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锋
【摘要】师范生的心理健康与其所在的年级、科系以及性别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出发,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能够探索出影响师范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人际敏感程度、忧郁和恐惧心理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示范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
【关键词】心理控制源 师范生 心理健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07-02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中学生的自杀事件逐渐增多,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师范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针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对心理控制源对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心理控制源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心理控制源显示的是人物性格与事件结局之间的关系。外在的控制源是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的,而内在的控制源则认为事物的发展会受到人的主观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轨迹。
一、研究方式
1.被试方法
本次研究,笔者在某师范院校的历史专业、中文专业、数学专业和英语专业中抽取了42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182名,女生有238名。所有参加被试的学生有来自于城市的,也有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家里的经济情况分为A、B、C、D、E五等,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Ⅰ、Ⅱ、Ⅲ、Ⅳ、Ⅴ五等。
2.材料准备
(1)症状自评
在对师范生进行症状自评时,需要用到的是症状自评量表。这个表格中一共有10个因子,共有90个项目。这也是当前我们国家在进行心理研究中普遍用到的一种表格。该表格的每一个项目采用的都是5级评分制度:没有症状反应的学生评1分;症状很轻的学生评2分;中度症状的学生评3分,症状偏重的学生评4分,症状比较严重的学生评5分。
(2)控制心理状况
在对选取的学生进行心理控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5个因子,将两个载荷比较高的因子剔除,一共是42个项目。这五个因子分别是行为控制、运气控制、社会制度控制以及控制有能感和控制无能感。
二、结果
1.研究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在对所选取的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师范生在躯体变化方面、强迫症状方面、忧郁、焦虑情绪方面、敌对恐怖情绪方面以及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和偏执情绪及精神病性方面都与全国青年的常规模范之间存在差异。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能够看出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症状评分要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这说明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症状评分。这说明,师范生的心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因此,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不容小觑。
2.影响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师范生产生忧郁、焦虑以及恐怖情绪与其性别有关,女同学的焦虑和忧郁情绪以及恐怖心理要远高于男同学,而师范生的精神病因子得分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比较高。
三、讨论
1.分析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通过对所选取的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女同学较之男同学会更容易产生苦闷、焦虑和紧张、害怕的心理。而大四的学生精神病性得分比较高,说明就业季的来临,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觉得毕业就意味着失业,面对社会纷繁负责的环境,使他们非常担忧自己的前途。大四学生由于高度紧张产生不适。
2.师范生心理健康手心理控制源的重要影响
人们有时认为一件事情的解决是由机遇决定的,与人的努力没有关系,这被称之为运气控制。运气控制和心理健康因子中的七项因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感到无能为力时,就适应不了外界的生活环境,人的心理健康也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谓的控制无能感,是人们觉得事情的结局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不能把控住局面,这与人的心理健康因子之间存在着十分显著的联系。控制无能感和运气控制都是指人们对局面缺乏控制感,缺少一定的控制能力,将无法控制归结到机遇时,就会降低人们的焦虑感。
3.师范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条件之間的关系
在选取的师范生中,有很多人是来自农村家庭的,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尤其是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城市中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还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与此同时,笔者观察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父母的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父母是干部的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比农民家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在将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分成几个等级后,发现家庭收入比较低的学生往往比较自卑,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4.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其他影响因素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将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除了一些硬性的影响因素,师范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受到学生自身的抵抗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承受能力差,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是在受到老师批评后,心理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很多师范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承担着过重的家庭负担,他们的心理压力过重,有时又找不到发泄的突破口。久而久之,心中的苦闷情绪得不到抒发,就产生了强烈的抑郁情绪,一些学生长期受到学业竞争和内心压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多学生内心的心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感到无尽的迷茫和困惑,这样的现象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造成的严重的影响。
5.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下现状
笔者通过详细的研究和调查,能够发现当前师范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当前的师范生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阶段,师范生的心理健康还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着严重的关联。由于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不容忽视,使得当前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挫折训练和自信心的训练,加强对学生进行情绪训练,有效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师范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转变学生的认知观念
(1)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
很多师范生从小学到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班级上成绩数一数二的人。但是在升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在大学是非常平凡的,他们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体会到严重的挫败感。这样,学生在心理控制源上就会形成一种无力感,他们无法面对自己内心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应该转变学生的认知理念,让学生直观的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样才能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也能够克服自己内心中的无力感,让学生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保证师范生的心理健康。
(2)适应周围的人际交往环境
对于师范生来时,来到大学之后,他们对周围的环境会感到陌生,面对大学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他们会产生一些抑郁情绪。由于大学中每个同学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环境都不相同,他们的性格差异也比较大。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不同,很多同学对学生之间的相处不是非常适应。师范生只有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并能够对学生之间交往环境进行观察并适应,才能保证自己的情绪平和。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但是入学之后,发现真实的情况与自己的想象之间存在出入,就会产生失望的情绪。此外,很多同学由于跟周围的同学相处不好,会产生神经过敏和严重的紧张情绪。因此,解决师范生的心理问题,就需要让学生适用周围的人际交往环境,这样才能够让师范生的情绪日渐趋于平和,也能够减轻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师范生的健康发展,为以后成为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疏导
(1)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在促进师范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师范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笔者建议各大师范院校都能举办讲座,并进行一定的宣传,进而改变师范生的认知方式,让师范生具有心理学观念,并能够让师范生利用心理学的眼光看望问题,增强对自己内心的调整与控制,进而降低师范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在培养师范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应该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疏导力度,让师范生能够适应新生的生活环境,最大程度减轻师范生对新环境的不适感,同时,对大四学生做好相应的毕业指导,减轻心理健康问题。
(3)建立心理咨询室
当师范生出现离心问题时,需要寻求一定的心理帮助时,应该有处去。因此,笔者建议师范院校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师范生提供完善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室不仅能够对心理学知识进行宣传,还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降低师范生的心理困惑,进而促进师范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心理控制源的角度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分析,能够让师范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学会应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技巧,提高处理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和启发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能够平静的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逐渐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紅梅.师范生完美主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王鑫强,张大均.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12,04:62-67.
[3]沈莎.师范生自我和谐、生命意义和自杀态度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孙楚航.免费教育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王绍芬,朱秀英,段云.师范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09:61-64.
[6]胡苗锋.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7]余安安.对五年制专科师范学生人际交往的团体干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8]蒋福英.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角色冲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9]纪红艳.师范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9:67-69.