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在思维训练点接近

2017-04-15 06:16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海鸥笔者课文

陈 静

(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学,福建 福清 350300)

智慧 在思维训练点接近

陈 静

(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学,福建 福清 350300)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师要用适合语文教学特色的思维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经典之处、习得写作技巧,让学生准确多样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在口头表达中思辨表述、在书面表达中传情达意。

纵向思考;问题链球

近几年来的各类公开课上,可以感受到语文阅读教学从“满堂畅聊感悟”到“理性关注语用”的转变,这样的改变也在促使无数教师思考语文阅读教学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乌申斯基在《儿童世界》一书中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不断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而当前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更是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是需要激励思考。这不仅强调师生对话教学中产生的体验和思维火花是维持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更是强调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必须有思维含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敏锐产生问题意识

鲜活的课堂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启发性,会引导学生把文本读活,使文本不再是凝固唯一的,而成为灵动可变的。如教学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①预习过课文,你认为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母亲呢?孩子们在故事中基本读懂毕淑敏这不一样的母爱,答案比较一致,爱儿子的妈妈,她是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②可是,连妈妈都认为自己是残忍、狠心、冷漠的呀!当笔者出示了文中的这句话“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时,有一部分孩子动摇了,什么时候不能学看病,非得在孩子发烧的时候?③同桌、师生互相分角色读一读2-18自然段对话部分后,再让孩子们评价时,三分之一的孩子已经从一句接一句的炮轰、咄咄逼人的语气中感受妈妈的狠心。④同意我的观点吗?仍有半数以上的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按照导读要求,找出描写妈妈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作为你辩驳的依据,并简要写上自己的体会。

这牵一“问”而动全“篇”的问题,紧紧扣住读者思维的争议处,从妈妈的自责和强势的言语中引起部分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恰恰顺应了当时孩子有话要说的心理,不仅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锐性,而且缩短批文入情的过程,为全文内容搭建了“框架结构”。

二、巧抛问题链球,灵活开辟自主空间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在课堂上的一定时间内通过言语的交流实施有效的反馈和沟通,并就文本的重点抛出问题链球,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使课堂更加高效且有针对性。

判断对错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广泛,而语文课堂却鲜少使用,但这的确是一种快速了解学生对文本掌握程度的策略。因此,笔者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前检查预习环节中,大胆加入了辨析句子正误,并要求说说理由: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写的。( )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介绍了树。( )

(3)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小兴安岭树木的变化。( )

(4)小兴安岭里有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 )

(5)小兴安岭里最常见的宝是树。( )

学生在此环节中兴趣盎然,笔者也在生本阅读生成和生生思维的碰撞中趁机快速串联了几个知识点,如:①你认为课文到底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②你觉得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实文章就围绕一句话来写,能找到吗?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就叫作中心句概括法。③课文到底介绍了哪些野生动物呀?④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树木多?这样,在判断对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中心句概括主要内容、发现小兴安岭的最大特点“树木多”等,并在孩子的判断思考、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实现快速阅读、自主阅读的检查反馈。判断句子正误是一种传统的练习方式,但却在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中开辟了极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三、指导对比阅读,缩短教学路径

在阅读中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产生联想,由表及里地深入联想、由个性到共性地跨越联想,能有效达到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指导学生对比阅读,探知作者的行文思维,其实就是一次严密性思维的锻炼过程,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这个方法。

师:在这一喂一送之中,海鸥飞行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两处海鸥飞行的画面,浏览课文,把相关语句找出来。

师:你找到的画面发生在哪个场景中?

生:第一个画面发生在老人喂海鸥的场景中,后面三个画面发生在海鸥送老人的场景中。

师:读一读这些句子,对比一下:在这两个场景中海鸥的飞行有什么不同?

生:在老人喂海鸥的场景中,海鸥给人一种非常圣洁、非常平静、非常美丽的感觉。这个时候海鸥的情绪没那么激动,很欢喜。

生:在海鸥送别老人的场景中,海鸥非常悲伤。

师:你们从海鸥飞行时的心情进行了一次对比,在情感上,快乐称为扬,悲伤的就是抑。课文先写快乐,再写悲伤,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先扬后抑”。

在两个场景中对比出海鸥飞行画面的不同,目的是力图缩短教学路径,同时聚焦画面、立足文本语言,感悟快乐和悲伤这两种不同的情感,从而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挚爱真情,使老人朴素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这样短平快的对比阅读,给学生充分的、有目的地浏览课文的时间,在自主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梳理文脉。

四、组织话题讨论,广泛拓展思维空间

阅读教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学生只有在通畅、放松、开放的思维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拥有最好的学习成效。[2]阅读中引导学生在交流阅读观点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中含有的情感和表达效果,既可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化为有条理的表达,又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契机。钟凌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段例举如下:

师: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可是写到“毁灭”的,却只有两个自然段!那其他段落写的是什么?根据景点的名称、参考资料卡展开想象,写两三句话描绘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师:此时此刻,圆明园的毁灭在你的眼里是什么呢?要求先把第5自然段读两遍,再联系资料思考,接着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观点,最后派一位代表阐述观点。你的答案要有依据,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从资料中找。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一场灾难,这么多园林艺术的瑰宝都化为灰烬、毁于一旦,太可惜了。

师:所有的历史文物、所有的风景名胜,全都化为了——灰烬!这难道不是“一场悲剧”吗?这个组的协作能力特别强,一个发言者在汇报,其他同学不停地为他出谋划策,找材料,这就叫作合作学习呀!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一场罪行,这两个强盗,拿得走的就拿走了,拿不动的用打车或牲口运走,运不走的就烧掉。

师:真是为所欲为、无恶不作!

生:它是一场悲剧,连续抢了12天,居然没有一个人去阻止,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居然没有一个人去灭火。

师:大火过后,建筑变成废墟,美景成为焦土。圆明园面目全非,昔日的繁华不复存在,现在你知道课题用的是“毁灭”吗?

学生的思考对课文内容的覆盖面越大,学生的思维就越全面。教学中的讨论、练笔,不是简单地替作者想象、抒情用以填补文本的空白,不是单一地进行模仿句式练习,而是要引导学生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地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表达出来,并在学生的表达里引导其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字的精妙,感受合作学习中思维碰撞的快乐。学生在相互讨论倾听中也将明白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表达的过程也是拓宽思维空间,使阅读思维明晰化、外显化的过程,便于教师审视其理解和思维的过程。

五、引发心理冲突,碰撞催生鲜活思想

学生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理解所达到的层次都是不同的,当学生敢于把疑惑暴露并提交在课堂上时,正是把他们的思维往深入引导、激发思维兴奋点的最佳时机。学生敢说、想问、乐议的学习状态是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出来的,而会说、能问、善辩却是在一步一步的旁敲侧击、在师生多向的观点碰撞中训练出来的。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不仅有效地化解了重难点,而且能帮助学生变化视角、活跃思维,促进思辨能力的更好发展。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这几个方面的考虑,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找出得到启示的语句,并联系自己的认知谈体会,充分认识到:把鲈鱼放回湖里才是正确的,不能占为己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像“父亲”这样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仍坚持放掉到手的鱼是要战胜自己的内心的。

正当笔者以为顺利解决该课的重难点准备结课时,一只高举的小手吸引了笔者的注意。本以为她是对“启示”有补充说明,不料,陈灵蕴站起来后却毫不客气地提出不解之处:

“文中说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句话中的‘勇气’我能理解,可是这‘力量’指什么?”

这一问,把其他学生都问得怔住了。笔者灵机一动,迅速从作者成年之后的职业入手启发:“文章的‘我’詹姆斯·兰费蒂斯成年之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工作过程中,他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学生们一下子找到了发言的“泉口”,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偷工减料”成为了中心词。

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笔者迅速地设置了角色:“好了,假设我就是房地产商,你们就是建筑设计师,如果我出100元钱,让你帮我变动设计,只为能帮我节省几十万元建筑材料费用。帮不帮我?”

学生们齐刷刷地摇着脑袋。

“1000元呢?”个个都不为所动,依旧摇头,甚至有人摆手。

“十万元呢?”

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点头,甚至有几个平时乖巧、循规蹈矩的优秀女生还特别用力地在点头。

“这么多钱啊,怎么不要?”

“钱好多!”

“都这么选吗?”

“嗯!”

“真的都这么选吗?”没有人回答,但看起来没什么人愿意改变选择。

“确定吗?”

教室里有十几秒钟的沉默。

“我不要这十万块钱。”提问者陈灵蕴自己解答,“万一我拿了这钱改变了设计,但房子的质量却因此而不合格,我的良心会过不去的。”

在她的带动下,孩子们一下子认识到了后果的严重性:“如果房子倒塌了会被判刑、关进监狱!”“前途也没有了。”“工作肯定保不住。”

“这钱还要吗?”

“不要!不要!”

正在笔者引导孩子认知道德实践的力量是良心的谴责、是法律的约束时,一个不大不小的声音响起:“我有不同的看法。”得到允许后,孩子不慌不忙地陈述理由:“如果我拿了十万块钱,先把偷工减料的部分补上,不仅房子不会倒,剩下的钱还不都是我的。”他为自己的好主意沾沾自喜,面带笑容地望着我。

意外的是孩子们这回出奇地清醒:“但你还是拿了不该拿的钱,这还是犯法!”“如果十万块钱不够补,你要怎么办?”刚才有异议的孩子挠挠脑袋,哑口无言地坐下。

这是这堂课上突发生成的部分,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在似懂非懂的十岁孩子面前,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是语文课程的一项孜孜探索的目标。霍金曾经说过:“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判断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3],在面对道德选择的难题时,谨慎正确的判断才会收获道德实践的力量。语文课堂上结合生活实际的拓展体会,其实正是为孩子们的人生底色打下永不褪色的基础。语文课的价值,更应该是引领孩子们积淀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的东西——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建立起适合语文课程的思维训练方法,必然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而富有智慧。

[1]黄锦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EB/OL].[2017-06-25].http://www.doc88.com/p-99 1595785554.htm l.

[2]周微,黄宇丽.译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3][美]伊万·莫斯科维奇.提高判断力的100个思维游戏[M].黄宇丽,译.哈尔滨: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G623.23

A

1673-9884(2017)08-0047-04

2017-08-25

陈 静,女,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学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海鸥笔者课文
霸道海鸥谁能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