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浅析我国的人口政策
周麟佳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人口问题的制约,我国人口政策经过了一系列变化,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人口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户籍管理制度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人口政策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城镇化建设
一般地,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创造力和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如何发挥人的作用力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人口问题将对经济社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可以说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问题。
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新情况的产生,我国在不断地调整和修改人口政策,使之更加合理和完善。广义的人口政策是指政府在一些制定的与人口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其实,人口政策可以理解为有计划地限制人口数量,控制新生儿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修养水平,使人口增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以促进经济发展,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1978年,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单独两孩”政策,再到2015年10月实行“全面二胎”政策。
一系列人口政策的实施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使我国的人口现状问题愈加严重与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近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0-14岁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二是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2000年时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70.2%,2010年提高到74.5%,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2014年降至73.5%。三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我国早在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就达到7%左右,开始进入老龄化,之后逐年上升,2014年已经上升到10.1%。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将加大社会养老的压力和负担,而且我国达到老龄化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相应地社会保障及养老服务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人口素质及劳动生产率急需提高
目前我国人口的总体素质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拥有初中、高中、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均有一定的上升,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上升最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较大幅度下降,文盲率由6.72%下降为4.08%。但是,在当今前沿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紧密结合的时代,拥有高端核心人才和关键技术才能一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因此不但要控制人口数量,也要将提升人口素质放在发展任务的前列。
3.户籍制度管理问题引发社会不公的热议
我国的户籍制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落后。目前,虽然我国对于传统户籍制度有所改进,但这仍然是阻碍广大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重要因素,外来人口难以在城镇落户,尤其是在大城市,这就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够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导致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
基于以上提出一些人口政策的调整及建议:
1.利用“老年人口红利”,老年人不应该仅是社会服务的需求者,他们也是消费者,能为社会发展带来利益。人口老龄化可以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产业、老龄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当积极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给予初创期的养老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在养老服务方面,养老公寓、社区设施、物业管理服务都是有潜力的投资开发项目。医院及医疗机构应当融入到各地的养老社区中去,将专业医疗服务和与实体养老社区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保障的基础,包括日常的保健服务和及时的诊断治疗,形成一个有效的运作机制。
根据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研究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4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而在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意味着对GDP的贡献率将增长近3倍。虽然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还不成熟,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还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存在诸多问题也说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价值,只要企业逐步调整战略思维,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宏大的市场规模将带给养老产业极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形成一些新的养老产业上市公司、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团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2.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增大投入,实现“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逐步全面推行12年义务教育,现在主要集中在沿海等发达地区,浙江、广东、河北多地都尝试了高中免费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一措施首先是要覆盖广大农村地区,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可以上高中、大学,然后是随父母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过法律保障高中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缩小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巨大差距,相对消除教育不公的问题;同时重视职业教育水平的现状和发展,培养专业化和全面发展的劳动力,将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运用结合起来,从而使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人口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打下牢固基础。
3.鼓励农村外来务工人口落户城镇,实施新型的户籍制度。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9亿,城镇化率54.77%。但不包含农民工人口的城镇化率却只有36.3%。基于此,我认为可以借鉴日本新人口政策的长处:放开外国人在日永久居留权的申请限制,对外国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来说,在日本只需居留一年就可能获得永久居留权。即是留住核心人才,对各高校毕业生、高校科研人员、技术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全面放开,优先在各省的主要城市进行试点,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完善外来落户人口随迁子女接受教育保障机制。有利于促进外来农业人口与常住人口市民化,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和子女受教育权,进而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体现人本思想理念。
[1]蔡向东.后人口转变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12,06:27-32.
[2]毛中根,吴刚,杨列勋.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对策研究成果综述[J].中国科学基金,2012,06:349-355.
[3]陈岱云.中国人口政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J].齐鲁学刊,2010,01:103-107.
[4]祁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07:163-165+261.
周麟佳(1996.09-),女,汉族,四川省武胜县,本科,西南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