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建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现代地理学研究综述
周 建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现代地理学不仅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也涵盖了地理信息科学;在发展中它不仅加强了本学科内部的综合性,同时也与相关学科积极渗透与融合。目前,现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重点是区域格局与动态过程及驱动力,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方面的理论创新;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人地关系协调的应用创新,以3S为主体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创新,由此而推动现代地理学快速发展。
现代地理学;发展;特征;新趋向
1.舍弗尔理论。舍弗尔(F.K.Schaefel)等人对区域学派的判断和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的帷幕,从本世纪50年代末开始,首先在美国掀起了建立地理学法则的热潮。1964年国际地理大会(IGC)成立了计量地理研究委员会,一时间地理学界出现了计量地理热、理论地理热,计量地理学术组织、学术刊物蜂涌而至,尤其是年轻一代地理学家,他们受传统地理学思想较少,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传统的地理学。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未能赶上计量革命的“黄金时代”。
2.行为革命地理学。行为革命地理学是在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客观条件之外,再估计到地理事物形成与演变的人的主观因素,即各式各样的人群(如决策者,劳动者,消费者等)对地球表面知觉(感应)和相应采取的行动,从而使决策,预测更符合实际.行为地理学在近代地理学人与环境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深入人的主观世界,探索心理因素对环境的认知和采取决策行为的规律。美国学者科克斯、高里基、道温斯、普顿得、段义华等在这方面都有很多著述。
3.新景观学派。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协调研究80年代后期,由于世界范围内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和发展(Development)的矛盾日益突出,问题日趋严重,在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号召下,各国地理学者广泛参加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工作,发挥地理科学的主导作用,这样,就从实践中产生了对城市、区域和环境的综合研究,日本学者金安岩男称此为“新景观学派”。
4.“地理科学”思潮。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地理科学”的思潮,其基本思想认为地理学同其他理论科学一样应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众多的学科,形成宏大的科学体系,把地理科学看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美学、行为科学相并列的科学体系。“地理科学”思潮一方面把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引向应用技术领域,进一步发挥它在实践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把所有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都囊括在地理科学这一体系中,这将推动科学研究的交流、融合和综合,将使地理学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即PRED的大课题中发挥突出作用。
现代地理学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它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智慧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个系统既然是由自然圈层和人类圈层共同组成的统一系统,就必然表现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单纯的自然和单纯的社会都是不完整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地理系统整体性结构和整体性功能的表现。因此,只有把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加以人为的融合,才能得到一切地理科学所共有的研究对象,并由此建立统一地理学。地理学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地域上,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在地球表层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自然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的地域,我们称其为天然地域系统,如极地、高山、荒漠、热带雨林、原始沼泽地、自然保护区等。在地球表层受人类影响后、自然面貌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地域,我们称其为人为地域系统。如农业地区和城市地区的所谓“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人为地域系统的变化程度决定于人类的干涉程度,故有别于天然地域系统。然而,人为地域系统的演变仍受制于自然规律,因此,人为地域系统仍然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系统显然应是天然地域系统和人为地域系统的总和。人类社会本身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很多子系统,其中经济地域系统和社会文化地域系统合称为人文地域系统或人文地理。由此可见,地球表层这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总的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地理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各系统的关系可概括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自然地理系统的{天然地域系统、人为地域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的{经济地域系统、社会文化地域系统}。
1.综合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将人类、环境空间看作统一的,复合的巨系统,地理学的结构和体系趋向一体化.近代地理学虽然也有统一、综合的研究,但这种研究只局限于区域地理学中,按一定的序列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描述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其它的地理学分支则是自然和人文两大系列。
2.定性定量研究法。在解决地理系统问题时,定性定量研究法的特点是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专家判断力有机结合起来,是研究开放、复杂巨系统的基本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思维科学的一项应用技术,实质是从定性出发,将专家群体、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地理科学的学科理论和人的经验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地理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
3.人地联系日益紧密。现代地理学把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来研究,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场所,它制约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和人的影响是一个变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将发生变化,人和地就会产生新的关系。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是以地域为基础,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结构和机制,重视它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关系。探求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系统整体行为与调控机理;从空间结构、时间过程、组织序变、整体效应、协同互补等方面去寻求全球的、全国的或区域的人地关系的整体优化,综合平衡及有效调控的机理。
4.新地理技术的应用。现代地理学开拓了地理应用技术领域,包括地理信息获取的遥感技术,物质、能量信息测试和分析技术,模拟与实验技术,信息计算与处理技术等.现在由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结合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已成为地理科学强大的技术手段,它为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地理学研究提供厂革命性工具,是地理研究方法上一次质的飞跃。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兴起,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它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影响之深刻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极大地开拓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并丰富了现代地理学形成的基础理论一技术理论一应用技术的主体层次的内涵,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全球、中国、区域三个尺度上,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探索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方法,即开展持续地理学的研究。首先可以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模拟的方案实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结构转型,资源开发利用,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建设的持续发展战略.上面就发展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地理学诸问题,简略地谈了作者个人的粗浅意见,也希切更多的同志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广大地理科学工作者和全国人民群众在一起,为地理科学攀登世界高峰,为发展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地理学而奋斗。
周建(1991.12-),男,汉族,四川宜宾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周宸锐(199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