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浅谈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张 勇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田径运动包括人的生存和生存所必需的步行、奔跑、跳跃和投掷等基本技能。它能全面发展各种体育素质,是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引进了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国际田联少儿田径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摇篮,在高校体育教育开设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课程,有利于为该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少儿田径;趣味田径;体育教育专业
前言
随着体育院校的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新出台的课程标准对高校体育教育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但其教学内容陈旧、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至于田径课受到了极大的冷落,发展前景黯淡。因此,在体育院校专业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增强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吸引力;也为今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尽快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创造条件。
(一)少儿趣味田径概念
“少儿趣味田径”最早起源于德国,其英文名称为“fun in athletics",少儿趣味田径主要是根据儿童少年(8-13岁)的身心特点所设计的一种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田径活动形式,并且国际田联设计了与之相适宜的成套运动器械。
该项目包括三个活动组:跑步、跳跃和投掷活动组。其服务于8-13岁的少年儿童,并根据年龄设有三个组别:分别为8-9岁、10-11岁和12-13岁。针对每个年龄组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安排“少儿田径项目”。该概念已被国内的许多学者所认可,但是笔者认为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概念中应提出此项目的安全性[1]。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是国际田径联合会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而设计的具有安全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其采用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运动手段在任何运动场地均可进行练习,运用体育游戏特点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健康、教育、自我成就各方面受益,以成为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为目的的田径项目。
(二)少儿趣味田径的特点
研究表明,少儿趣味田径具有很多有益身心的功能。包括提高身体素质、娱乐人的身心素质、帮助运动参与者、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除此以外,在笔者看来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中最主要的是: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
1.活动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最主要的特点。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游戏化的手段充分满足了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和积极上进的心理要求。同时集趣味性、教育性和竞争性于一身,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引导、激发少年儿童的运动兴趣,使他们乐在其中,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运动中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参与者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他们可以自由表现,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活动过程的乐趣上,身心自然放松。
2.场地和器材的随意性和安全性。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对场地和器材没有特定的要求,学校的场地均可适用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开展,有足够且平坦的活动空间就可以。器材的选择与制作以安全为基础,在器材的重量、形状、颜色和材质上适合少年儿童使用,基本是塑料、饱沫、纸和木棒制成,既可保证安全,又可对少年儿童有较大的吸引力。
(一)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相适应。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见国家对青少年的健康重视程度。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田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器材标谁化、成人化;田径教学内容陈旧、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田径项目竞技化严重,容易导致早期专项化,不利于均衡发展;考核方法、教学评价基本上都采用严厉的竞赛规则,难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导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2]。所以在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少儿趣味田径课程,有利于与中小学正在广泛试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衔接,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田径教学趣味性的融入,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教学观念,只有在观念上改变了,才能有效地进行实施。在传统田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按照传统的竞赛和测试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在测试之后就是简单地对成绩进行统计记录,并没有采取措施解决教学过程或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对田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改革原有教育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适应田径课程改革的需要[3]。少儿田径课程是一套丰富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根据少儿年龄的特点划分为不同阶段,实施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并且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身体素质培养的目的性。少儿趣味田径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方法,也带来传统田径课程改革新面貌、新景象。
(三)人才培养的需求。新颁布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将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能力和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之一,突破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局限在“学校体育教育”的狭小范围。目前,少儿趣味田径已经在我国部分中小学开展了实验课程,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体育院校通过在田径课程中开展少儿趣味田径,培养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指导员,就是让这些指导员把新的知识带到各个中小学中去。因此,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内容与体育院校田径课程培养人才类型相一致的;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少儿趣味田径课程也有利于实现“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4]。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体育教育专业开展少儿趣味田径运动项目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目前国际田联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这项运动,在国内全面推广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已得到国内教育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同。但是,作为一个新发展的体育项目,尽管它隶属于具有古老历史的田径运动,但它毕竟与传统的母体项目有着诸多不同。因此,尽快发展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仍需各方积极努力,任务依然繁重。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要有少儿趣味田径专业的师资力量来进行此方面的培训,其次学校和政府部分要大力支持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开展,最后要加强对相关教材的出版,让少儿趣味田径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评价标准。
[1]李兆芹.探析开展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20-21.
[2]辛利梅.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少儿趣味田径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3]蒋维娜,林松.少儿趣味田径在体育院校田径课程中开展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2011:5.
张勇(1993-),男,汉族,湖南沅江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