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人
“机动式”巡视令人激动
■墨 人
2月22日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开展“机动式”巡视,更加机动灵活,当好流动哨,发现“灯下黑”问题,形成有力震慑。
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实现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反复要求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当好中央的“侦察兵”和“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截至目前,中央巡视组通过十一轮巡视工作,直接查处了一批贪腐领导干部,并搜集了一些群众反映问题的线索。巡视惩治了贪腐,发现了问题,赢得了民心。但反腐是场持久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巡视这把“利剑”的作用,离不开改革创新。由此,“机动式”巡视应运而生。
什么是“机动式”巡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更多的详细介绍。但从会议精神来看,“机动灵活”“流动哨”是“机动式”巡视的关键词。“机动式”巡视的目的是想通过设置“移动探头”,弥补“固定探头”之不足,以保证监督无盲区、无死角。
“机动式”巡视令人激动!经过前十一轮的巡视工作,巡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也不排除有胆大妄为者认为巡视的“套路”已尽,对巡视组虚与委蛇、瞒天过海,不断上演“变脸戏码”——巡视组一进驻便开始“颤抖”,巡视组一撤离便又开始重新“嘚瑟”。无疑,“机动式”巡视有利于形成长期的震慑效应,让被监督者不知监督的利剑何时出鞘,从而心生敬畏,断了念想,不敢越轨。
“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作为巡视组织制度与方式方法的重要创新,开展“机动式”巡视,因其机动灵活的特性,直击痛点暗疮,彰显了中央反腐的态度和决心,必将强化对巡视对象的监督,并形成强大震慑。对此,我们抱以热切期待,并乐观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