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江阴 214400
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
徐佳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江阴 214400
目的探讨并分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被疑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较,分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作用。结果CT血管成像检查,50例患者中仅4例正常,46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表现为左侧25例,右侧20例,双侧1例。将此次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98%,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中诊断价值显著,相较于其他诊断方式,可以及时了解、观察其血液流通、管腔狭窄等情况,该种检查方式无创伤、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CT血管成像;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作用
据临床报道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逐年发病升高趋势,对深静脉血栓的及时辅助诊断显得极为重要。有报道证实[1]:影像学检查可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是该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之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机械性阻塞疾病,以往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临床辅助诊断。CT血管成像相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此次研究为探讨并分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被疑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在25~6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处于(43.6±0.6)岁,病程在4~8年之间,平均病程处于(6.6±0.4)年。患者临床症状:下肢疼痛21例,肿胀者19例,间歇性跛行100例,收治的所有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临床诊断,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参数设定:扫描参数:螺距为1,转速0.5 r/s,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20~300 mA,FOV 35 cm×35 cm×44 cm×44 cm。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双下肢固定,用高压注射器将欧乃派克100~150mL从肘前静脉注射,注射速度3.0~3.5 mL/s,扫描方向从头向足,进行扫描。Ⅰ期扫描:应用对比剂跟踪触发,从第3腰椎上缘水平至膝部进行扫描,时间延迟100 s;Ⅱ期扫描:从第3腰椎上缘水平至踝部进行扫描,时间延迟180 s。患者CT检查后2~3 d内行血管造影检查[2]。
1.3 观察指标
将所描的所得数据通过SIE-MENS Wizard工作站进行测量,由3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量资料经(±s)表示、t检验,检查结果的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血管成像检查
50例患者中仅4例正常,46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表现为左侧25例,右侧20例,双侧1例。将此次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98%,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
2.2 CT血管成像检查下肢静脉显影效果
Ⅰ期扫描与Ⅱ期扫描平均CT值与标准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40例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下肢静脉平均CT值与标准差比较[(±s),HU]
双期扫描 平均CT值 标准差Ⅰ期扫描Ⅱ期扫描98.5±14.6 87.5±9.6 14.61±2.47 8.67±1.61
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病和因下肢深静脉栓塞而入院就诊的患者将越来越多。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与血流速度变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存在损伤等密切相关,当血液流向远侧直径小于血栓大小的下肢动脉内,致使患者出现下肢血流阻塞,手术、静脉曲张、口服避孕药以及长期卧床等都将会成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介于下肢深静脉栓塞并非一个因素能引起,对该病症的诊断也需要准确判断[3]。严重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以局部疼痛为主,也有患者无明显症状,所以容易出现误诊,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比如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进行临床检查[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判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可以动态地观察到对比剂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5]。近几年来,随着无创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CT血管成像也逐渐应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再加上CT成像检查对患者创伤小,诊断方式有方便、快捷、低风险,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也被称之为“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逐渐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与关注[6]。在此次研究中,对5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CT成像检查,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诊断符合率高。
综上所述,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中诊断价值显著,相较于其他诊断方式,可以及时了解、观察其血液流通、管腔狭窄等情况,便于医生及时对其进行治疗,该种检查方式无创伤、安全新高,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1]许克文,刘苏麟.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5):44-46.
[2]官彬,游兴攀,沈国洪,等.多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0.
[3]王军委,成新玲,董志辉,等.320排容积CT血管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J].中国医学创新,2015(17):25-27.
[4]陈晶,李香营,陈建强,等.降低下肢深静脉及肺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CARE DOSE 4D及CARE kV技术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6):997-1000.
[5]顾坚骏,王悍,张贵祥.CT静脉血管成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9):1434-1437.
[6]杨春霞,吴刚,王书智,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10):1627-1631.
R561.53
A
1004-6569(2017)05(b)-0083-02
2017-02-15)
徐佳(1989-),女,江苏江阴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