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而不淡有回甘
——对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Ⅰ卷的分析与思考

2017-04-15 06:16魏有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纲理科试卷

魏有莲 黎 明

(三明市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1)

平而不淡有回甘
——对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Ⅰ卷的分析与思考

魏有莲 黎 明

(三明市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1)

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试卷看似平淡,实则回甘无穷。全卷在遵循考纲要求、突出能力考察、强调实际应用、题目难度适中、重视运算能力、题设情境新颖、适当求变创新等方面亮点突出,是一份平淡处有波澜,细微处见真章的典范性试卷。2018年高考数学总复习必须高度重视试卷透露的信号,在领会考试大纲、培养数学能力、提高建模水平、精准教学预设、强化运算教学、重视情境教学、深化高考研究等方面深入研究,教会学生数学本质的东西。

高考试卷;亮点分析;教学思考

一、对2017年理科数学Ⅰ卷亮点分析

(一)遵循考纲

2017年理科数学I卷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基础性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了集合(第1题)、数列(第4题)、函数性质(第5题)、几何体三视图(第7题)、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第9题)、指数与对数运算(第11题)、向量(第13题)、线性规划(第14题)、双曲线离心率(第15题)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考纲中相关章节的基础知识,体现新课程理念,直击高中数学教学。

(二)突出能力

2017年修订的“考试大纲”强干削枝,突出能力的考查。今年的试卷高度重视数学能力考查,充分体现了考纲精神。如:第21题第(1)问要求考生先求导函数零点,再对参数分类讨论,最后分析函数单调性。在第(1)问的基础上,第(2)问根据函数有两个零点的条件,进行分类讨论,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试题分步设问,层层深入,逐渐递进,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推理的准确性、分类的完整性等。

(三)强调应用

理科数学Ⅰ卷命题十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数据处理等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第12题,以数列知识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9题,以工厂生产流水线上对产品质量监督与抽样分析调查引入问题,考查统计学中常见的正态分布,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难度适中

理科数学Ⅰ卷的整体难度适中,各种难度的试题比例得当,没有偏题和怪题,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有利于考生水平正常发挥。试卷中设置了较多的基础题,考查的是单一知识点或基础知识交汇点,如:第 1、2、3、5、6、7、10、11、13、14、15 等小题,占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69%,得分率可超过80%。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别有一道压轴题,第12题是新定义的数列创新题,第16题考查了立体几何和函数与导数,均有一定的综合性。第19题是全卷最出彩的亮点,考查了过去解答题从未涉及的正态分布,有较好的区分度。第20、21题两道压轴题的难度都低于2016年。

(五)重视运算

虽然考生感觉整份卷子难度适中,但是得势不得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取得高分的考生比例较低。原因是卷子的数学运算量较大,对考生运算能力要求较高,这是今年理科数学Ⅰ卷的又一特点。如:第19题,在没有计算器的考场中要准确算得最后结果颇不容易,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第20题是传统的圆锥曲线题,题目设置了较多的数、式、方程的计算和变形,得高分得满分不易。

(六)情境新颖

理科数学Ⅰ卷在保持题型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对题干的情境设置下了一番功夫,希望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卷题干的情境新颖、背景丰富,富有时代气息、人文气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如:第2题的“太极图阴阳鱼”,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7和16题以三视图和球为载体设置情境,综合考察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第12题,通过“软件激活码”活动,引入一个新型数列,考出了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七)适当创新

卷子延续性好,稳定性强,题目稳中有新、稳中有变,有许多微创新,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如:第8题,虽然算法内容很简单,但是对循环结构理解不到位就会失分,考到了这类题的痛点。第23题(不等式选讲),考查了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难度较往年有所提高。第19题,情境新、立意高、设问好,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全卷的学科立意和思想价值较高,很好地体现了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对2018年理科数学复习教学思考

高考命题逐步走向成熟与稳定,今年理科数学Ⅰ卷透露的信号,呈现的亮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对当下数学课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018年高考数学复习必须以此为据做深入思考。

(一)领会考试大纲

高考试题有随机性,但随机之中蕴含着规律,规律背后的支撑就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试卷命制的依据,体现了考试的宗旨,规范了命题的原则,确定了考试的范围,需要一线数学教师深刻领会。2017年的考试大纲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的要求,试卷第2题,以太极图为载体,设计考查几何概型计算,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人教版《数学·必修》和《数学·选修》中分别有“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祖暅原理与柱体、维体、球体的体积”“割圆术”“海伦和秦九韶”“九连环”“‘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等内容,依照现行考试大纲,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掌握要更加到位,对数学文化的了解与感受应更加深刻。

(二)培养数学能力

现行“考试大纲”强调考查数学能力。今年试卷重视基础性知识考查,淡化特殊技巧,强化通性通法,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而考查数学能力。如:解析几何问题(第20题),基本以圆锥曲线为背景,涉及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涉及定义法、待定系数法、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等解题通法,全面考查学生数学能力。这一题型近年来还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即淡化对图形性质的技巧性处理,关注解题方向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适当与向量、解三角形等结合。这种在多个知识交汇处命题,综合性强的题目,对学生知识结构清晰度和数学能力要求很高,总复习应做专门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提高建模水平

针对理科数学Ⅰ卷强调数学知识应用的特点,总复习要全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一个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学建模。如:第16题,虽然综合考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但最重要的主线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步骤有三:

1.分析题意,厘清问题,即:求当△ABC的边长变化时,折成的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

2.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即:想象三棱锥模型,通过逻辑推理,构造△ABC的边长与三棱锥体积的函数关系式。

3.综合运算,求解模型,即:注意到△ABC的边长取值范围,推理运算后,用导数求得最值。通过建模让数学走进生产生活,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师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生命价值。

(四)精准教学预设

初看今年试卷难度均衡,学生感觉良好,可是最后成绩并不如意,反映出总复习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备课不充分,预设不精准。为此,总复习课切忌这五点:

1.切忌平均用力。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有217个,随着命题成熟稳定和突出重点,每年试卷涉及的考点大约只有30%,对所有考点切忌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尤其是第二轮小专题,第三轮大综合更应侧重重点知识与方法。

2.切忌贪多求全。即使对重点知识与方法也切忌贪多求全,应针对复习进程和学生水平,适量够量即可。

3.切忌以师定教。如果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上帝,以师定教,不肯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学生知识结构不能优化和重组,能力水平不能再次升华,复习效果当然不佳。

4.切忌一味拔高。冲刺阶段因为学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盲目自信,教师盲目乐观,教学基点一味抬高,教学难度一味加大。其实这时更要回归课本,回归双基和通性通法。如:第4题,用数列基本量计算即可,特殊技巧反而累赘。

5.切忌固守陈规。再好的复习方法与策略成功只在当年,来年必做更新,固守陈规注定要失败,高考复习一定要推陈出新,在变中求胜。

(五)强化运算教学

高考数学对运算能力考查已渗透到各类题型之中,并且有从单一运算能力转向多种运算能力同时考查的趋向。总复习教学必须摒弃数学运算不是数学知识、不是数学思想,仅是一种工具的肤浅认识,不断强化运算能力,抓好运算的“三性”:

1.准确性。没有正确的运算就没有成功的解题,准确性是运算最基本的要求。如:第19题,只有数的运算基本功扎实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2.合理性。运算合理才能高效、快捷、准确。如,第16题,设弦BC的弦心距为x,构造三棱锥体积的函数,运算高效快捷。如果设边长BC为x,构造三棱锥体积的函数,则运算繁杂,费时费力,还易出错。

3.技巧性。要将提高运算技巧与发展创新能力融合在一起,发现巧妙灵动的运算方式。如,第10题,用特值法,取直线AB的斜率k=±1,可以速解。

(六)重视情境教学

面对题设新情境,一些学生“现场”学习能力低下,无法从中提炼、概括,不能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模型或类型。总复习要高度重视情境教学,有意识地进行新情境问题的专题练习。新情境设置似可从这八个方面进行:引进数学历史、设计生活(生产)情境、引入讨论参数、设置隐含条件、改变设问方向、综合多个问题、增加问题层次、融合不同模块。另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正在成为新情境的来源,比如,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79页“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就是今年理科试卷第19题的背景,甚至该阅读材料中就有第二小题的第一问的标准答案。

(七)深化高考研究

今年试卷有所创新,在注重思想与方法考察的同时,更凸显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等学科特色。教师应加大对高考全国卷的研究力度,提高引导水平,改进学生复习行为,让福建学子更加适应全国卷。目前高考命题背景有六大来源:课本背景、名题背景、竞赛背景、高数背景、生活生产背景、往年考题背景。这些背景如何生成新高考题要深入研究。如,高数背景题。高考是为高校选拔新生的,为考查学生进入高校后的学习潜能,“试题在主体上考查中学数学的同时,体现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需要”是必须的。近几年,递推数列、函数方程、函数不动点、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展开式、伯恩斯坦多项式、数论同余等背景都出现过,从知识点来说有些超纲,但它们只是考查能力的载体,只要能化归到中学现有知识框架中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如何化归就值得深入研究。

[1]甘志国.2017年全国高考模拟题(全国新课标理科数学卷)[J].高中数理化,2017(5).

[2]吴平生.2017年全国卷数学高考数列复习备考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10).

[3]梁金中.精准把脉深度复习——2017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略[J].福建教育,2017(1).

G633.6

A

1673-9884(2017)08-0123-03

2017-07-25

魏有莲,女,三明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大纲理科试卷
50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份“学习大纲”帮您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