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初探
——以解构主义为视角

2017-04-15 07:12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2期
关键词:弥赛亚德里达解构主义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马克思主义初探
——以解构主义为视角

王扬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缔造者,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虽然长眠已久,但是他的智慧、才华、,思想精神却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以解构主义为标签的德里达,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喻为一个游离于时代,游离于世间的“幽灵”,运用对话的成文方式,讲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见解。通过对原著的阅读,参考有关的文献,进而整理了这一篇短文,以期对原著予以一定的介绍和作出初步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影响自不必多说,但就世界范围上,许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其中有一些直接就被冠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例如美国的马尔库塞、法国的萨特和意大利的葛兰西,都曾经是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而他们都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再如法国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吉登斯和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詹姆逊等,都是现今公认的在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执掌着社会科学的牛耳,而他们对马克思的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持肯定的态度,其中有一些则被认为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无疑,作为一代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是站在解构主义的基地上“维护马克思的幽灵”的,他所理解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已经被其解构性的阅读重新书写过。

笔者认为,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对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一定了解,把握这本著作的理论逻辑是很困难的。而在这里,也仅仅是通过查阅相关的部分作品,知识后,浅显地谈一谈对这部著作的把握。

将幽灵这种另类的概念引进作品中,并试图给其作出一定的诠释,是这部著作最引人关注的地方。再或者说,德里达对马克思的反复阅读和讨论就是通过对“幽灵”概念的回溯和显性化处理而表现出来的。在文本舞台上,《马克思的幽灵》中所言及的幽灵至少是三重灯光下映照出的暗淡形体,它既涉及到“哈姆雷特”专名所代表的正义的“幽灵”,又代表马克思“幽灵”话语中蕴含的弥赛亚性的幽灵,甚至指向德里达解构思想中自“延异”以降一脉相承的“幽灵”一般。哈姆雷特的幽灵揭示了复仇正义的虚无本质,马克思的幽灵以“通魔”为唯物史观打通进路,在二者的互文对书中,德里达建构起一种“幽灵学”,藉由“幽灵性”向传统存在论发起冲击。关于马克思的弥赛亚性,这里有必要谈下我自己的看法:这里所讲的“幽灵”或者“幽灵们”应该具有两种指向,一种是马克思本人作品中所涉及的或者所做比喻而出现的诸如“怪影”“亡灵”“幽灵”之类的群体。而另一种就是能够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一代代人们。而着重点应该是后者。一种“无止歇的自我批判”的态度对于马克思的继承人们是必要的,既然连马克思本人都曾对拉法格声称“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主义”桎梏的消解必然构成批判继承的核心任务,对于幽灵躯体的哀悼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哀悼,遗体的埋葬并不能阻隔幽灵与世界的联系,但批判精神的丧失会掩上幽灵的徘徊之门,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不仅构成马克思的幽灵内核,还要在德里达解构思想的绵长链条上充当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实这部分内容在上文中就提到了。

幽灵说事实上也是本书最为重要的主线。第一,幽灵的概念是建立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基础之上的,解构主义的核心是消解凝固化了的体制和实存性假相,本体论意义上的“分延”“播散”和“踪迹”都在言明实在中心在场的非法性,可是,解构并不等于虚无式的否定,相反它是一种辩证否定中的功能性建构。所以,分延是不在中的到来,这与德里达此处的“在与不在”、“非生非死”、“非真非假”之类的提法是直接匹配的。幽灵的特点对这一概念的表达也可谓恰如其分。第二,幽灵与救世主之降临联系在一起,所谓“救世主的降临性”其实是如下一种“设定”:“所有的存在,所有的经验都被这种他者不可预见的到来的参照所结构化。如果没有这种向着事件、也就是向着他者的不可预见的到来的张力,在时间和空间中就没有经验可言。”第三,德里达幽灵的可见与不可见性。显然,我们已经可以体认到,德里达的幽灵既不同于神学语境中的圣像或偶像,也不同于柏拉图所说的认识论意义上的幻象,因为它是确实已经死了的曾在。马克思的确曾经活着,不过现在又的确已经去世了。“人们根本看不见这个东西的血肉之躯,它不是一个物”。我们发现,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语境中,德里达提出了“马克思的幽灵”概念。相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全面胜利而言,马克思及其思想的确已经决定性地丧失了在场的存在之真实。但也正是这种现实中的不可能性,越发凸显了它的崇高,使之成为构成现实场中的正义之张力。所以,恰是失败,令其获得了幽灵般的意义。马克思的幽灵,最终在死亡的安乐中悄然复活和返回。

综上看来,首先,德里达的幽灵是建立在解构逻辑之上的一种本体尺度中的消解性的不在场之在场;其次,这种幽灵又与某种隐性“救世主”的降临相关,幽灵是一种我们看不见它,可我们却无时不在它的注视之下的伦理呼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德里达公开提出要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因为在今天这个资本全球化的世界上,人们不能“没有马克思”那不死的精神。

[1]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张一兵.德里达幽灵说的理论逻辑[J].理论探讨,2005(5)

[3]张一兵.分延马克思:被解构了的精神遗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

[4]张文喜.幽灵政治哲学:政治性的又不政治性的[J].山东社会科学,2006(2)

[5]董震.马克思幽灵语境中的三重幽灵[J].云南社会科学,2010(6)

[6]彭红丽.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与马克思主义[J].湘潮,2014(12)

王扬(1991.9-),山西大同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猜你喜欢
弥赛亚德里达解构主义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以山顶度假屋为例
重塑与解构
弥赛亚:故乡的小城与市井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时间”
——透析阿甘本的弥赛亚主义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
解构德里达的语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