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学情的德育渗透

2017-04-15 08:23:24王彩英漳平市第二中学福建漳平3644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红壤黑土高压

王彩英(漳平市第二中学,福建漳平364400)

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学情的德育渗透

王彩英
(漳平市第二中学,福建漳平364400)

地理教学中,要基于学情进行德育渗透,充分挖掘地理课堂中“整体性原理”“冷暖高压的特性”“红壤、黑土的形成本质”“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等内容的德育内涵,进行人地观念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高中地理;学情;德育渗透

笔者所在的漳平市第二中学是一所三级达标农村完中,受招生政策的影响,生源质量不高,高中生刚入学就普遍暴露出诸多问题:学习状态低迷,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作业无法及时完成;三天两头请假,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课堂效率低下,打瞌睡、走神是普遍现象;甚至一部分对手机有严重的依赖症,成为“低头”一族。不过他们信息来源多,手机、电脑、电视等都是猎奇的渠道,具有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观察力敏锐,获得信息并短时记忆速度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知识储备的有限性和阅历的肤浅,以及现代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很容易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学科价值,继而决定他们在学科的努力程度。[1]而地理学科学科性质突出,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在这种现状中根本得不到体现也没办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学情更谈不上德育渗透。如何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对现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德育渗透成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一、从“整体性原理”中认识自己,自律先行

高中地理现行教材中非常注重“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其核心理念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当前学生而言,环境包括学习的大环境和小环境,这个“一发”必须是自律教育。学生是否能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个性发展及社会交往,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甚至影响整个人生,还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校风建设。

学校管理层预见到现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高一新生一入学就紧密地进行一系列行为教育,一个学期后整体学习环境较开学初有很大的改变。接着学校引导学生学会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约束自己,开展自律教育,建设好班级小环境。笔者认为地理教师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教育学生,能够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中的每个班级之间和每个班级的同学之间都存在整体性关系。自律教育使学生明白了只有遵守尺度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又带动学生思想教育的升华。

二、从“冷、暖高压”的特性认识自己,主动学习

在大气环流中有两个地理事物——冷、暖高压,“暖高压”和“冷高压”虽然都是高压特性,但是因形成过程不同却有本质上的不同,亚洲冷高压是陆地冬季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的,为“热力”原因,气流是主动的。它能在冬季切断被动形成的副极地高压带而在陆地上成为主角;而暖高压即“副热带高压”,是赤道地区受热上升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在副热带地区下沉而形成的,为动力原因,气流是被迫下沉的,因此在夏季时遇到因陆地升温而主动形成的亚洲低压,它会被切断只能停留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海洋上,因气压差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同时带来降水。[2]我国夏季风的形成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应该说我们现在面对的高中生在学习方面多数是“暖高压”状态的,一旦外界有什么风吹草动学习状态立马现出原形,虽然自律教育对个人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学习动机是却是被动的,[3]只是我“得”来学习,而不是基于我“要”学的状态,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习的主动性只能被激发而不是建立,因此教学过程要充分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从红壤、黑土的形成本质警示自己,内化提升

在自然界中,红壤和黑土是两种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它们的形成机制是明显不同的,红壤主要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风区,特别是在热带雨林区,因为热带雨林的强大生产力,依靠自身旺盛的生物循环和迅速的有机质分解来维持自身庞大的生物量,在丰沛雨水和雨热同季因素共同作用下,发育成具有酸、粘、瘦等不良特性的土壤,导致雨林显露出它的脆弱性:在茂密森林下,微生物活动活跃,有机质来不及积累就受到雨水淋洗,土壤是十分贫瘠的,而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基本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一旦受破坏,恢复相当困难。黑土则是在茂密草甸草本植物环境下,因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后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与热带雨林下的红壤正好相反,微生物在寒冷的季节分解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在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鉴于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土壤形成机制,如何让学生理解热带雨林的脆弱性并形成新的价值观呢?因此,把“热带雨林的脆弱性”作为这部分教材中最重要的德育要素在班会课上启发学生思考:目前你的学习现状与热带雨林有何相似性?你属于“红壤”还是“黑土”特性?要怎么做才能成为“黑土”?应该说这些问题的抛出对学生还是有一定震憾的,渐渐地他们发现了自身问题所在:目前自身获得碎片化信息来源很多,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成为对自己学习成长有利的信息,加上缺乏学习主动性,[4]不愿亲自去感受学习的艰辛,确切地说大体停留在理想状态上,看问题重结果轻过程,思想意识和行为相矛盾,纵然有众多的信息来源,似乎懂得很多也只能貌似红壤有着丰富的植物体,却没有形成有机质的吸收通道并附着为自身提供养分,难免演化为贫瘠脆弱的个体,真正存在于大脑有效的知识是很少的。

在红壤和黑土的问题选择上,通过课堂教学、课后思考甚至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明显意识到从“红壤”到“黑土”,无非在于自己作为个体是否愿意对自身的行为塑造,是否愿意去学习“黑土”的慢慢分解直至吸收营养成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利器。不管外界的信息如何之多如何之杂,只要有心去取其精华,慢慢积淀成为自身的养分是很机会成为“黑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红壤与黑土的本质差别,学生辩证地评价自身的成长过程:既要有自然界中各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合作意识,又要有类似于植物个体中积极向上获取养分的竞争意识,并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积极运用地理知识,形成在环境发展中人的活动会带来影响的发展观,培养主动创新精神。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感受到这部分内容的德育观对学生的影响力:课堂中使用手机的现象明显下降,课堂回答问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升,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好转。应该说这是在选择这个德育点做实验时所没有预见到的。

四、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学会遵循自然规律,塑造个性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些谚语很贴切形象地描述了它的季节性特点。在布局农业生产中最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不违农时”。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使民以时”,尊重生产规律。因此,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短时记忆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指出同样是种植小麦,都有不同的农时要求,从纬度较高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到纬度较低“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再到江南的“霜降正当时”[3],从对比中不仅可以学习到农业的生产特点,还可以从中体会到现代的农业生产离不开自然规律,要提高生产力加大科技投入同样需要“不违农时”,并把它转化为个人的成长过程理论指导: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遵循自然规律,比如学习中的时间合理安排,动静分明,就寝前不玩手机不让脑细胞处于过度活跃状态,为第二天的学习精力提供保障,做到作息有度;比如高中时代情感上萌芽的处理,不沉迷于情感的美好,不挥霍青春,知道“发乎于情止于礼”,从而得以塑造个性。

综上所述,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班会课德育教育中,施教者应该具有前瞻理念,清楚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的学习心理,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找到教育的切合点。同时笔者利用班主任的工作优势,多方面多途径引导学生既能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又能正视自身不足并及时纠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顺应社会潮流的学习。笔者既是地理学科知识传授者又是班主任德育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地理原理或规律可以渗透到思想德育教育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1]邹秀莲.地理教学中的个性思想品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9).

[2]王厚荣.对夏威夷高压的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0).

[3]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建敏,杜学元.孔子的农业教育思想[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3).

(责任编辑:曾呈进)

猜你喜欢
红壤黑土高压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昆钢科技(2021年6期)2021-03-09 06:10:26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简析GIS在高压输变电管理中的实践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19:40
高压开关用导电管冷挤压模具设计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14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