。在意识认可维度上,50%的人认为《新华日报》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江苏形象,46%的人认为《新华日报》对江苏形象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43%的人认为《新华日报》的报道内容比较丰富,通过《新华日报》了解了江苏形象的各个方;而在报道的信服度上,44%的人认为其所反映的江苏形象是令人信服的,31%的人说不清,说明在一些人心里,《新华日报》依旧是官方话语体系的表达者,内容的权威性有待提升;在意识的转换方面,只有39%的人通过《新华日报》的报道对江苏形象有所改观,一方面说明《新华日报》对人们的影响力效果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新华日报》应当在提升人们的意识转化上下功夫;行动的落实方面,只有29%的人想通过《新华日报》来了解江苏,25%的人是明确不会通过《新华日报》来了解江苏形象,还有31%的人处于犹豫状态,这说明,虽然大多数人对《新华日报》在江苏形象方面持肯定态度,但在有其他可选项时,很容易选择其他途径。
(一)增加接触度,提高知晓度
从调研情况来看,《新华日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被接触,其所传播的江苏形象,得不到普通百姓的关注。即使在少数人的接触当中,也只是泛泛而看,不能给人带来太多实质的影响和意识、行动转化。作为江苏形象展现的“窗口”,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知晓度与接触度,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江苏党媒了解江苏形象。
(二)做好头版内容宣传
从上述整理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新华日报》的接触首先集中在头版头条上,因此要抓住头版板块,将真实的江苏形象以最小的篇幅、最凝练的报道展现出来,吸引受众关注,进而提高阅读兴趣,促进江苏形象的宣传
(三)重视对受众的深层次意识影响
《新华日报》作为党媒,在观念认可维度上,大多数人持肯定态度。然而在意识和行动的转化上,效果较小,说明人们对二者的认可目前只停留在认知层面上。在实地调研攀谈中,大多数人依旧认为党媒只是党的传声筒,报道过于官方化和形式化,所以内心深处处于“抗拒”的状态。因此,要重视报道方式,将江苏形象以更潜移默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四)重视头版内容投放,调整评论版报道风格
此次调研中可以发现,《新华日报》的头版关注度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在江苏形象传播时,更应当重视头版的作用,在第一时间赚取眼球。以头版为切口,形成“漏斗式“传播。
评论版是最能体现一份报纸思想价值和整个编辑部意识倾向的板块,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在深度分析基础上拓宽受众思想厚度。遗憾的是,《新华日报》的评论板块阅读量较少,很多思想观点鲜明的文章没有进入受众视线。因此需要转变评论风格,以更亲民的文风切实解决百姓问题。
尹丹丹,女,汉族,硕士,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