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学红色革命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7-04-15 11:37张铭瑜陈晨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福建中学生革命

张铭瑜陈晨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0)

福建中学红色革命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张铭瑜陈晨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0)

革命历史教育是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通过对当前中学革命历史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其革命历史教育活动的特征,并针对革命历史教育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福建中学;红色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当前福建部分中学开展革命历史教育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

“福建红色文化教程(中学生读本)”编写组自成立以来,先后对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龙岩、宁德、莆田、漳州、南平、三明九地市的在校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1份,回收率97.36%。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是福建九地市在校2015级、2016级初高中学生。在本次调查的这些中学中,有一级达标校、二级达标校、三级达标校和未达标校,门类齐全,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受访的中学生,男生占49.67%,女生占50.33%。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中就读于一级达标校的占21.1%,二级达标校占65.64%,三级达标校占6.44%,未达标校占6.82%。受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布,高中生占53.87%,初中生占46.13%。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九地市的几所中学发放,电子问卷主要通过问卷星网站和QQ、微信等方式邀请对象填写,填写后回收。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和心理包袱,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由封闭式问题和部分开放性问题构成,分为三个部分:(1)基本信息(共计3题);(2)知识类选择题(共计10题);(3)实践类选择题(共计18题);(4)综合题(总计2题),问卷问题共33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革命历史教育,是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实践证明,多年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革命历史教育对于全面提升青少年对民族、国家、党的热爱之情,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良品格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大部分学生对革命历史都有基本了解。在“是否了解福建革命历史”的调查中,认为自己“很熟悉”的有140人,占总人数的13.07%;“大体知道一些”的有625人,占总人数的58.36%;“不了解”的有306人,占总人数的28.57%。第二,学校会开设专门的课程用以传播革命历史知识。即使有的没有专门开设课程,多少也会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第三,革命历史教育对激励学生发奋图强,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功不可没。第四,革命历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各参与调查的中学会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中学教育的特点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活动,有着鲜明的中学教育活动的特点:(1)活动举办灵活,大部分的革命历史教育会融入课堂,比如在提及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时,介绍古田会议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在班会的时间进行,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2)形式简单,采用便捷直接的教育形式,如观看当地著名影视剧,课堂教学或福建革命历史主题报告。(3)教育内容与考试相关,革命历史事件、革命人物以及革命精神是教育活动内容的重点,对家乡革命历史等方面涉及较少。

通过调查,笔者也发现当前一些革命历史教育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视还不够,系统的知识教育体系尚未形成。一是学生自身对革命历史的猎奇心态亟待提高,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学校对本土革命历史知识重视度不高;三是革命历史知识通常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尚未成为主要的专门的教学知识点;四是革命历史教育的授课时间没有统一和规范,经常是应时、应需而设。

第二,革命历史教育的内容流于形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主要表现为:内容没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时难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需要给予解答。

第三,革命历史教育的活动形式缺乏新意,学生对课堂教学或听报告的形式兴趣不高,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笔者调查了中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革命历史教育内容的评价,仅43.6%的采访者表示“基本满意,对于了解革命历史有所帮助”。而其中中学生对学校目前开展的福建革命历史教育活动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内容枯燥无味,方式呆板没有吸引力”或“自己没有兴趣”。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福建革命历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介绍”“革命历史事件”以及“家乡或本地的革命历史”。

第四,大部分中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一些经常提及的历史知识。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对福建革命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出了10道福建基础革命历史知识题,每题10分,总分100分。以受调查学生得分8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含60)至80分之间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那么调查结果是:“优秀”的有187人,占比17.46%;“合格”的有148人,占比13.82%;“不合格”的有736人,占比68.72%。显然受调查中学生对本地红色革命历史的掌握度不高,令人忧虑。像“古田会议的召开地点”“漳州战役的领导者”等问题的正确率都低于百分之五十。“本着三贴近原则,挖掘地方革命传统,突出地方特色,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1]

第五,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有待提高,多数学生在活动的刺激下或自己需要时才会主动了解革命历史,能够自觉自发地去学习了解革命历史知识的较少。关于中学生认为开展革命历史教育是否有必要的调查中,认为“有必要,必须了解革命历史”的占总人数的88.7%。但是在“中学生是否会主动去了解福建革命历史的调查”中,选择“会,革命历史值得了解”的人只占总人数的30.63%。

二、切实加大红色文化教育力度,有效提升革命历史教育活动质量

(一)提高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视度

1.将革命历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运用创新形式和创新手段,结合课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革命历史知识和革命历史精神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要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有时应是自我教育),而不应是教师简单直接的‘揭示’。”[2]如革命历史地理识记、革命历史文化解读等,引导学生挖掘福建当地的革命历史知识,有机的将革命历史教育融入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加强学生对本土革命历史的了解和认同。

2.开展丰富多彩的革命历史教育活动

学校应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教育的第二课堂,利用文学社等学生社团、校园文化节、才艺展示周等各种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革命历史教育活动。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结束后应适时进行活动的评估和总结。此外,地方应当建设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为各学校开展活动提供平台。

(二)创新革命历史教育的内容

革命历史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密切关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求异性、独立性、创新性和可塑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又具有逆反、封闭心理。革命历史教育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来开展。具体来说:

1.革命历史教育内容要有时代性。革命历史教育内容要结合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传播方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握时代脉搏引领中学生健康成长。

2.革命历史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革命历史教育内容要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时事政治让课堂教学变得鲜活有趣、不落俗套。

3.革命历史教育内容还应呈现多样性。革命历史教育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其育人功能。如三明地区深挖福建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等乡土革命历史,将这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三)创新革命历史教育的形式

1.灵活运用课堂内外时间。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相关革命历史教育,尤其是本土的革命历史,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讲到近代史可以提及本土的革命历史;二是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用多种形式进行革命历史教育。三是学校可以利用课间操、升国旗等时间,进行集中革命历史教育。

2.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手段,促进革命历史教育教学技术现代化。一是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组织相关人员制作专题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观看专题教育片;二是推进革命历史教育的网络化进程,将革命历史教育网站建成集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网站,占领中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三是要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传播平台,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革命历史的各种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革命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革命历史宣传教育的思想阵地。

3.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育方法。实践证明,“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及活动发生地的遗址、遗迹,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考、修学的重要资源。”[3]革命历史教育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纪念堂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深刻地了解革命历史。学校要充分利用我国的重大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熏陶。在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引领学生切身体验,感同身受,不能只是游览参观,流于形式。

(四)丰富革命历史教育的宣传方式

教育学认为,“教育方法的新颖性和可接受性,决定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可度和接受度。”[4]充分利用学校社区LED显示屏、社区公告栏、道路广告、班级黑板报等进行乡土革命历史的宣传,采用漫画、小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能在上下学路上注意到并了解本地的革命历史,让教育在生活中渗透。利用时兴的微博、微信等工具传播革命历史知识,增加革命历史知识的受众群体。

(五)及时充实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历史政治素质、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优激励制度,定期开展评比工作,对那些结合当地特色和时代特点,激发中学生自主、快乐、创新学习的教师或团队要进行物质、精神奖励,并广泛宣传推广,从而激发教师队伍主动去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所包含的育人潜质,促进红色文化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提高革命历史教育活动的专业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定期为教师队伍开展革命历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对革命历史的整体认知和讲授能力,为福建红色历史教育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1]李德芳,杨娜.对加强地方特色革命传统教育的思考——关于琼崖革命精神的教育功能[J].社会主义研究,2007(3).

[2]林穗迎.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J].中学教育探索,1997(10).

[3]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5).

[4]胡松,罗国华.红歌会:新形势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

G631

A

1673-9884(2017)06-0126-03

2017-05-16

张铭瑜,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学生。

猜你喜欢
福建中学生革命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那个梦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福建医改新在哪?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