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丽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产教融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
孙玉丽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对大学生开展“产教融合”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我国有效提高大学生应用操作能力而创设的一项实践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行探讨分析,期待寻找一种有效的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对大学生开展“产教融合”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是在大学生原有的创新实践计划项目所获取的成果基础上,开展产品市场运用与推广模拟运用及实际运用,目的是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实现由创新至创业的完美蜕变。因此,各大高校要重视对创新创业计划的实施与管理,重视学生对企业运营、资本运作及商业规律等相关管理知识了解的程度,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一)发展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门考核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北京大学等一百多所高等院校在“十一五”阶段中组织开展“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教育管理部门和院校投入经费总额超过了五亿元,总共资助国家级的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项目有一万八千多项,其中个人项目两千多项,团队项目一万六千多项,每一个项目的资助经费平均约为三万元,学生参与的人数达五万三千多名[1]。
(二)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教育起步比较晚,仍有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宣传力度不足,难以真正地形成能够影响创新创业的氛围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相关激励机制,有严重的简单化与功利化倾向,造成创新创业的教育依然处在空缺的状态或是流于形式[2]。另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学校依然实施被动灌输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性接受知识,无法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
(一)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
首先,树立创新创业全程化教育观念。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视,高校要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发展与教学计划中,形成素质教育新格局,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创设创新创业校园环境。高校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一个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培养氛围与条件,积极置办各种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与独立性意义重大[3]。
第三,建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动性机制。高校将大学生和与社会实际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按照大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意向并兼顾社会对人才吸纳的需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责任意识。学校要尽量在硬件上满足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方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指导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想和知识支持,开展激励机制,让大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二)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视实践性教学
首先,在原有就业指导体系基础上,将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科融合与符合人才的创新培养要求体系,并在人才的创新培养计划中充分考虑创新创业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其次,构建学校与企业合作实践平台,有效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并设置创新创业园,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将学校的科研优势发挥出来,将“学、产、研”有机结合,促进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最后,创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针对性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加速完善校外基地的建设,将实践基地的作用发挥出来,真正地把创新创业的教育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结合。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部分授课教师一般都是理论型教育家,大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造成创新创业的教育出现闭门造车现象,不但和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偏离,还难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高校应该创设更多的教师实践与培训平台与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培训,加大和同行同事之间的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
(四)建设信息化项目过程管理
建立“以过程作为导向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性条件,也是项目开展过程中保持持续性与真实性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学校科研部门实现全过程的管理。打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过程网络管理平台,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科研管理及监督等集为一体,从前期的立项申报到中期经验交流与检查再到后期的结题验收等,有效的创建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培训计划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搭建新的创新创业平台,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让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当中[6]。学校方面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开设创新创业的公开交流平台,将重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并设立微博微信等公众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参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定时发布关于创新创业的宣传,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综上,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思想与创新意识的关键渠道,有利于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高校在开展“产教融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中,要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内容,提高教师的技术力量,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够真正应用到社会中,为社会服务。
[1]吕波,姜孔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机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2(09):114-116.
[2]匡德舜,陈禹娜,于旭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10):52-53.
[3]侍松门,庄亚勤.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28(07):32-33.
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教改基金项目: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孙玉丽(1979.8-),女,汉族,山东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