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

2017-04-15 07:09:50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春晖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代俊华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7年5期
关键词:意识初中英语素养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春晖 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代俊华

教师发展

省域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研究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春晖 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代俊华

教师的专业素养由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和专业自我发展意识等内容构成。本文对重庆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进行听课和访谈,发掘他们在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与思考

1.“三要素”:省域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1.1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做好教育教学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通识知识、前瞻性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叶澜2004)。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对初中英语学科“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和“做得怎样”的知晓与达成度。

1.2 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叶澜 2004)。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对初中英语教学价值和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理想教学效果的思想境界。

1.3 专业自我发展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指教师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意识,即教师对自身发展的反省认知(叶澜 2004)。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意识是指对英语学科前沿文化有追求的自觉性,具备终身发展的意识,成为一个“自我学习引导者”,以适应英语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

2.“五问题”:省域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

2.1 课标意识欠缺

我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存在片面的理解,没有理解新课标的真正内涵。有的教师忽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而热衷于搞形式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的教师对课文关键单词和句型的处理不到位,导致学生消化不良,难以有效表达,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长此以往,问题积少成多,积重难返;有的教师未等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综合运用型任务,如编对话、写作等。新课标提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方面的目标,其中最基础的是语言知识,没有对语言知识的熟练掌握,培养语言技能及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2.2 语言能力不足

我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较差,其中英语听力和口语是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们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差,教师课堂上几乎不能开口说英语,更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他们大多依靠传统的翻译法教学,课堂上你讲我听,你说我记,死学一本教科书的情形非常普遍。

2.3 文化知识匮乏

我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对学生异国文化的培养,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交流,忽略了英语和母语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别,也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这可能是由于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原本就“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又往往重视各类过级考试,忽视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其跨文化交际素养较低,难以鉴别中外文化异同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2.4 科研意识淡薄

我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淡薄、专业化研究不足,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搞教育科研,甚至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不少教师每学期的教学总结流于形式,教学论文的写作也是敷衍了事。他们缺乏发现问题、确定课题的能力,缺乏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能力,缺乏通过观察、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缺乏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更不用说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2.5 创新意识不强

我市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缺乏对教材的处理能力。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怎样教更好,他们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成了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的被动旁观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要求的机械执行者,成了教研部门提供的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成了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自主权受到了限制。

3.“五对策”:省域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思考

3.1 研读课标,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首先应树立课标意识,对课标要求了然于胸;同时要熟悉教材,明白所使用的教材在哪些方面没能落实好课标的要求,做到及时补充。例如:对比列出未在所教教材中出现的课标词汇;梳理不同年级的基础知识、语法项目等,而后进行有阶段、有节奏的教学;结合课标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进行交际强化训练等。教师自己拥有了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图”,才能培养学生系统的知识梳理能力,处理解决具体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最后,每一年的考试说明都会出现微调,需要教师在教学和复习中特别关注。

3.2 多措并举,强化教师语言能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教育培训部门等要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重庆市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实际工作现状和培训需求,从而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措施,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比如,充分利用市内资源,发挥高校专家、研究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采取“送教下乡”“交流学习”的工作举措和“一课五研”的工作模式,即“磨课”“诊课”“推门课”“观摩展示课”,以及“学后展示课”,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3.3 体验语境,激发教师文化意识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社会性,其产生、发展都离不开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群体、客观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背景。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有益于学习者了解异国文化、增强语感、促进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张宏丽 2017)。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体验跨文化语境,自觉学习和了解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政治等方面出现的新动向,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尽量多看英文原版电影,多听英语广播、英语故事和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讲座。各学校英语教研组可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等活动,尽可能营造一个学英语、讲英语、用英语的群落,以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4 立足校本,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它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教学研究(郑晓蕙,陈曦乐2017)。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多参与校本教研,找准定位,以课程实施和推进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开发丰富多彩的英语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对课程资源加以整合,做到用科研来指导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3.5 培养情意,提升教师创新意识

关于教师创新能力,有研究者提出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能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和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创造出符合教育规律且能产生积极效益的新理论、新方法的能力,它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只有树立课改信心,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事业观,克服职业倦怠,建立对英语教育的情感依恋,英语教师才能形成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产生专业认同感和投入感,才能致力于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与专业服务水准,并长期保持专业发展的自觉状态,萌生自主创新意识。

叶澜. 2004.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宏丽. 2017. 聚焦核心专业素养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J]. 基础外语教育(2):42-46.

郑晓蕙,陈曦乐. 2017. 基于职前教师TPACK发展的课程建设[J].课程(6):100-105.

猜你喜欢
意识初中英语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3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