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康 陈 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高管股权激励对费用粘性影响的文献综述
段 康 陈 琳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成本习性(Cost Behavior)是成本管理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内容,具体是指企业成本总额的变动与其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传统的成本习性模型中,成本按照其与当期单位业务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被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企业当期业务量的变动而同方向、相同幅度的变动,而与企业过去或者未来业务量的变化无关,也就是说成本与当期业务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称关系(Noreen,1991)。成本的这一特殊习性说明,企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机械地随着当期业务量例如营业收入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这种传统的模型过于理想化,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成本总额会受到很多宏观微观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在其中发挥的及时调节和高效管理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量的数据证明:企业成本费用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对称性的变化。某些成本在营业收入增加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营业收入减少时的边际减少量(Noreen and Soderstrom,1997),这就是成本的一个重要特征“费用粘性”。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根据生产经营或者管理决策的需要,会把成本在相邻或者附近的几个期间内分配;也就是说成本粘性可以用来衡量管理者在不同经营结果下资源分配的指标(Cooper and Kaplan,1998)。Anderson(2003)指出企业的销售、管理费用在营业收入增加1%时增加b_11%,在营业收入降低1%时降低b_2%,而b_11%大于b_2%,这就是“费用粘性”。
高管股权;费用粘性;文献综述
[1]Anderson M C,Banker R D,Janakiraman S N.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1):47-63.
[2]Banker R D,Byzalov D,Plehndujowich J M.Sticky Cost Behavior:Theory and Evidenc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
[3]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4]梁上坤.股权激励强度是否会影响公司费用粘性[J].世界经济,2016,(6):168-192
段康(1992),女,汉,云南,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陈琳(1992),女,汉,湖南,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
费用粘性的研究始于国外,最早是Cooper和Kaplan(1998)以及Noreen和Soderstrom(1997)对这一传统模型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传统模型与实际管理过程中经理人进行成本管理的初衷相背而立,也就是说企业的成本变化会受到管理者在不同业务量变化幅度和变化方向的影响。Anderson,Banke和Janakiraman(2003)(以下简称为ABJ)以经济学中价格粘性为基础(Hamermesh和Pfann,1996),将成本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这一现象称为成本(费用)粘性。与此同时,ABJ(2003)以美国1979—1998年间7629家公众公司的销售和管理费用(SG&A)与营业收入为研究对象,第一次以实证检验的方式证实了费用粘性问题,而且还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因素,即管理者的过度预期理念使得企业的成本费用维持一定的水平,以满足未来的需求,他们发现,当销售额增长1%时,SG&A平均上升0.55%,而当销售额下降1%时,SG&A只减少0.35%。
国外文献主要集中在费用粘性的成因及其经济后果两个领域内。首先,在费用粘性成因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呈现三种观点:第一是调整成本观,研究指出,企业的成本粘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理者在面临业务量变化时考虑调整成本的影响,即调整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当期成本总额不仅仅受到当期业务量的影响,同时,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对未来业务量的预期都会影响当期的成本总额。Subramaniam and Weidenmier(2003)指出,当营业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小额变动,相应的调整成本也比较低,一般不会出现费用粘性;当营业收入大幅度变化时,企业就面临着调整目前的成本结构,调整成本会很高,也就是说会有费用粘性的存在。Banker and Chen(2006)探索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成本粘性的不同特征,他们发现工会实权得到有效发挥和对企业员工法律保护越完善的国家,调整成本越高,从而导致的企业费用粘性越明显;与此同时,成本粘性与一个国家的失业救济金之间呈反方向变化,即失业救济金越高的国家,成本粘性相对比较低。第二是管理者的乐观预期,按照企业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从长远来看,企业的业务量是增长的,由此,管理者在面临业务量变化时更倾向于做出乐观的预期。当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时,一方面管理者如果改变当前的生产计划,就会产生一定的调整成本;另一方面当企业未来产品或者是服务的需求量恢复甚至上升时,企业又急需增加这些资源。当企业的业务量增加时,管理者更愿意立马增加生产投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管理者在面临业务量不同变化方向时,非对称的管理理念导致成本粘性的产生。ABJ(2003)、Banker和Chen(2006)、Banker et al.(2010)等学者的研究指出,当扩大研究的期间时成本粘性在一定程度上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当企业的业务量连续几个周期的下降时,管理者对于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会降低企业成本粘性水平。Banker et al.(2010)以管理者对未来的不同预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当管理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时,成本粘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当管理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时,成本粘性水平呈下降趋势。第三代理成本观,两权分离导致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管理者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会存在一定的自利行为,这种自利行为与企业的最优资源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产生成本粘性,但是这种自利行为可能会加强或者是削弱成本粘性水平。
国内关于费用粘性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孙铮和刘浩(2004)首次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水平较国外要高,这与我国目前较低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关,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费用粘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即契约观、效率观、机会主义观。孔玉生等(2007)以2001-2005年间927家A股上市为样本,研究发现观测的期间越长费用粘性的程度越低,费用粘性还与业务量的变化幅度有关,即下降幅度越明显费用粘性水平越低。万寿义和王红军(2010)研究指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者自利行为和费用粘性水平高低是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