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之意蕴——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视阈

2017-04-15 04:03杨学平
福州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

杨学平



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之意蕴——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视阈

杨学平

(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动力。要让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源不断地释放,首要任务是要厘清党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中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求、必然使命等问题的深层意蕴,进而为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提供理论支撑。

习近平;深化改革;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这一重大政治要求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处理好执政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关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把握好以下三方面基本问题的核心意蕴。

一、必然选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三重逻辑”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是法理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选择,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集中反映。

(一)从法理逻辑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对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事务方面的领导地位已经得到宪法肯定,这种领导不只是理论的或观念形态的指引,更包括设置在各个组织和机构中的分支委员会的有形管理。”[2]因此,中国共产党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国家政权组织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这就充分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包括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地方各级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有效落实等,都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原则。毫无疑问,党应该理直气壮、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重任,不为各种声音所干扰。

(二)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都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中国共产党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成为领导核心。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是新中国当之无愧的领路人。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确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不断成功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在改革的关键期、攻坚期、矛盾多发期更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因而也应当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

(三)从实践逻辑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迅速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三十多年来,经过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破解改革难题,这一历史进程彰显了改革实践的纵深推进。同时,从改革的历史脉络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每一届代表大会、每一次三中全会,也都成为推动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会议,是每一阶段改革的最强音符。这也再次表明,党的主要精力始终集中在领导全国人民搞好改革开放上,党的领导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始终密不可分。

二、必然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四个不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革命,关键还是离不开党的领导。这是因为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改革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相互交织的矛盾、各种相互碰撞的诉求不断凸显,导致改革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因此,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沿着正确方向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有了正确的方向才不会迷路,才不会走弯路。面对改革这样的重大课题,方向问题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在改革的十字路口,改革朝什么方向发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党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因此,面对改革过程中内外环境的变化,面对改革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面对改革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的相互交织等系列问题,都使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面对棘手的改革难题,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就必须发挥主心骨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声音,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朝着广大人民群众期望的正确方向前行。如果偏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期望的改革方向,那么改革就会南辕北辙,就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改革也不可能取得圆满成功,这也要求党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3]这里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很显然,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不偏不倚。

(二)营造稳定政治环境离不开党的领导。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的基础,是改革的资本,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一切改革的梦想都无从谈起,更谈不上推进改革与完成改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在混乱的环境中把改革搞好搞成功的。一些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乱象丛生,人民陷入水生火热之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政党没有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这对最基本的时代命题。溯源之,我国古代之所以有“汉唐盛世”,离不开汉朝和唐朝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正是牢牢把握了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保持稳定的局面都是极端重要的。正因为如此,邓小平一再强调指出:“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4]虽然,中国共产党重视稳定,已奠定了国家稳定的基础和主动权,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一刻也不能放松对稳定的忧虑和把握,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地位,为维护国家的稳定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

(三)调整不同利益关系离不开党的领导。改革,由于涉及的是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与变革,从某种程度上看比革命还难。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突破利益集团的重重阻碍,才能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这个任务只有也只可能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这是由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坚强维护者。她不仅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也没有自己的一党之私,这就注定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把握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做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5]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政治、组织、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正是因为具备这些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就可以做到不为各方利益所动,不为各种矛盾所惧,游刃有余地调整好统筹好各种利益关系,把各方面的利益更好地协调起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从而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和要求的贯彻落实。

(四)引领人民团结奋斗离不开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主体理论告诉我们,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那么,面对改革,也只有人民才是改革的主体和主宰,也只有人民才是改革的书写者和创造者。面对中国亿万人民自己的改革事业,没有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取得圆满成功。反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三十多年的改革历史证明,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之所以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处处体现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诉求,时刻站在了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把握和处理改革问题,从而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支持。而这一重要经验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总结的“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的基本经验。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想方设法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尊重群众在改革中的首创精神,才能全国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一股劲,圆满完成改革的部署与任务。

三、必然使命——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三项重任”

改革决定着当代中国的兴衰成败,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因此,面对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改革难题,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担当起加强政治领导的重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明确后,关键在于行动。这就要求党与时俱进,迅速集中全党智慧和力量,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这也要求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侧重点,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这还要求党明确各级党委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而所有这些改革的重大原则问题,都离不开党的把关定向,都需要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精准确定改革内容,有效推动改革进程,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和落到实处。

(二)担当起加强思想领导的重任。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每逢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旗帜问题都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要“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广泛凝聚全党的共识,把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7]这也和邓小平同志再三强调的,要把中国的改革看作第二次革命来对待,必须充分吸取苏联和南斯拉夫改革的经验教训,深刻明白不抛弃错误的理论指导就难以拨开思想迷雾,深刻明白中国的改革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寸步难行的道理是一样的。研究中国的改革,不能回避也不可能回避改革的理论指导问题。因此,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迷惑,不为各种利益干扰所左右,不生搬硬套西方理论,不盲目崇拜西方制度,一切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人类历史上改革的思想精华,该改的坚决改掉,不能改的坚决守住底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的思想共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担当起加强组织领导的重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和整体落实。在这个组织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履行好改革领导责任是前提,发挥好牵头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简单、管用、实在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的正确用人导向,使各方面忠于改革、善于改革的优秀干部人才充分涌现,为实现改革宏伟蓝图提供一支信念坚定、真抓实干、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同时,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力度,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营造宽容有序、充满活力的改革环境。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得到落实,关键在党的领导。因此,协调推进三中、四中、五中全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完善制度、督查落实,千方百计把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任务抓好抓出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6、138.

[3][5][7]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1、45、45.

[4] 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77.

[6]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8.

[8][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6、406.

责任编辑:倪 芬

D61

A

1674-1072(2017)06-005-03

2017-02-20

杨学平(1986-),男,四川攀枝花市人,中共攀枝花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