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婉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游憩生态学研究综述
陈芳婉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人们对原野地户外游憩活动的开展,对于户外游憩活动对原野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研究主要针对游憩资源要素、游憩冲击影响、游憩管理等方面展开。笔者就游憩冲击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分析。并做出了研究评述和展望。
户外游憩;原野地;自然资源
近几十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显露,很多喀斯特溶洞生态系统衰退,溶洞景观变异;多数自然目的地游径侵蚀严重,地表裸露、土壤板结,植被退化、水质污染、动物逃离。为使游憩活动在满足旅游发展的同时更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对游憩活动对原野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游憩生态学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发展起来的,首先本文使用“游憩&生态”作为主题检索词,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国内文献进行文献检索,共搜索到3067条结果,时间限定为1979-2000年,结果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以前的文献仅67篇;从2001-2010年,搜索到900多条结果;从2011-2017年,有2031结果。
(一)游憩对原野地土壤冲击研究
在相关研究中,学者对于游憩对土壤影响的物理性质研究较多,游憩活动对于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尚未有特定明确的相关性,所以,笔者主要就游憩对土壤物理性质冲击的影响进行归纳。
1.土壤有机质研究
土壤有机质的丧失是随使用量、相关游憩活动和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游径和营地由于频繁使用导致枯落层物质变得很少,尤其是那些与道路相连且被使用数年之后的游径和营地。学者多是通过对土壤有机质的对比测量来判定特定区域有机质的含量变化值,从而得出结论。土壤有机质丧失所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易降低雨水的渗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同时表面侵蚀加剧、剖面被截断、土壤被压实,当有机质被移走这些状况都会加剧。
2.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研究
土壤容重即单位体积自然状态下土壤(包括土壤孔隙的体积)的干重,是土壤紧实度的一个指标。学者对于土壤容重的研究认为土壤容重主要是由特定体积土壤的孔隙空间数量决定的,它与孔隙度密切相关。容重是对土壤重量的度量,被定义为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松散且多孔的土壤其单元体积重量容量较小,如果它们被压实则容重值会很高。这说明由于游人踩压土地,导致土壤体积被迫减小,土壤密度上升,这种变化是随着游人来往量增多而升高的。
(二)游憩对原野地植被冲击研究
植被是影响游客选择游憩地最重要的资源因素。植被通过为营地提供阴凉和营造私密性空间,同时植被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植物学的趣味性为场地增加了吸引力。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是游憩者的践踏往往会使得游憩场地的植被发生高度改变。在所有游憩行为导致的变化中,植被所受的冲击是最为明显的。
1.游憩地草本层盖度研究
不同游憩利用地上草本层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距离游憩活动中心地越远,植被盖度越大。随着游憩利用地半径的减小,植被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增大,生物量随之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与不同距离带上草本层盖度变化相似,不同游憩利用地上草本层植被盖度也表现出远距离>中距离>近距离的趋势。
2.不同游憩活动及强度影响研究
从不同强度的游憩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来说,适度的游憩干扰可使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变得复杂化。就群落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变化来说,适度游憩干扰可使群落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增大,这是因为适度干扰既不会对植物造成极大的损伤,同时也抑制了群落中优势种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群落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发展。不同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不同。
(三)游憩对原野地野生动物影响研究
原野区是一些珍稀野生动物的重要分布区,不同物种的野生动物对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忍受能力不同。即使同一物种,对人类干扰忍受力的程度也会因时间点、繁殖季节、动物的年龄、栖息地类型以及个体动物对游憩者的经历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游憩者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影响是无意的干扰,这是由于个人缺乏这方面知识并在无意识情况下对野生动物所生存的环境产生压力而造成的。总之,一个区域内的游憩活动会导致总体物种多样性的降低,野生动物的物种和结构改变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
(四)游憩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在原野地游憩地区,水质最为受到关注,但水质并没有频繁受到影响。水体是使用者的亲水体育活动和饮用资源的媒介。因此,与水相关的影响比较特殊,因为它们比土壤、植物、野生动物相关的影响同人类的健康更加直接相关。
在研究方法上,对于国内游憩活动对原野地的影响的研究大多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土壤和植被,对实地采集的数据整理后进行数据分析,而且大多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某一具体原野地的户外游憩活动对土壤、植被、野生动物、水体的影响进行分析。
在研究内容上,关于户外游憩对原野地的影响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加强,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第一,完善对原野地及户外游憩者的研究。目前,对原野地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某个旅游区或旅游景点的研究,局限于个别地域,由于各个原野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都有所不一样,未来可以选择更多的原野地展开研究分析,以便能总结出原野地生态环境的共性和个性,分析出不同游憩活动影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便能更好地指导户外游憩活动。与此同时,少有学者从游憩者行为的角度来研究户外游憩活动的对原野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议研究者多从这个角度着手从事研究。
第二,深化对户外游憩自然环境影响研究。学者研究者和旅游大众都认同要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游憩活动,游憩生态学研究的目的也是要保护原野地自然环境,因此,需要对各个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原野地进行具体的个案分析。
第三,深化原野地游憩管理研究。既然冲击是游憩使用的必然结果,那么就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来进行游憩规划管理。可利用游憩机会谱(ROS)等级根据适当的环境特征、游憩活动和适当的管理技术设定原野地的管理方案。
[1]李灵,张玉,江慧华,谢妤,杜洪庆,周艳,张洪江.旅游干扰对武夷山风景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9(06).
[2]晋秀龙,陆林,巩劼,覃逸明.旅游活动对九华山风景区土壤的冲击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9(11).
[3]郭亚芬,王朋薇.旅游活动对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9(03).
[4]巩劼,陆林,晋秀龙,南伟,刘飞黄山风景区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及其土壤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05).
[5]郑伟,朱进忠,潘存德.旅游干扰对喀纳斯景区草地土壤—植被系统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9(01).
[6]晋秀龙,陆林,巩劼,南伟.芜湖赭山风景区植物游憩刻划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7]谭周进,肖启明,祖智波.旅游踩踏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性的影响.土壤学报,2007,44(1):184-187.
陈芳婉影,女,汉,湖南,硕士研究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森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