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贝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00)
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刘家贝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0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计模式的改变,提高审计监督能力成为当前内审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论述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提高内审工作信息化的方法和对策。
大数据;内部审计;审计信息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告诉发展,一些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也被企业广泛运用,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传统的审计作业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审计的需要,因此如何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运用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的质量,是迫切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
数据量大、多、杂事大数据的一系列特征,如何在巨大的数据里快速的找到需要的信息与数据资料,需要我们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信息化的水平。
(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所涉及方面越越多,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业务也越来越多。许多企业对审计的重视度不高,人力物力资金投入的较少,审计软件的运用也较少,很多审计人员对软件的运用不够熟练。面对庞大的信息数据,只有加强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审计对象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领域的全面应用,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等都已使用计算机系统操作,企业办公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不再使用大量的纸质文件,更多的是电子凭证,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也是的审计人员也应当大量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审计工作。
(三)企业经营成本的管控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提高
任何一个企业再投入之后都会考虑产出问题,审计成本的考核是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审计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也可以实现不在现场也可以查看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从而从远程实现审计,这样就节约了许多审计成本。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扩大了审计对象的范围,降低了审计成本,规范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但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还不能够满足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和防范风险的需求。
(一)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庞大数据精确分析
大多数企业的软件开发力度不够,而且系统的更新换代也很慢,相应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现有的审计工作需要。而且企业里面的审计人员对于信息技术手段只局限于简单的操作,对一些深层次的操作不会。
(二)现有的信息技术还不无查出一些隐秘的舞弊与风险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信息系统对业务的管理愈来愈严格,但是被审计单位的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而且在数据时代,庞大的数据量,是的一些问题很难被及时发现。而且现有的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对一些舞弊,以及一些虚假数据的识别还很难。所以依然得结合相应的实务审计。
(三)各种信息软件独立运行,未进行有效的整合
企业为提高业务效率,便于业务管理,会开发各种业务系统,而且企业规模越大,业务系统也会越多。但是各个系统的统合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有时甚至是不兼容的。如果一项业务涉及多个系统,在操作中,反而会增加时间成本,以及降低工作效率。
(一)提高系统录入准确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在审计信息化时代,在使用软件录入信息时,一定要在多个信息系统中如:资金系统、财务系统、采购系统等将信息录入完整。为后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审计人员才可以从多个系统里面核对数据。完整的信息为后来审计提供保障。
(二)加快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数据共享
企业的许多系统由于技术的原因或者没有更新的原因,有时会出现不容的现象,给审计工作带来许多麻烦。所以企业应当将公司的各种业务系统融合在一起,使得在各个环节实现数据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降低工作效率。
(三)加快系统建设,提高数据分析筛选能力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业务涉及广泛,数据量增多。简单的利用原来的手工办法是无法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所以我们需要结合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一些公式,快速有效、准确的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我们应当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断进行完善,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简便方法。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一方面引进专业的软件开发人才,加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加大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为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的后援保证;另一方面强化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逐步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大学应当加强审计软件的操作课程,多为社会培养一些操作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人才。
(五)加强系统监控,发挥审前预警能力
企业的信息化审计不但要关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事后监督作用,也要发挥其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的功能,应该是事前预警与事后发现并重,逐渐完善审计信息系统,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业务事项进行提前预警,设置风险提示等功能,使审计人员在风险发生时或更早对风险进行预防和评估,及时提示,避免违规事实的发生,降低事后审计的成本。
大数据技术在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数据技术在给内部审计信息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当然 目前我国对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方法使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对大数据存储分析能力上不高,而且信息处理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我国对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相对国外的研究与发展水平来说还是普遍落后的。因此只有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上加大投入且持续下去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智能化审计。因为只有对大数据进行理解并使用才能顺利开展审计工作 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工具进行分析,并从获取的数据中分析其价值,并对其进行系统地、深化地分析,才可能实现审计工作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智能审计,排除审计过程中的障碍,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效果。
[1]白涛.“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发展策略的理论思考——以“信息化审计”引领未来发展[J].西部金融,2013,10:7-9.
[2]赵平.企业内部审计如何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J].中国远洋航务,2015,01:66-67.
[3]张玉.大数据驱动内部审计转型[J].审计月刊,2014,11:40-41.
[4]刘荣.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内部审计应对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42-46.
[5]陈宝,刘向辉,徐茂恩,梁晓攀.大数据时代内审信息化建设简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