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不超常

2017-04-15 12:26:2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少年班儿童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超常儿童不超常

范安婕朱伊心杜惠莹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超常儿童的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是很多人对于超常儿童的认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不能较为全面的认识超常儿童,因此本文着重的介绍什么是超常儿童,并针对特定现象提出针对性意见。

超常儿童

一、什么是超常儿童

我国的心理学家首先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儿童”术语。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当时提出这一术语,有两方面的考虑:它一方面指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儿童群体的独立群体。

超常儿童:是智力和才能高度发展,优异智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第一,超常儿童是相对常态儿童而言的。

第二,超常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天生的。

第三,超常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但也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预测终身的指标。

第四,超常儿童心理结构不仅仅限于智力、才能方面,还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

智力型:智力发展比较全面的超常儿童。这类儿童在普通智力测验上成绩高于常人,在学习上一般能力较强,成绩优异,有的能一年完成2-4年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至上在135及以上的儿童。

学术型:就是指那些在学习方面、研究方面等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儿童。

创造性:即指创造能力比普通儿童强的儿童。

领导型:即指领导能力比普通儿童强的儿童。

艺术型:有的具有音乐的才能、有的具有艺术天才。

体育型:这类孩子就是在体育领域有着超常发挥。

二、现阶段超常儿童的研究现状

国内:

我国对超常儿童的研究是:虽然发展较晚,但是发展较快。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虽尚处于幼稚阶段,但从进展来讲已经有了可喜的收获,即已从经验描述阶段向实验(实证)阶段过渡,从一般特征探讨向内部结构水平的比较分析过渡。其中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分析;既注重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探索,又注重教育实践的应用性研究。

而在我国对超常儿童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多成就,例如研究组织、人员不断增加;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手段日趋完善;办学形式不断扩大等。

国外(以美国为例):

在国外对超常儿童的研究这方面,为数不多的资料中,较为特别的就是美国——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开始重视的起始时间与我国相似,但是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却高于我国。

为了更好地为超常儿童服务、促进他们的发展,美国为超常儿童设立专门的教育项目并且由国家承担教育经费、地方政府针对超常儿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建立了超常儿童家庭教育档案,收集及分享学校、家庭在超常儿童教育当中的成功案例、设立专门的超常儿童研究机构等,这些都是美国用于保护超常儿童的手段,可以说是比较充分地尊重了超常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

比较:

(一)相同点

(1)国内外对超常儿童越来越重视,承认超常儿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国内外对超常儿童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全面

(3)尊重了超常儿童的发展性

(二)不同点

(1)中国较之于美国,在立法保障超常儿童方面还比较欠缺

(2)中国在尊重超常儿童个体差异性上做的还不够好

(3)中国国民对超常儿童的理解和定义还比较狭隘

(4)美国过于强调超常儿童的超常,忽视了其共性发展

三、个人观点

而在我们对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人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亦有不少人向我们反映了人们对超常儿童的窄化理解。在采访中,我们询问对方,“您认为什么样的儿童属于特殊儿童”,对方认为就是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特别聪明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是特殊儿童。大部分人对超常儿童的理解还停留在智力型、学术型超常儿童上。

我认为超常儿童不超常,首先我承认超常儿童的超常性,即超常儿童之所以被称为超常儿童,定是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强于普通儿童。很多人认为,超常儿童是天生的。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全面,或者说只有智力型、艺术型等类型的超常儿童属于“得天独厚”的,例如我们所知道的莫扎特、宁铂等,其他领域的超常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不认为“乒坛维纳斯”、卡尔威特的儿子属于“得天独厚”的超常儿童,他们属于后天培养型的超常儿童。在本质上,这些后天训练型超常儿童和那些“得天独薄”的超常儿童是一样的。

四、反思

关注特殊儿童、关注超常儿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随着我们对他们的重视,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对超常儿童进行超常教育到底是扩大了教育公平呢,还是制造了教育的不公。

很多人认为,设置少儿班、少年班,其实实质上就是在实行精英教育。这个观点有它的可去之处。加入少儿班、少年班的儿童大多属于智力型、学术型超常儿童,其个性就决定了普通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不适性。从少年班的选拔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都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的。而我们过多的关注他们,设置少年班并配置好的教学资源,这本身就是对其他儿童的一种不公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英教育。

但是,我也认为,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这个问题。就像我上面所说的,要尊重他们的共性和个性,但也不能为了共性而强行牺牲他们的个性呀。后天的教育对超常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常儿童在当今世界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关注对象,发达国家无不把他们视为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我们在如何对待超常儿童上,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国家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立法保障和促进超常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健全研究和教育一体化的组织机构,建立超常儿童发展基金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社会层面,大力加强超常儿童研究与教育的科普宣传,让超常事业向全社会开放,从思想层面上加深社会大众对于超常儿童的了解。在学科层面,多学科科学家共同参与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模式;对于超常儿童研究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研究成功人士童年成长经历、受教育状况与当前创造巨大社会价值的联系;加强理论的探索,突出超常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还有就是,超常儿童属于特殊儿童,我也希望对特殊儿童的教学和研究能够进一步细化,比如说视障儿童研究、超常儿童研究等。

我也希望日后对超常儿童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我们对超常儿童的认识更进一步,我们对超常儿童的“崇拜”能够更少一点,“超常儿童”能够更少一点。

[1]徐浙宁.2-5岁超常儿童的集合比较及其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2009(5):1224-1227.

[2]苏雪云,谭和平,方俊明.学业超常儿童自我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10(5):1248-1250.

范安婕(1996-),女,本科,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少年班儿童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意林绘阅读(2018年9期)2018-12-28 05:31:04
少年班“不惑”
华声(2018年11期)2018-12-04 18:07:06
『跃进』,光环以外的少年班
意林绘阅读(2018年9期)2018-10-11 05:48:20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牛人辈出的少年班再证因材施教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