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7-04-15 15:07冉国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职改革教学模式

冉国英

【摘要】分析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现状,提出改革措施,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职 护理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44-02

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的教学方式[1]。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大力改革,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护理专业已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中职护理教育应立足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对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护理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在理论教学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大多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考核”模式,偶尔有观看录像或病例讨论环节[2]。教师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忽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3]。学生课堂操作练习更是机械地模仿,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

二、改革中职护理教学模式

1. 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以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为主要目的,增加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将发生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事例,学生以已学和正在学习的知识点去整合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使学生有效地认识案例,从而提升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法中采用临床典型病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评述”的步骤[4],将护理学抽象、生硬的知识变得直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对知识的了解、记忆和应用。在案例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相互协作,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把学生带入临床和现实情境中,成为培养实用性护理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

(2)PBL教学法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步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在PBL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临床病例,针对病例提出问题,学生接触到问题以后,开始自学,在学习大纲指导下开始查找各种资料、学习与问题相关的各种概念和知识,将自学的信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享、互补,最终得到满意的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查找问题的答案,最后根据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PBL教学法一改教师“满堂灌”的做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解决问题、沟通合作能力,使学习变得人性化、情境化及趣味化。

(3)微课教学法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微课教学中,教师按照知识点对视频进行切割,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短视频,并配以辅助性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体化学习[5]。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是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薄弱环节有争对性地按需学习,实现真正个性化发展,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改革实践教学

实践教學是护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职业素质及综合技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校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而护生在校学习时所具备的能力与养成的习惯将影响其工作后的实践能力与工作习惯。因此,改革实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及操作技能。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出发,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思辨的学习情境或情景,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参与和作用下,实现知识传承、能力提高和迁移、职业情感形成的统一的教学方法[6]。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收集大量与临床接轨的资料,准备不同临床护理的教学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行动”等步骤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所扮演角色的语言、行为特点,系统完成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评价全过程,使自己的认知、情感、技能操作能力全面发展[7]。

(2)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中通过角色互动,让学生扮演患者、家属等一定的角色,身临其境体验患者、家属的感受,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同时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更容易了解和认识临床护理工作。角色扮演可使学生将所获得的经验和技巧迁移到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使护士角色不断得到强化,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项目教学中,由教师设置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在具体情境和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答疑的作用。

在护理教学中将在医院常见问题通过真实的案例或情境呈现,融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所涉及的知识点整合到病人个案中连贯实施,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方法,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弥补了临床见习少的缺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并在教学中融入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提高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使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智海,邓晓燕,吴惠兰,张志明.中职医学类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J].中外健康文摘,2013,9(10):406.

[2]李佳怡.淺谈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5,7(13):75.

[3]王雷.中职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6(8):93.

[4]李国华,李加善.案例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10):61-65.

[6]姜大源.职业教育:情景与情境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7]熊英,靳平.浅谈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11.

猜你喜欢
中职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瞧,那些改革推手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