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婷 赵汗青 李东华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我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推后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吉文婷 赵汗青 李东华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个国家的婚姻状况是本国基本国情的反应,也可以影响本国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初婚年龄呈后推趋势,本文拟在“五普”“六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探讨我国适龄青年初婚年龄推后、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未来婚姻状况和人口结构的影响。
初婚年龄;初婚年龄的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因素;婚姻挤压;生育率
(一)结婚年龄
1.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我国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的男方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的初婚为晚婚)。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主体对象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2.初婚年龄。指在当前的分年龄的初婚率的条件下,人们出于“未婚”状态的年数。人们一出生就处于“未婚”状态,只能通过结婚(初婚)退出“未婚”状态。
结合实际来看,世界各国的平均初婚年龄都要高于法定结婚年龄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
(一)平均初婚年龄变化情况
1990年以来,我国平均初婚年龄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2.79岁上升至24.85岁,总体提升2.06岁,即初婚年龄大约向后延长2岁。1990年至1998年间,初婚年龄持续增长且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增长0.17岁。进入21世纪,平均初婚年龄呈平缓较慢增长。
(二)平均初婚年龄的性别差异
结合下表可以看出,近30年以来,男女平均初婚年龄与总体初婚年龄变动趋势大致相似。但男性平均初婚年龄总体高于女性,这与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男性法定结婚年龄高于女性有直接关系。1991至1998年,两性平均初婚年龄初婚差为1.60,从1999—2010,11年间,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差增至2.02岁,且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就平均初婚年龄增长幅度来说,1990年—2010年,男性增长了2.30岁,女性增长了1.87岁,男性增长绝对数高于女性。
(一)政治因素
1.相关政策。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结合当时人口发展速度大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规模过大,给国家政治经发发展造成严重阻碍的实际国情,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推行,并1982年3月13日将其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受政策影响,1970—1990年间生育水平到了有效控制,但与此同时,受经济因素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生性别比随着生育率的迅速下降而日趋严重:1980年、1990年、1994年、2000年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07.4、111.3、116.3、119.72。直接导致在该出生人口总体规模的减少和男女数量的差异。
(二)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相关事实和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获得职场竞争力,而不是今早步入婚姻生活,因家庭事务分散注意力。
可以看出,平均初婚年龄和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正相关变动。
2.结婚成本增加。(1)机会成本。如今,人们花费在学习和工作上的精力和成本较之从前有了很大提升,自然对于职业和未来发展有了更高的期许。22岁,正值壮年时期,此时如果结婚,机会成本会很高,而且有数据表明:越早步入婚姻,婚姻稳定系数越低。(2)婚礼花费。关于结婚聘礼,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60年代是36条腿,也就是一套家具。到了70年代,三转一响,包括转的有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还有一个响的就是收音机。到了80年代四大件儿就是冰箱等电器。除了聘礼,男方还要承担房产、交通代步工具——汽车、婚宴等花费,扣除生活日常开支,对于不少普通家庭来说,结婚成本过高,远远超过其支付范许多家庭因为需要积累财富而被迫推迟结婚时间。
(三)文化因素
1.婚姻和生育观念的转变。(1)同居和性行为的普遍性。随着性观念的开放,人们普遍对同居和性行为的普遍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这促使人们推迟结婚甚至于未婚。同居行为和性行为的普遍,使得婚姻与性及生育逐渐背离,结婚更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标志,而不是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初婚年龄延后的又一重要原因。(2)离婚率提升,人们对婚姻有观望态度。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至2014年离婚数据来看,离婚登记人数连年增加,粗离婚率呈增长态势。尤其是经历父母离异的年轻人,容易对婚姻呈怀疑态度。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容易使人们对婚姻呈观望态度,从而使初婚年龄延后。(3)生育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分工以及福利保障水平的提高,“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摒弃。不同于以前人们通过多生孩子来分担家务劳动、增加经济收入、为自己养老送终。
2.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绝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这样,在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年龄就会达到23-26。虽然国家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但是上学期间,还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在校结婚的人数并不多。
因此,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校就读时间的延长观上推迟了结婚年龄。
六普数据关于全国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初婚年龄的人口统计表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程度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4岁,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程度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5岁,同上,研究生学历的人口结婚年龄集中在26岁。
3.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解放女性思想,女性独立精神逐渐苏醒。萌芽于19世纪早期的女权主义运动,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理论逐渐成熟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尤其是当代女性,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自我意识不断觉醒,通过自身奋斗,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逐渐成为现代女性的追求。
(一)婚姻挤压
婚姻挤压是指由于婚姻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利失调并导致部分男性或女性不能按照传统的偏好和习惯择偶的现象。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我国目前婚姻挤压现象逐渐凸显并且日益严重,政府如果不对民众加以合理引导和必要管制,适量青年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会引发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直接威胁社会稳定与安全产生。
(二)人口结构
初婚年龄的延后,等于间接推迟了初育年龄。这对调整人口数量和调控人口规模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目前已处于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所以依靠降低生育率来控制人口规模的作用已经不大。
综上,我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的推后是近30年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体现,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它对预测未来婚姻状况以及人口结构有重要意义,为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制度出台和修正提供了有力支持。
[1]郑珍珍.8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初婚初育间隔的分析.人口与经济,1992(3):32—37.
[2]国家统计局.2010年中国人口[R].
[3]陈友华.近年来中国人口初婚基本情况估计[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7):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