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 西安 710061)
留住绿水青山 助推经济发展
张 晶
(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 西安 710061)
在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受到广泛关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象、辩证地表明了我们要开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新局面,本文将从分析这一论断的辩证关系出发,聚焦目前环境保护出现的窘迫境地,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建言献策。
经济发展;战略高度
随着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也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眼于我国发展实际,留住绿水青山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生态红线,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关头,掌握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已成为树立正确发展观、弘扬绿色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首要任务,同时,为更好地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提供理论指引,有利于多措并举、高效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事业。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呢?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绿水青山不仅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山银山则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果实。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同被囊括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框架下,既对立又统一,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自然资源奠定了生产力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土壤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乃至生物资源等等都是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自古以来的能源战、资源战都是地方、区域乃至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中的决胜环节。随着生态产业乃至第三产业的兴盛,青山绿水更是助推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所以留住青山绿水是社会的稳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随着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又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将经济的发展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基础上,但是实践表明,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不仅让我们付出了环境污染的高额代价,更让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崩瓦解。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的集合体,而绿水青山则是可持续的重要基石,所以,留住绿水青山不仅是对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的号召,更是在培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和活力,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繁衍生息最好的礼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经历了种种复杂的实践与认知的演变。从农业社会人对自然的敬畏到工业社会“人定胜天”的征服,演变发展成如今后工业社会极力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然而,对绿水青山的保护虽然逐渐提上了发展的日程,但在发展的天平上绿水青山总是遭到各式挤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发展大背景下,每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置于天平两端时,环境保护总要为经济发展让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对于经济指标的突出地位,环境保护工作总是后备任务,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点仍然大肆蔓延。无论是出于政绩追求还是为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良好局面。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随着经济的增长每年投入环境保护的资金逐年提升,但更多的是去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逐步迁出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对经济发展有更强烈的需求会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吸纳产业,然而从整体而言,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环境保护行为足以显示出人们的环保意识单薄、绿色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对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没有形成清醒的认识。
其次,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不足,致使环境保护措施科技含量低、技术手段落后。环境保护工作是个长期性工程,任务重、难度大、见效慢,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欠账,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仍属杯水车薪,同时,除了政府主导以外环保工作尚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现有的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态产业仍存在创新不足、产业升级较慢等问题,致使在解决污染问题的过程中,旧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发展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又再次爆发,环境保护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破坏。
再次,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政策制度不完善,尚未形成鼓励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评价机制中生态环境占比较少,生态补偿机制尚处于待完善状态。政策制度的不明确,无法指明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无法调动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主动作为。
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偏差易导致在经济发展中错误地将环境保护置于次要地位,忽视了绿水青山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不能看到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单一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同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保障不完善进一步加深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弱势地位。在新形势下,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新局面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认识。社会各行各业应加深对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解读,多方面多角度辩证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投入。结合发展实际,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事业中重视对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提到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高度,形成“即要发展经济,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意识。
(二)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相关制度,形成发展经济并重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突破传统的就环保谈环保,完善环保与其他各行各业发展的政策结合,组建专门的人员做好政策梳理与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模式,助推环保、节能、绿色项目的实施,鼓励再生能源以及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同时增加环境保护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立环境保护政策与激励政策相呼应,形成从环境保护的全面战线。
(三)强化各行各业各界的监督,做好环境保护的保障工作。发挥执法队伍的监管作用,切实做好在经济发展中对实体经济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管。同时发挥官方媒体以及大众舆论的全方位监督作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修复。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能够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进行,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1]潘明福.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下的可持续发展[D].贵州财经大学,2014.
[2]纪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J].中国水利,2014,(05):5.
[3]李玲,娄立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76.
张晶(1992-),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