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蕊 赵嘉宾
永远做大山的子民
——记中共绥棱林业局党委书记邓士君
■ 胡 蕊 赵嘉宾
坐落于小兴安岭南麓,努敏河畔的绥棱林业局,曾经是一个深陷“两危”的森工特困企业。近年来,在“文化强局”战略引领下,绥棱林业局以文化为引擎拉动各项事业发展,将局址建成国家AAA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在林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找准定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完成了从特困企业到森工系统先进行列的华丽转身。绥棱林业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党政领导集体,更得益于有一位理念先进、思路开阔、文化功底深厚、一心为民、为政清廉的带头人——林业局党委书记邓士君。
邓士君,一位与葱绿的大山、松香的林木结下不解之缘的林业人,2007年9月到绥棱林业局任职后,以不断思索、不断创新的劲头和一心为民的情怀,把心血和智慧倾注在绥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项事业。
林区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林区转型的前提是什么?10年前,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层次很高、见解很深的邓士君刚刚到绥棱林业局工作,经过深刻思索和深入调研后发现,当今时代的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依靠高投入、高能耗来维持和推动,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会熔铸在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性格、情感和行为之中,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穿透力和持久力。一个发展思路在邓士君的脑中逐渐清晰: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必须要有坚实的文化根基,而文化软实力可以产生乘数效应,成倍地扩充和放大硬实力。于是他提出,“林区各项事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有先进发展理念的正确引领”,“文化就是管理”等观点,将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局的目标。
当时,这样的理念在林区小城似乎有些“超前”,有很多人不理解、不支持,也不明白文化建设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于一个林业局的发展到底有什么用。但是,邓士君没有放弃,他明白文化建设不同于建造高楼大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功成不必在我”,既然确定了发展目标,就要“一张蓝图干到底”。10年来,邓士君和绥棱林业局党政领导集体从改造外部环境开始,逐步深化文化建设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的内涵,直至将文化融入到林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林区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一小区一品、一条街一调、一广场一景、一座楼一款”,邓士君曾经的心中理想,如今都变为了现实。现在的绥棱林业局,社区是有颜色的,紫色的是创业型社区、红色的是文化型社区、绿色的是生态型社区、蓝色的是学习型社区、橙色的是康乐型社区。不同区域的绿化是有寓意的,主街两侧栽植的串红预示着林区人民生活红红火火;办公楼前栽植的玫瑰告诉人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小学附近的绿化环岛栽植的桃红和稠李预示着绥棱林区教育桃李满天下。各种文化场所林立,文化标识、文化雕塑随处可见,林业局机关办公楼里有廉政文化走廊、门前有“做人有骨气、干事有朝气、为官有正气”的箴言,文化园里有 “爱、民、礼、福、信、忠、道、勤、和、德”的文化建设石刻十字令……所有建设有规划成体系,形成了处处有文化,景景是教化的浓厚氛围。
变化的不止是环境。在邓士君的倡导和带动下,在绥棱林业局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干部主动从应酬中脱出身子,把学习、写作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林区百姓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积极主动地参加千人大合唱、千人诗朗诵、千人大秧歌等文化活动,去游泳馆、球馆健身的人也多了起来,他们都将参与文体活动视为生活的乐趣。这些变化,是邓士君最愿意看到,也最愿意向别人介绍的,看到自己的“家人”一天比一天昂扬向上、和谐幸福,他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喜悦与自豪。
邓士君是一个对事业有着执着追求和强烈责任感的人。10年来,面对繁重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如牛负重的使命感、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一种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面对和解决工作中的所有难题。
绥棱林业局曾经是我省林产工业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林业局,也是停伐后受冲击较大的地区。实际上,早在停伐前,绥棱林区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木材大量减伐。作为林业职工,邓士君早早就开始思考停伐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他最先想到的就是林业工人,他说,“林区工人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停伐了,咱不能让他们没有饭吃,林业局、林场要想尽一切办法,全面转型,不能亏了大伙。” 同时,他深刻认识到,“林区的转型发展,‘造血’比‘输血’更重要。”他带领绥棱林业局全力支持和引导企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减能降耗,努力在困境中突围,确立了盘活发展现有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项目、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的项目建设原则,提出了对在转型发展再次创业中有明显成效或重点突破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的办法,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2012年,张家湾林场居民李军承包了一块林地,做起了林下野猪养殖。由于野猪繁殖率高,数量增长较快,两年下来一算账,李军收入了近10万元。这是绥棱林业局职工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正是这样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让邓士君看到了林下产业的发展希望,他坚持认为,“职工群众尝到甜头的产业就是好产业,就是绥棱林业局应该重点扶持做大做强的项目。”于是,资源管育成为林业局主导任务,发展重点放在产业转型上,重点发展山野猪、鹿、蜂、莱茵鹅等特色养殖和食用菌、山野菜、还魂草、五味子等特色种植。同时,依托绥棱林业局好山好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如今,绥棱林业局树上枝繁叶茂,树下药菌飘香,停伐倒逼的产业转型已变成林区人民的主动发力,越来越多的林区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绥林正在释放着越来越多的潜力和效益。
内在动力带来了外部引力。邓士君不无骄傲地说,“五年来,绥棱林业局非林业人口增长21000多人,周边市县的居民纷纷到绥棱林业局购房定居。现在林区生活和大城市没什么两样,还有哈尔滨人来我们绥林工作呢!”
邓士君有一个座右铭——“情系百姓做儿子”。多年来,他始终把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取福利,作为从政为官的最高追求。他始终告诫自己,任何时候,不喊华而不实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摆不切实际的花架子。要胸怀对百姓的深厚感情,多到林场田间想问题,多与困难百姓谈谈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0年来,邓士君和局党政领导集体紧紧围绕林区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棚户区改造、供热供水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民生改善工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使林区百姓对林业局的满意度连年上升。
“晨练工作法”是邓士君在绥棱林业局倡导并坚持多年的工作方法。几乎每天早上,邓士君都会和局党政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晨练”,他们深入居民小区和施工现场,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看看哪项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听听哪里有群众新的呼声还没有满足。他用实际行动表明,群众是共产党人最大的牵挂,为群众办具体事、做实在事,是应尽的义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是为党的事业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干一番事业,还是整日迎来送往、察言观色,做“好好先生”,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无论是在社区、广场,还是养老院,绥林百姓大多认识邓士君,看他走过来,有和他打招呼的,有和他握手的,脸上的表情是愉悦的,而邓士君也立刻弯腰伸手,亲切回应,碰到熟识的老人家,他还要询问一下老人的身体状况,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相对的,老百姓似乎也没把他当成“官儿”,也许这才是为官的最高境界吧!
邓士君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深情写道,“永远做一个大山的子民,永远做一个心灵的强者,永远为自然讴歌,永远为灵魂起舞。”今年54岁的邓士君,已经在绥棱林业局工作了10年,他说,他从没想过要离开这片大森林,这是他心中最美好的事业,也将是他永远的追求。
责任编辑/郭存发guocunf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