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绥滨县委组织部
发挥基层党建优势 打赢脱贫攻坚战
■ 中共绥滨县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把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向往当作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庄严承诺。绥滨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在强机制明责任、强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增动力、强创新促长效上集中发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加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引擎”。
以构建科学的制度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点”,明确党建主体责任,设定帮扶硬指标,着力推动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强力落实党建责任。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成立了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定点驻村工作办公室,构建了“三二一”党建责任体系,即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党建+脱贫”责任、任务、问题“三个清单”,推进和问题“两个台账”,制定了党建主体责任考核办法,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同时,按照工作分工,明确了党组织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的任务职责,并通过制作工作桌牌、发放联系卡、张贴公示牌等方式,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二是狠抓配套制度建设。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和不同履职主体,建立完善了工作报告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等,从根本上提升了责任单位(部门)和责任人抓好扶贫工作的能力。实施了《绥滨县定点驻村扶贫工作细则(试行)》《绥滨县关于加强非贫困村帮扶工作的细则》《绥滨县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联席会议制度》等,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大扶贫”工作体系,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三是联动实施督导考核。实施了《绥滨县乡镇、县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成效考核办法(暂行)》《绥滨县驻村扶贫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监督考核制度,严肃开展了扶贫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不间断、多批次、全覆盖地对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班子调整、干部选任和先优评选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作风扎实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进行约谈问责,以奖励重用激励履职尽责,以问责追责倒逼责任落实。
以优化班子、带好队伍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认真做好“选育用管”四门功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好“指挥部”、配强“战斗团”。一是紧扣工作实际“选贤人”。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年纪轻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乡镇党委班子。全县9个乡镇党委书记学历全部为本科,平均年龄为43.8岁,有7人具有乡镇党政正职工作经历,另外两人均具有近二十年党务工作经验。共有71名乡镇事业编制、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委班子,使乡镇党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结合扶贫工作成效,提拔重用了17名驻村第一书记。二是强化业务培训“育能人”。紧紧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两批次乡镇党委书记、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赴山东考察学习扶贫成功经验;组织了11批次、417名党员干部的调训学习;组织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参加了龙江发展讲坛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引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能力。三是围绕脱贫攻坚“用强人”。把有群众工作经验、有工作思路,有闯劲、肯奉献,能吃苦、有本领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从乡镇和县直机关选派了18名中青年科级干部进行双向挂职锻炼,选派了109名优秀党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选派了150名优秀机关干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选派了741名帮扶责任人直接联系贫困户,为有素质、有能力的人搭建平台,真正用好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千里马”。四是坚持多措并举“管好人”。在施行干部日常考察及优胜劣汰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监督考核机制,将“项目化”管理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政正职牵头督导调度,对纳入项目化管理的工作全部上账督查,通过周跟踪、月抽查、季报告、年总结,构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工作督导格局,实现基层干部干得好、干得实。
一是针对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持续给力,夯实基层发展基础。各级党组织加大对贫困村的投入力度,在强化党费及党建经费保障基础上,重点在补齐短板上狠下功夫,大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问题。实施了设施建设、金融扶持、易地搬迁、教育脱贫“四个行动”,新建村内路52.8公里,实施了松干、黑干、德龙灌区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立了“互助金”协会41个,推进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对东方村11个自然屯、591户群众进行了易地搬迁,设立了贫困学生资助基金,受惠学生5388人次,通过“一病一方”“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农村发展瓶颈问题。二是针对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好问题持续给力,提升服务基层能力。在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了“县+乡+村+帮扶单位”的扶贫体系,启动了“乡镇干部+扶贫专干+第一书记+村干部+无职党员”的五级结对互联模式,形成了立体式、无缝式的扶贫合力。组织开展了“学报告、走新路、改作风、促转型”活动,创新动作开展了“主题党日”“脱贫攻坚救助困难学生‘爱心行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战’”“七一送温暖”“五查五看五解决”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针对发展动力不强问题持续给力,培植基层发展后劲。在确保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兜底扶贫落实落靠的基础上,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电商、新能源“七大产业”,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通过采取扶持发展小产业、转移就业、金融支持等措施,实施“优势产业+基地+贫困户”“特色产业+园区+贫困户”“乡村游+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进一步激活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动力,促进脱贫解困。
一是创新思路引领扶贫。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新视角看问题,用新思维确定脱贫思路,充分发挥贫困村区位、历史、文化、产业等优势,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做文章,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方”的原则,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创新模式促进脱贫。采取了“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员模范+贫困户”“返乡能人+贫困户”“技术特派员+贫困村+贫困户”等帮扶模式,有效激发了乡亲们的“内力”,加速了脱贫步伐。精心搭建了“千名干部下一线、百家单位学经验”“党员网格化”“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双述双评双诺”“党员先锋岗”等载体,深入实施了“一线精细工作法”和“五心工作法”,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奉献热情。通过扶贫工作简报、党建先锋平台、QQ群、微信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线上互动交流,加速了贫困村变先进村、贫困户变产业户的进程。三是创新措施推动脱贫。在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基础上,基层党组织帮助落后村做好扶贫顶层设计,积极培养和做大做强电商产业、新能源产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探索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道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帮扶的作用,通过家庭赡养、集体帮扶、爱心救助、企业带动等方式,倾力打造一批贫困户就业点、爱心超市、爱心银行等扶贫阵地,形成各级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走出一条科学有效的脱贫攻坚之路。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