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中学(223900) 朱向辉 ●
高中化学以学定教模式的探索
江苏省泗洪中学(223900) 朱向辉 ●
本文论述了高中化学以学定教模式的应用.
学案;模式;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做好以学定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方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来调整学生的教学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转换教学策略,从重教、重结果、重传授转为重学、重过程、重引导,使得高中化学教学更加灵活生动.首先教师应变教案为血案,以学定教,通过综合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基础、认知结构等,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讲解前对问题进行探索思考,从而自主探究出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反思自己的知识、技能、教学的过程、方法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中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帮助学生掌握认知化学本质的方法和规律,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应借助实验等,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需要明白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案的合理应用,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新课的重难点等,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且学案应当包括学生的自主预习、操作、探究、思考、总结、练习等,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新的化学知识和现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限度的内容时,学生之前已经了解过一些可逆反应,如二氧化硫和氧气的反应,氯气溶于水中的发生的反应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作为新课的引入,并通过利用生活事例来激发学生对这些反应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又如在学习含硫化合物的内容时,学生初中初步接触过复分解反应、转化反应、单质硫的性质等,新课中又介绍了硫酸以及二氧化硫的性质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浅谈矿工在火山口采集硫酸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化学反应,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思考其中的化学现象,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保证更好的发挥教师在教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习含硫化合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的关于硫化物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一些含硫物质,并且在纸上绘制出一张转化关系图,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交流,再由小组长到讲台上去发表小组总结出的成果和思考,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指出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科学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能更好的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也能够更充分的把握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整体掌握的情况.如让学生通过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等来探究出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按照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转化,让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转化关系,从而掌握其中反映出的转化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于问题的解答中.如让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来回答怎样测定和消除红酒中的二氧化硫、怎样防治酸雨等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学习实现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通过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知识网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分析新课中的知识,独立绘制出自己思考出的知识网络,然后让学生小组内相互讨论和交流,相互补充和纠正,同时出现分歧时,也能展开讨论,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白其他学生的思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甲同学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如图1所示)与乙同学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如图2所示),两个同学通过对双方的绘制想法的了解,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思维模式.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各自网络图的优点,通过引导,能够发现乙同学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将其中的转化关系总结的更到位,横向看是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纵向是添加酸碱盐实现转化,体现了学生对含硫物质转化知识的熟练掌握.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学生能够积累更多丰富的想法,从而丰富自身的见识,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到知识和能力上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教师应不断关注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应用,合理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G632
B
1008-0333(2017)03-0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